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是推动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与时俱进的现实之需,也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容之要,更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爱国奋斗精神最基本的特征是在家国情怀的牵引下,将“爱国”同“奋斗”两个价值主题转化为奋斗报国的实践主题。高校必须把握“微时代”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理念,把握其方法论要义。从“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下的行为样态和“微时代”烙印特征,通过创作“微内容”、抢占“微阵地”、净化“微环境”、营造“微文化”,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哲学精神是哲学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是哲学与其他学说在精神层面划定界限的重要标志。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原初、最根本、最精妙的表达,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是其基本内容。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作为人类精神境界的不同方面,哲学精神不仅与科学精神内在相通,而且在关怀人生命无限性追求、自觉人自己的生存态度、反思人自身的高贵品性等方面还是对科学精神的积极超越。  相似文献   

3.
4.
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创新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曾  王洪明 《理论界》2003,(4):101-101
知识经济作为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后的又一种经济形式已经席卷而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教育是知识生产、传递、学习和应用的核心活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又是参与知识生产、应用与创造的主体,所以教育实际上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知识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创新。在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中,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教…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的“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哲学的“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的“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的控制论的思想倾向与排他性的价值取向,“高贵的野蛮”构成其深层的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构成现当代哲学的重大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对哲学的独断和专横保持警醒,彰显哲学“民主”的精神气质,无论对哲学,还是对从事哲学的人来说,都具有“性命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嫄 《南方论刊》2012,(7):56-58
"微时代"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文化表达方式、社会行动方式,进而改变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给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适应"微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上的创新的同时,也应强调内容和观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李梅  孙丽娜 《河北学刊》2012,32(2):236-238
微博推动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业已成为重要参与者。当前,大学生在使用微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某些负面不良影响。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敦煌哲学的建构适逢其时,在当今人类又相互走近的时代,敦煌哲学应极具启发性.敦煌哲学的建构是当代文化人文精神资源的自觉,是当代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追求;敦煌哲学将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哲学精神,这即给敦煌哲学的建设赋予了活的现代精神和理论进路,也给当代文化建设找到了深刻而又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底蕴,赋予文化建设一种内在的终极关怀.本文首先讨论哲学多义性及其当代哲学重构的可能进路,在此视域讨论“敦煌哲学”概念的特质及其敦煌哲学的建构,与敦煌哲学“基源”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之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讨论“敦煌”人文精神的哲学独特性,明晰敦煌哲学建构的开放性态势与多向多元进路.  相似文献   

9.
易三艳 《船山学刊》2006,(2):212-215
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都曾折射出理性主义精神的光芒。这两大哲学体系在本体认识、思维方式及人生境界观等方面有相近之处更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就“中西马”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可作为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当代“类哲学”的思想精神。在哲学观的意义上,本文认为殷承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极一如”的“和合”思想传统,体现的正是中国哲学个性的“类思维”;践履“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之道,蕴涵的乃为中国化的“类生命”;而“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的“至仁”精神,则是一种葆有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类哲学”。  相似文献   

13.
陈远临 《南方论刊》2013,(11):68-70
社会发展多元化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及其工作方式的变化。信息化程度提高使社会步入"微时代",研究"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变化,探讨如何引导并运用"微网络"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助推中国梦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来,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人类正步入发展的时代。工业革命以及被信息化推进的知识经济,将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卷入追求发展的汹汹大潮。发展的时代产生发展的问题,引起对发展的思考,必然形成发展的哲学。我国改革30年的哲学,经历了由教科书哲学到实践哲学再到发展哲学的历程。发展哲学融汇了中、西、马哲学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精神的转化,推进着马克思哲学当代化、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张艳涛 《北方论丛》2007,4(1):115-120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时代精神)和形式(哲学形态)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革命视野和建设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厘清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转型的历史方位、主要内容、理论难点及应对之策,对于弄清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的真实含义,对于正确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微时代”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大家普遍认为,“微时代”产生了许多新元素,诸如微媒介、微语言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加快和易化了信息的传播,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与教师互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凸显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给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某些学者还分别从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庆精神,只有从哲学的维度对其进行诠释,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作为一种理论与精神的内在实质,才能总体性地、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大庆精神的内涵。为此,笔者从大庆人生存的形而上精神、主体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等多重维度对大庆精神的哲学底蕴进行挖掘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和行动要求、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政治保证。开展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意义深远,同时又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培育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要加强高校的主阵地作用、改进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社会的大课堂作用、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庆节 《中国社会科学》2023,(2):25-39+204-205
在人类历史上,知识载体的变化往往衍生出文化和文明的革命性变革。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数字替代文字的新时代来临,而数码虚拟时空则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社会生活交往的平台。在这个意义上,现今人类恐怕是最后一代“读书人”,也是第一代“数码人”。和文字时代相似,数字时代的哲学本质同样在其“强字之曰……”式的命名,而非“数数”式的计算或算计。“文字”与“数字”乃人类自身文明演化过程中不同的“命名”方式。澄清这些不同命名方式的混淆所产生的困扰,以及理解和探究这些方式的本质及界限,就成为数字新时代哲学批判和思维的根本任务。为求达成这个任务,人们需要回到哲学和科学的初衷和本色:“自知己无知”。  相似文献   

20.
老子作为"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他的伟大是同中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孔子创建了一种以"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为中心的"道德性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范式,而孔子对于"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建构。老子的伟大就在于"原创性"地建构了一种"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它同中华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儒、道两家共同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普遍架构。老子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刚柔相济、能屈能伸、生生不息、永不穷竭的精神动力。老子所主张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也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增强了柔韧耐久性和博大宽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