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建筑地段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地段是城市土地的最主要部分。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建筑地段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一个理论禁区。否定城市土地具有商品属性的主要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所说的:“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土地没有价值”。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理解,马克思使用“土地”这个词时,既可以理解为处于原始状态的土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发点的选择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二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一种意见认为,城市土地是劳动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这就是所谓的“商品论”。因此,他们把城市土地的所谓“价值”作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他用的物质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买卖,不是商品,而只是一种经济资源,但是附着于土地上的土地资本是商品。于是,城市土地租金就成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使用的物质基础。这种对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要正确认识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关键在于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科学区分。  相似文献   

3.
略论精神产品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中,精神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商品及商品属性,分析精神产品是否符合商品的质的规定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商品,不是看它是不是物品,而是要分析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通过产品的交换反映不同的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说,一要看它有没有使用价值,二要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三要看它是否用来交换。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价值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于其中,也就不可能存在价值实体;最后,即使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来交换,而是用于施舍、赞助、馈赠、或自用。也就不存在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的问题,无须在交换中透过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比较同一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物质不是商品,土地资金是商品在讨论城市土地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并把土地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开展地产经营的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土地问题的。马克思在论述土地范畴时,首先肯定了土地是自然资源或自然物质,而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资本论》第1卷,第668页)“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Ⅱ),第388页),“土地,这个无机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商业劳动特别是其中直接从事商品实卖的“纯粹”商业劳动是否属于生产劳动,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纯粹商业劳动究竟是不是生产劳劫?如果  相似文献   

6.
商品是市场经济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商品定义是否科学,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甚大。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多数教本把商品表述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我认为,这一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未能揭示出商品本身具有的属性。“劳动产品”前的“为交换而生产”限制词是说明这一劳动产品具有不同于其它劳动产品的“特有属性”,但并非这类劳动产品所“固有”,而是这类劳动产品以外的生产者的思想动机。二、生产者具有“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时,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商品,否则称为产品。而生产者的这一思想动机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三、由于“为交换而生产”的思想动机往往产生于产品形成之前,按常规,先有“为交换面生产”的动机,后建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偿使用是城市土地价值良性循环的基础,城市土地价值的良性循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就建立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值循环问题谈点浅见。一、城市土地价值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价值循环城市土地是自然状态的土地经过人们长期开发改造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种投入使土地自然资源价值与追加的劳动价值互相渗透、吸附和依托,形成巨大的城市土地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具有一般商品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陈秀华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见《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5年第10期).本人对此有相反的看法,提出来与陈秀华同志商榷.一究竟什么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否消失?这是弄清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的商品理论为指导,就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问题,与樊季刚同志商榷。一商品,从它产生以来,历经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中,它仍不可遏制地出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决定产品转化为商品?究竟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必然存在着商品生产?这个问题,从社会主义诞生到现在,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焦点之一。如果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列宁和布哈林的论争算起,至今已达六十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少见解。《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二期,樊季刚同志《商品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的文章,分析了商品经济萌芽、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提出:人们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造成的劳动本质差别,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何为劳动本质差别呢?文中曰:一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异质的”(即劳动的具体形态的多样化);二是劳动者的“劳动又是异量的”(即劳动者在生产中付出劳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生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不揣粗陋,对此发表几点探索性的意见,望同志们指正。一、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有些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价值是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是不能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非物质生产领域生产无形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旨在确立一种判断标准或基本原则,即不管是物质生产领域还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凡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不生产商品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这里的关键是要承认非物质生产领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无形商品。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下面,让我们从分析城市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运动中来简要地论证.一般说来,城市土地起码有如下特点,一是城市土地的有用性.所谓有用,就是指城市土地是人们在其间活动的物质载体,在城市,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使用价值.城市土地的这种有用性,使人们去努力地获取它、利用它.二是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所谓稀缺,就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有机整体。劳动力作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不能排除在诸要素市场之外。目前,对劳动力市场问题众说纷纭,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我国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说:“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64页)就是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其基本属性。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备这两个因素。劳动力是一个人的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目前流行的商品定义进行了剖析,研究了有形与无形劳动产品属性、劳动产品交换条件、劳动力交换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商品重新作了定义——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并对劳动力商品也作了定义。  相似文献   

15.
柯艺 《南方论刊》2001,(12):34-35
水是一种可以再生但又稀缺的资源。城市供水企业向广大农民和工矿企业提供的自来水,是否属商品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据此,自来水当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说其特殊,这是由于它生产销售的方式,供水企业生产经营的垄断性,销售的地域局限性,用户的单一选择性,以及其所具有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由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体是价值的载体.而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不生产物质产品.所以不创造价值;如果承认第三产业的劳动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就抛弃了马克思的价值定义.简言之.只有以“物质产品”(应称实物产品)为凝结对象的劳动才可能创造价值.我认为、这种把劳动是否“实物化”当作判断是否创造价值的“试金石”的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都是难以成立的.为什么“实物化”不能作为创造价值的试金石呢?我在“马克思关于非实物使用价值充当价值承担者的思想探讨”(载《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一文中作过分析,现从另外的角度再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7.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叫商品。马克思说:“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一种劳动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或者有使用价值而不进行交换就不是商品。一般未经人类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原始森林等)和用于满足自己需要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 商品是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不同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在  相似文献   

18.
一究竟什么是商品我认为凡是为了出卖为了交换的一切劳动产品都是商品,或者说通过买卖、通过交换而转移使用价值的产品都是商品.马克思曾经指出:"……能同别的生产品交换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恩格斯也曾经指出:"……商品是在私人生产者所组成的社会内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私人生产者以私人的打算,来生产这些商品,而把它们与别的商品进行交换."可是,只在这些生产品,不是为生产者本身消费而生产,而是为他人消费即是说为  相似文献   

19.
一、商品的概念 什么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了好多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商品是劳动产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由它所依以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占有产品——决定的。由于社会分工,各种劳动产品就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商品 什么是商品?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直认为,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物品,即使对人类有用,也不能成为商品;是人类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于交换的,也不能为商品。2、凡是商品,都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能成为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