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WTO协议在我国国内适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和条约法的基本原理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就各国处理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问题的方法,我国处理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实践,以及WTO协议在我国的适用问题展开论述,试图通过“转化”、或“纳入”及效力等级的分析从国际法、国内法理论方面解释这一难题,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来的Charming Betsy原则,对美国国内法的解释不应该违反国际法.考虑到WTO协定在美国法律体系中不能直接适用,那么WTO协定可否通过Charming Betsy原则发挥其在美国国内法解释中的效力?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Charming Betsy原则对于WTO协定解释效力所产生的影响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了美国的法院在国际贸易问题领域对于行政机关解释权的较大尊重,但却不利于保护国际贸易活动者在WTO协定国内实施中所产生的预期利益.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强 《兰州学刊》2010,(6):123-125
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有一元论、二元论、协调论三种理论,有转化、并入和准并入三种实践做法。一元论与二元论并非真的格格不入,各国在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问题上的差异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大。我国在宪法上没有对条约在国内适用的规定,条约在我国的直接效力取决于具体国内法的规制。总的来说,我国在立法上是兼采"一元论"与"二元论",但更加倾向于"二元论"的。就实践做法来看,我国与世界各国具有相似之处,即某些具有"自动执行性"的条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直接适用。如果中国在宪法上确立条约适用的准则的话,建议直接明确:有且只有具备"自动执行性"的条约才能在国内得到直接适用,其他条约应当被立法机关转化为国内法后适用,法院应当尽量协调国际条约与国际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强行法和拟议法的出现使国际法规范呈现出等级化的趋势,并对传统的条约法理论及其他国际法基本理论带来一定的影响。强行法构成了一般国际法中高一级的规范,而拟议法则是在效力上低于一般国际法规范的一种国家行为规则。国际法规范的等级化对传统的条约法中的自由同意原则、条约效力不及于第三国原则,特殊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及非多数裁决原则都形成一定冲击。国际法规范的等级化是国际法发展的自身要求,反映着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WTO争端解决中"有关国际法规则"的一个解释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TO争端解决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不能脱离其他国际法而解释和适用WTO协定的规定,而避免"临床隔离"解释WTO协定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借助<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c)条.与争端有关的非WTO国际法规则可作为解释WTO义务的工具,在争端解决中考虑有关国际法规则的目的是解释WTO协定的规定,而不是要适用或执行这些国际法规则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过,这些可考虑的与争端有关的国际法规则应符合"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的要求.使用有关国际法规则解释WTO义务也可能需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审查非WTO国际法规则,以确定它们是否与争端有关.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确定什么样的规则由"有关的"需要逐案确定.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贸易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许多国家都对协调WTO与多边环境协议两大条约体系提出了建议;本文在分析两条约争端解决机制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协调的现实路径;并试论述条约法上解决冲突的方法在协调二者关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否已发展成为习惯国际法,对于探讨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四个非缔约国的核问题有重要意义。由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是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因此判断条约在习惯国际法上的地位,包含条约是否具备成为习惯国际法的条件和是否已成为习惯国际法两个层面,即条约规则是否具备"规则创立性",以及是否符合习惯国际法的两个构成要件。依此两标准分析,条约中的和平利用核能已发展成为习惯国际法,但由于条约本身的契约性和属于军控与裁军领域的特殊性,不扩散仍然只是形成中的习惯国际法,而核裁军成为习惯国际法则遥遥无期,二者仍然需要国际社会在"通例"和"法律确念"两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贸易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许多国家都对协调WTO与多边环境协议两大条约体系提出了建议;本文在分析两条约争端解决机制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协调的现实路径;并试论述条约法上解决冲突的方法在协调二者关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虽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并未明文提及学前教育,但是,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仍然可以证明这些国际条约确立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国际法上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在本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自由的权利以及免受不人道惩戒的权利等内容。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有义务将相关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纳入即将制定的《学前教育法》,促进和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1.
