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楠 《中国藏学》2012,(2):148-155
现供奉于拉萨大昭寺正殿的释迦牟尼佛像系西藏现存最重要历史文物之一。本文根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对涉关佛像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细致梳理,对佛像铸造缘起、辗转传入汉地、随文成公主入蕃、安放供养以及经历法难浩劫等历史过程作系统考述,并对相关事件名物诸如大昭寺小昭寺等作深入探案考辨。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是中国西藏南缘的一个小国,因与中国西藏接壤,同处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域的相近性使其具有了文化上的共性。因此,自古两地便有了频繁的来往。自7世纪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为妃,并为其随行带人的释迦牟尼像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始,由于共同的信仰使尼泊尔与西藏在宗教方面的往来不断。  相似文献   

3.
公元631年,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迎娶赤尊公主为妃。赤尊公主作为吐蕃佛教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在"蕃尼古道"上开通了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一条要道。她不仅将佛教从尼泊尔传入吐蕃,而且把尼泊尔佛教绘画艺术和建筑工巧传入雪域藏地,从而创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殿堂,并丰富了吐蕃建筑工艺,为藏民族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拉萨的大昭寺和小昭寺都说成是为文成公主所建。这种说法普遍地流传着,在一些报纸上、书刊中皆可看到。一九八○年第九期的《民族画报》的一篇文章,一九八○年八月五日的《北京晚报》的一篇文章,一九八○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小丛书《文成公主》,也都持这种说法。其实,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事实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小昭寺始建于唐代,其寺名藏语称“甲达绕木契”、“惹谟伽神变寺”,甲达即指“汉人的”,绕木契意为大院子。还有将小昭寺称为“巴汉招庙”的,这些都是小昭寺较早的称谓。明末清初时,因蒙古人统治西藏,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史料中,对小昭寺的“昭”字又有写作召、招、诏等字的,这皆是蒙语,意为寺庙。  相似文献   

6.
山口瑞凤的《七世纪前半期吐蕃和泥婆罗的关系》(《研究纪要》<东大·文·文化交流>二·三)详细地论述了有关传说墀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纪年和事项。特别是关于作者揭示的以巡年或年序为开端计算纪年的基本事项,研究西藏史的人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过去有关的各种研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那陵提婆的王女634年出嫁,翌年在雅隆建扎拉扎喜(Brag lha bkra sis)城,她和后到的、建立了小昭寺(646年)的王妃文成公主一起  相似文献   

7.
1995年 1 1月 2 9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 ,国务院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 ,国务院特派专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的共同主持下 ,在西藏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 ,举行了庄严的金瓶掣签仪式 ,在严格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和历史定制选出的三名候选男童中 ,来自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的六岁男童坚赞诺布中签 ,并报经国务院批准 ,正式继任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历时六年的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寻访认定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从 1 3世纪的元朝起 ,中国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地方实施有效管理。历…  相似文献   

8.
<正>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在此后长达1300多年的时光里经历了兴建、废弃、维修、扩建和定型的过程,最终形成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1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1961年,大昭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高度评价:“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1、唐蕃会盟碑 藏汉两体文字碑铭.亦称<长庆会盟碑><甥舅和盟碑>.现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下.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为纪念唐蕃会盟而建.碑身呈方柱形,高4.78米,宽0.95米,厚0.50米,上有石帽.至今保存完好.碑四面有字.西面碑阳为汉藏两体文字对照,分别刻载会盟全文.  相似文献   

10.
U叼钊口U目目口U划划岁岁心叼叼叼︺心岁岁心貂口叼丫目心岁公心公︺︾U叨U口户心丫妙丫曰心叨划口U口U︺砂少针心叼心目们何必戮肩悲远家,至今昭寺仰容华‘:①八十里外傅竿磨,四十年简息鼓茄。’故事漂斤排逛些剧,②惊才多出明生一家。③雪、与春吹花开日,汉藏黄。潮看牌葩。④注:①今拉窿大昭寺小昭寺都有文成公主塑象。拉藤唐时称邃些。期生,藏斋农奴。饰文成公主的演员名蒋葩,年十八,藏族姑娘。②③④送《文成公主》入藏@田汉~~  相似文献   

