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境是决定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分析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翻译的基础,在翻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0年TEM8英译汉为例,结合学生的误译问题,具体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指出如何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原文,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翻译是一个过程的原则,帮助训练学生经过一系列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以真正理解原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把翻译过程分为四步;一、对原文的理解。二、对信息单元的切分、重组。三、译文表达。四、校审。文章通过实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中国学生翻译英语原文时提高对原文理解能力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译汉翻译教学中理解原文时的体现和翻译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要读懂原文 (sourcelanguage)的字面意思 ,译好原文至少对原文所涉及的学问不能陌生 ,要理解其文化内涵。要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作品涉及的文化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学翻译要研究翻译的对象 ,在译文中体现研究的学问。  相似文献   

5.
翻译误读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个体接受等因素的差异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原文(话)扩大或缩小,脱离原文(话)本意,或是重新创造、无中生有地臆想出原文(话)意思的一种现象。产生翻译误读的原因有语言上的,有文化上的,也有译者自身的,即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和作用值得研究。关联翻译理论认为文章语言所提供的交际线索能够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的本意,具有凸显语境效果的交际价值。根据这一观点,翻译时尤其是小说翻译必须考虑保留原文中的交际线索,即保留原文的语义、语用、句法、语音等语言表征,从而帮助译文读者推导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基于对《倾城之恋》译作的分析,探讨如何把握好原文的交际线索,以便达到小说翻译意图的合理再现。  相似文献   

7.
法律英语的翻译中的目标是忠实原文、文字简洁清晰,语法分析方法本身具有加深帮助我们对原文加深理解的作用。故此,本文认为,语法分析的方法有助于达到法律翻译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是翻译中最积极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其主体性。学生译者完成翻译作业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次主观能动的思维活动,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原文的理解与诠释、翻译策略的选择、斟酌译文表达、实现翻译目的等方面,并受制于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化和翻译     
文章首先引用奈达(E. A.Nida)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然后引入"语境"和Firth对"语境",以此观点来说明在翻译中理解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如何分别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处理康德(O.Kade)认为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语义对等关系,从而获得纽伯特(A.Newbert)提出的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0.
“双性同体”翻译论强调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视角,能根据原文语境的变化灵活地转换视角。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双性”视角不仅能帮助译者更全面客观、生动形象地阐释原文,而且有助于儿童从作品中接收到正确的性别社会化信息,实现儿童文学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美的再创造活动,首先是理解原文的美,再传达出原文的美。这个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的内容,一是美的形式。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具有两种基本能力:理解原文的美和再现原文的美。理解和再现(表达)是文学翻译的两个基本环节。理解是通过原文的形式(词语)来理  相似文献   

12.
Beaugrande & Dressler(1981)提出的话语建构七大原则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帮助译者整体上从互动话语交际出发,解构源语话语和建构译语话语,从而实现译文与原文意义和风格上最大程度的接近。通过对伯特兰·罗素散文"What I have Lived for"及其译文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如何使用话语分析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观”认为文学形式是文学赖以存在的根本,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这一观点如应用于文学翻译则有特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对“重意轻形”的翻译传统进行重新审视,本着翻译的“差异性伦理”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形式与意旨,同时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的形式予以足够的关注,不轻易牺牲原文的形式,做到文学翻译的形神兼具、形神俱佳.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本质:间接认识,易语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来看翻译,原语文本属于第三世界,即文本世界,它所反映的是原文作者对其所经历的第一世界(即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则属于第二世界,也即思维世界.翻译是译者借助原文作者生成的文本世界(即原文)去认识原文作者的思维世界和原文作者所经历的客观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世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另一种语言创造出一个新的文本世界(即译文).由此可见,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译者对原文作者的思维世界及其所经历的客观世界的一种间接认识和易语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平行语料由于可以直接呈现翻译中的原文及其译文,在翻译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尝试把Babel在线英汉平行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中,对英语被动句翻译教学中推行数据驱动学习(DDL)的方式与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在线平行语料库中提取的真实译例,可以总结出更接近翻译实际的翻译方法策略;同时利用在线平行语料库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学生在从字面翻译能力向推论翻译能力发展过度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主要体现是在词句的语用意义、宗教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疆域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正确地处理好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应本着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文的风格,忠实地反应是非曲折的原貌这一翻译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译者可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采用直译、意译、代换、音译、增减词语或给句子成分添加注释等翻译手段,尽量减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目的语读者充分体会原语的文化风格。加强跨文化教学,不断强化在文化差异背景下处理翻译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 ,本文重拾旧题 ,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异化翻译是主导 ,是趋势 ,是潮流 :( 1)异化翻译是文化交流 ;( 2 )异化翻译可丰富我国的语言文化 ;( 3)异化翻译可把我国优秀的文化财富介绍出去 ;( 4 )异化翻译是对原文、原文作者、译文读者高度负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翻译教学总体上已经不适应新世纪的教学形势,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或许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途径.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原文.本文提出了五种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语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交际活动中对意义的理解起着决定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言语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两者同时存在 ,共同制约着翻译。语境不但对词义的取向起着决定作用 ,而且还影响到译文对原文风格和人物性格的再现。译者应根据原文风格和人物身份等因素构成的语境 ,充分理解原文并把握原文特点 ,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翻译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以为翻译就是两种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字转换,通俗地说是中外文搬搬家,只要懂得了原文语言(source language)和译文语言(target language),再加上必要的翻译技巧,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可事实往往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有的人外语学得不错,并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可译出来的文章却晦涩难懂,甚至意思与原文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原文理解不够.而要吃透原文的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要深刻了解原文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