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化与西方语言文化广泛接触,大大地促进了中西方人员的交流,也产生了中西文化交流传播中别具特色的特殊人群即"香蕉人""芒果人"和"鸡蛋人",它们成为文化传播领域新名词,并为当代新闻媒体、教育界、文化传播工作者使用。三名词的产生反映了汉语记录国际社会人员交流的现实,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状况,这些形象化又符合认知规律的比喻词反映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紧密接触背景下的特殊群体的范畴化、类型化。随着汉语文化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国际传播推广的加速发展,鸡蛋人会越来越多,香蕉人中的大部分会演变成传播汉语文化的芒果人或龙的传人,他们对汉语国际化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而领袖素养对企业文化又起着浸润整合作用,因此企业应真正做到领袖素养、企业文化、经营绩效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系统思维的方法,从狭义上提出企业文化系统的"主部"元素由"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文化实践"五个方面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为例对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铁军"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假设及其管理理念——知识社会的管理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 ,是任何管理活动的前提。在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 ,取代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 ,必须确立“人是文化动物”的认识 ,并在管理历史、管理文化、管理精神整合的基础上 ,进行相应的管理理念的更新 ,以“变化”为管理的前提 ,以“创新”为管理的动力 ,以“整体”为管理的模式 ,以“和谐”为管理的形态 ,从而推进人类管理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打造"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加入WTO,对企业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员工切身利益”,对当前企业文化现状及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塑造学习型企业、营造“人企合一”的新的企业文化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重做做人的中国,与普遍重做事的西方国家在社会态度、民族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在这几方面的差异与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要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避免偏狭地看待某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7.
何敏锋 《社区》2010,(22):21-21
2009年,江西省九江市国企改制工作经过合力攻坚,一年时间完成市属126个国有企业改制任务。2010年,作为国企改制的关键步骤——社区移交工作顺利推进,目前九江市国有企业共向属地社区移交人员116609人,人员、档案、党团关系移交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地回顾江苏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数十年如一日锤炼“雷锋车”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就其体现出来的“雷锋车”精神的内涵以及其时代价值和作用进行了阐发,进而通过倡导弘扬“雷锋车”精神,就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的“人”部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本文通过阐释“人”部字与人的情感、性格,以及与儒家思想、姓名意蕴、祭祀文化的关系,来探究蕴含在其背后的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以文化人的思想。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应当注重发挥文化的作用,落脚于大学生群体,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高校以文化人体系,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常州三杰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是近代中国留给常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杰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新常州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加强常州市民文化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把弘扬三杰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育大力弘扬三杰精神,依托社区活动努力彰显三杰精神,立足工作岗位积极推介三杰精神,大力推进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不断改善文化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边缘人”和“第三文化人”等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变迁,可以理解华人群体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角色改变。华人受众在美国社会的结构性增长与平台媒体对于全球媒体文化生产逻辑的重塑是当前“第三文化人”题材获得关注的重要原因。对此,应当充分把握平台媒体的巨大潜力,践行“平台世界主义”理念,以协商视角理解“第三文化”在国际传播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本次"文化哲学发展论坛"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文化与人化"和"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来看"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因为前者所涉及的是文化与人化的关系,因而是文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问题;而后者所提到的"文化软实力"则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感,是一个文化研究方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是儒、释、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不但代表天人合一的本体世界,代表人文环境的整体和谐,而且代表人性之美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氛围,是一种高尚的格调。而充分体现"和"的这些文化内涵的莫过于中国茶道,中国茶道的核心就是"和","和"文化在中国茶道中得到了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乃是一种互释互约的解释学循环。人的文化环境,就是使人的存在成为现实可能的诸文化条件的总和。它是人一旦出生就被抛入并生存其中的整个文化氛围,大致包括知识系统、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层面。文化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濡化”和“涵化”。人的个体与类、人与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塑造了人的文化模式。它既是人的文化创造的结果,又对人及其活动具有先在制约性。文化模式一般具有共享性、规范性、可塑性、再生性和理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探讨了文化建设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文化精神的培育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