黄颖 《理论界》2011,(6):62-63
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在不同的条约实践以及历史阶段,该原则的具体含义有所差别。关注该原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对跨界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的国际法规则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我国在环境条约履约实践中准确把握条约含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国际法上条约必须遵守原则相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国际法上一项历史悠久的基本原则。现在,没有任何国家敢宣布不承认这个国际法基本原则,但与其相悖的实践却常见,这里既有合法的一面,又有违法的一面。文章主要探讨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上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基本原则及解决与其相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鹏 《学术论坛》2012,35(4):154-157,165
人民币是否被低估,首先是个国际金融问题,其次是个政治问题,最后才是个国际法问题。自2003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围绕这一问题同中国数次交锋,特别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它险些引发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战"。作为国家主权体现之一的货币主权,一国是有权管理和调控本国货币的。这一原则已成为一项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中国在享有货币主权的同时也要承担条约法下的相应义务。该文将从IMF和WTO的规定入手并结合人民币汇率的实践进行分析,就此问题从国际法角度指出人民币汇率政策并未违反IMF和WTO协议规定的条约义务。  相似文献   

14.
论WTO协定在国内法院的适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加入了WTO以后 ,意味着在国际法上接受了WTO协定的条约义务。按照“约定必须遵守”原则 ,一国在条约有效期内 ,必须善意地履行条约义务 ,否则就构成国际不法行为 ,应负国际责任。虽然 ,国际法对各国课以善意履行条约的义务 ,然而关于执行条约的国内程序 ,仍然有待各国的自由决定① 。WTO协定能否在我国法院得以适用 ,一方面取决于WTO协定本身的规定和特点 ,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我国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执行程序的宪法性安排。一条约缔结生效后 ,一方面可以由有关国际机构予以适用 ,WTO争端解决机构适用WTO协定解决成员…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兰州学刊》2011,(6):138-142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由来已久,从中美建交到2009年,中美双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展开了漫长的磋商,并且发生了多次"贸易对抗事件"。从国际条约法的角度分析,美国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过程中严重违反了"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和"善意原则",美国的行为在本质上构成了"隐性违规"。鉴于此,中国应该争取将中美双边纺织品贸易协议和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中的"模糊"概念清晰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隐性违规的机会;中国应积极寻求国际法上的救济措施;中国还应采取法律和外交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等。  相似文献   

16.
徐淑霞 《齐鲁学刊》2005,(6):143-146
欧盟法的解释主体为欧洲法院,解释客体包括欧盟的基础条约和根据欧盟条约制定的条例、指令和决定。欧盟法的解释遵循统一解释原则,其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和其他中外联合公报,一九七四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九届会议决议中的反霸条款,以及一九七九年联合国大会第三十四届会议通过的反霸权主义央议,提出了一个新原则——不谋求霸权原则。它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是现代国际法上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上的内政及不干涉内政原则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上的内政是指各国在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及条约规定应履行的国际义务前提下 ,属于国家管辖的所有对内对外事件。以此为基础 ,国际法上不干涉内政原则包括双层内涵 :对于在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之事件 ,别国或国际组织不能列入议事日程和无权介入。但鉴于国际法对一些发达国家约束力不强、“区域办法”旗号的存在 ,不干涉内政原则经常遭到破坏。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应坚决反对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侯中军 《人文杂志》2006,50(6):131-138
研究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两个基础性概念需要厘清,即“条约”与“不平等”。只有清楚什么样的涉外文件属于条约,什么样的条约属于不平等条约,我们才有可能搞清近代中国究竟订立了多少个不平等条约。相对于“不平等概念”而言,“条约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对不平等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学者们亦已注意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尝试引入国际法中有关条约概念的解释。但遗憾的是,仅限于对国际法中“条约”概念的简单引用。②在研究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形,如何运用条约概念对外交文件进行厘定,进而确定什么样的文件属于条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律地位问题,国际社会尚未达成共识,分歧主要集中在风险预防原则是否已形成为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从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条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来看,现阶段关于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我们所能得出的结论是:它已获得软法的地位,但尚未成为习惯国际法。尽管如此,风险预防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对欠缺科学确定性的环境风险进行决策时所依据的一项标准。风险预防原则不仅具有国际标准的内涵,更具备一项标准应当具备的构成要素,即风险评估、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科学研究的继续和制度的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