11.
佛像纵广相称是佛教造像的一个理论概念,佛教教义经典和造像量度理论典籍从不同的角度对纵广相称进行了阐释。教义经典认为,纵广相称是诸佛菩萨身体示现的神圣庄严法相;造像理论经典认为,纵广相称是艺术家在绘塑佛像创作实践中遵循的一种造像量度法则。古代藏文文献对于佛像纵广相称的具体量度持有125指和120指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以藏文古代文献为中心,分析佛像纵广相称学说的概念、理论渊源、哲学和宗教层面的意义,探讨佛像艺术创作过程中将纵广相称的佛身庄严法相表现在所绘造佛像上的具体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蕃会盟碑     
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树旁,巍然矗立着一块唐蕃会盟碑,受到人们的景仰,成为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碑,又叫长庆舅甥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据汉藏文史资料记载:大唐与大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在汉藏关系史上是有记载的。在唐朝和吐蕃的多次会盟中,留下盟文、立有石碑,保存完好的当数唐蕃会盟碑。  相似文献   

13.
拉萨大昭寺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西藏驰名中外的最大寺庙之一。该寺是松赞干布迎娶唐代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后,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由藏族劳动人民为主体建成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代多次修整、扩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主殿有三层,加上四角的神殿,共有四层,总面积约有两万五千平方米。四面闪光的金顶和明亮的柽柳墙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壮观。在以释迦牟尼殿为主的二十多个佛殿里,摆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生铜、金铜象及泥塑象;上中下三层的回廊画满了各种大型壁画。这些高超的建筑工艺,不仅体现了藏族劳动人民的勤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The Potala Palace and the Jokhang Temple Fonastery,Lhasa) 批准时间:1994年12月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来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2001年12月,拉萨的罗布林卡也被补充加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旧城的市中心,它和哲蚌寺、色拉寺共有拉萨三大寺之称,而大昭寺又有西藏的“寺中之寺”之称。它在西藏人民中极享盛名,这主要是由于它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发祥,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藏汉人民文化交流和亲善团结。  相似文献   

16.
蔡芸希  于春 《西藏研究》2023,(3):108-115+162-163
大昭寺一层中心佛殿后壁正中小室前的一组木作构件被命名为“叉手”,属于汉式建筑风格,其形制颇为特殊。梳理汉地叉手的演变过程发现,大昭寺叉手与汉地唐宋时期叉手构件有所区别,而与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字栱构件更为相似。后弘期初期藏地出现该类汉式建筑构件,可能与吐蕃时期重要佛教建筑桑耶寺和后弘期初期河西敦煌地区佛教对藏地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和亲作为我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中,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亲书写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她们为增进唐蕃友好以及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为各族人民所传颂。金城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后70年再经唐蕃古道入藏联姻,在西藏生活了近30年。为纪念和赞颂其功绩,西藏人民将她的故事描绘在宫殿壁画和精美唐卡画作之上,如布达拉宫的清代金城公主观镜壁画,  相似文献   

18.
七佛造像在我国早期石窟中多见,在建筑石刻中,全国仅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七佛塔为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在大慈真如宝殿后为供奉七世佛像修建藏式塔亭一座,将七佛的种族、姓名、神足、执事弟子、佛子以及父母姓名等分别刻在7块石碑上,并御制《七佛塔碑记》以记之。七佛塔的塔亭设计、线刻佛像、所刻碑文等对研究清代的石刻艺术和民族关系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撤岗仪式即景时间:1900年5月1日零点。地点:高原古城拉萨大昭寺广场戒严部队部队长桂全智大校高声宣布:“感谢西藏人民支持戒严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现奉国务院命令撤岗!”镜头之一:广场上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涌上前去为每一位官兵献哈达、敬青稞酒、酥油茶。大昭寺65岁的看门人尼玛,买了4条哈达献给自己熟悉的战士。镜头之二:许多藏族小朋友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解放军叔叔。6岁的小姑娘米玛赖在战士李国猛的膝上,不肯放他离去。镜头之三:八廓街个体户赤列说:“你们来戒严,我睡得安稳,生意好做了。看到你们要走,我心里真舍不得。”“金珠玛米照顾了我一年多,是菩萨,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20.
热贡堆绣     
青海热贡(今同仁地区)堆绣源远流长,独具地方特色,是热贡藏族和土族绘画艺术的主要品种,在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藏族地区有一定影响.堆绣是刺绣发展到明代出现的一个品种,堆绣佛像正中为主佛像,其周围是护法佛像.最初为"堆绫",是用各种彩色绫缎剪成花样堆贴连接而成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