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刘大櫆哲学思想的思考周中明方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派“三祖”。他们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权威的《中国文学史》答曰;“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出发的”,①“究其根本是要维护程朱理学的反动思潮的统治地位。”②事实果真如此么?我们且以“三祖”中承上启...  相似文献   

2.
鲜明的创作个性,历来是评价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桐城派文人中就不乏这样的成熟作家。姚鼐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古文创作上,姚鼐早年上承方苞师事刘大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毕生的辛勤读写,他成了继方苞、刘大櫆之后从事古文创作和宣传的又一大家。在古文主张上,他将方氏的“义法”说同汉学家的  相似文献   

3.
说桐城派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派作家运用“神”这一审美概念,论者多述刘大櫆的“神气说”,且上绍方苞之“义法”,下启姚鼐之“阴阳刚柔”,构成桐城派美学理论的主要线索。笔者认为,以上提法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偏颇之处。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他不仅是“桐城文派”三祖之一,也是“桐城诗派”的奠基人。就诗歌而言,刘大櫆和他的前辈方苞迥然不同。其一,方苞对诗歌一直怀有偏见,认为“辞章声律未足以陶铸人材,转跼其志气,使日趋于卑小。”(《赠石仲子序》)因而多次表示“绝意于诗”(《廌青山人诗序》、  相似文献   

5.
论戴名世及其在桐城派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论及桐城派,多举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很少提及戴名世。我认为,在桐城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戴名世实有重要作用与影响,应当在文学史上给以符合史实的地位、评价。  相似文献   

6.
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引历城周书吕之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姚鼐于方苞、刘大櫆之后,上承桐城绪论,又因时而变,标举“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之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方、刘提出的古文理论,拓宽了桐城派之堂庑。而姚鼐的创作,诚如陈用光所言,“奄有三者之长,独辟一家之  相似文献   

7.
论刘大櫆在桐城派中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櫆于桐城三祖中向有“蜂腰”之讥。桐城后学往往以为他上不足以继方苞经术道学的渊然深厚,下不能方姚鼐学问辞章的精审醇雅。如方宗诚的《记张皋文茗柯文后》云:  相似文献   

8.
刘大櫆的艺术见解,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文论专著《论文偶记》(以下简称《偶记》)中。他在这部专著里,着力探讨了散文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尽管有一些偏颇和谬误之处,但也颇有新意。这里,笔者谈谈读了《偶记》以后的几点感想,和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9.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清代散文选本视野下的桐城三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派选本对桐城三祖推崇备至,以为清代文章正宗之所在.而在非桐城派选本中,桐城三祖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而言,方苞地位仍然较高,而刘大櫆、姚鼐则多遣贬抑.这种选本差异是桐城派与非桐城派论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深入认识桐城派乃至整个清代散文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视古文理论的探讨和总结,是桐城派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方苞、刘大櫆、姚鼎、曾国藩身上可以看得出来,在桐城派末代古文家林纾身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林纾不仅在《中国国文读本》等选评本的序言中列古文的特点、要求提出了不少见解,而且撰写过《韩柳文研究法》、《春觉斋论文》等比较系统的桐城派文论。林纾号称为桐城派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后期,谈吸烟有害的文章,大至朝廷奏摺,小至民间唱本,多得不可胜计。但是那里面所说的“吸烟”,是指吸鸦片,实际是“吸毒”。反对吸普通烟草的文章并不多。倒是远在鸦片输入中国以前,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家刘大櫆写文章反对过吸烟。烟草传到中国,据说始于明代后期。谈迁《枣林杂俎》有《金丝烟》条,略云: “金丝烟,出海外番国,曰淡巴菰。流入闽入粤,名金丝烟。天启二年,贵州道梗,借径广西,始移其种。叶似  相似文献   

13.
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徽商的足迹不仅遍于通都大邑,而且还深入到乡村市镇。万历年间所纂的《歙志》称:“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次之而为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洲、景德诸镇。”除上述大都会外,徽商在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市镇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因此,就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进行考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在以诗为文从事古文创作的带动下,桐城派提出"因声求气"说,表现出对声韵美的追求和推崇。此派古文创作在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理论和姚鼐及其弟子对熟读、精诵、涵咏、妙悟的推动下,异常重视文字声音带给读者的听觉冲击,这在中国散文诸多流派中别树一帜。它极大地提升了桐城派散文的文体品格,尽显其汉语之美。  相似文献   

15.
张栻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义利观。张栻以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进行义利分判,有所为而为是有己私之为,故曰利;无所为而为是无己私之为,故曰义。据此,张栻对历史政治和人物进行了评判,并在评判中寄予了深切的道德情怀和强烈的现实关怀,托古言志,评古鉴今,为当局者开具了一剂振兴朝纲、匡扶社稷之良方。  相似文献   

16.
三角梅,花小,长在苞片中,苞片似叶似花,每三片相聚成一朵三角形的花,故又称三角花。它原产南美巴西沿海岛屿,系常绿攀缘灌木。原种花色鲜红,花型甚大。如今,品种与变种甚多,以白红花同生一枝的双色三角梅为佳品。它花性特异,尤须注意养护,才能叶茂花繁,经年花开不绝。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传略     
一、家世和童年著名美学家、诗人、哲学家宗白华,原名宗之櫆,字伯华。1897年12月生于安庆。原籍江苏省常熟县。父亲宗嘉禄(字受于),虽中过举人,但却是维新派人物,专攻史地水利,以治理淮河为毕生的志愿,是一位水利专家和教育家。母亲是安徽诗人方守彝(伦舒)的女儿,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在白华母亲的众多亲属中出了一些颇有名  相似文献   

18.
李卫军 《船山学刊》2010,(4):167-169
文道关系是传统文论的核心要素,桐城三祖前后相继,从不同方面对文道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形成了系统的古文理论。方苞首倡义法之说,主张文道并重,但在理论上更强调"义"对于"法"的统摄作用,虽然他更多时候探讨的是行文之法。刘大櫆则对"文"的地位给予充分强调,认为义理、书卷、经济只是行文之材料。姚鼐则义理、考据、辞章并重,使桐城派的文论更为严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姚鼐,字姬传,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古文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大师。《清史稿·文苑传》称,鼐“所为文高简深古”,“辞近于方,理深于刘”。这个评价大抵是公允的。姚鼐不独诗文创作风格卓荦,自成家数,且饶有理论勇气和美学眼光。在风格问题上,姚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以“阳刚美”和“阴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为"以史治心"求"至治",记事由"实录直书"转而为"专事褒贬";三变为"辨正统";四变而为"国灭史不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