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小平 《西域研究》2003,(2):105-108
本文对《敦煌愿文集》中的《亡考妣文范本等》、《东都发愿文》、《消灭念往生发愿文》、《尸陀林发愿文》、《比丘法坚发愿文》、《愿文》数篇对照《敦煌宝藏》、《英藏敦煌文献》,对其中的录文、校释作点校补。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书中的《比丘法坚发愿文》是一位宋初的西行求法僧途经敦煌,在某次法会上为归义军政权重要人物发愿祈福而诵读的文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且《敦煌愿文集》中录文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对前人录文略做补正,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秀英 《殷都学刊》2002,(2):99-102
敦煌愿文作为敦煌俗文学作品之一 ,与变文一样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它保留了唐、五代时期的原始状况 ,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风貌。此文拟考察愿文中的复数表示法 ,试将其与宋代“们”的早期用例作一比较 ,并同元代白话碑中的用例相参证 ,考察复数词尾“们”(每 )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通过愿文对冥界神灵的祈祷,民众获得了内心的宁静,疾病,战急和瘟疫将远离他们,正因为如此,愿文在敦煌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可与佛经相等同.民众对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导致和加速佛教地狱思想中土化,世俗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揭示"土府水官""保人可韩"进入冥界和冥吏张背后的动力,且这种关注并非只是来自某一个阶层,这恰恰相反好也雄辩地说明,把敦煌愿文中的地狱神公归类于民间信仰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贰师泉赋》的作者及写本年代问题●颜廷亮《贰师泉赋》见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是敦煌文学中的名篇之一。然而,大约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敦煌文学研究界对敦煌俗文学特别重视有关吧,敦煌文赋中除个别几篇见于现存古诗文集者如《西京赋》等外,其...  相似文献   

6.
回鹘文活字在国内“亮相”1980年在我国敦煌千佛洞石窟发现的回鹘文活字全部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的维吾尔族学者从国外印刷回来,这些世界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史料,将由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科研处介绍,敦煌出土的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  相似文献   

7.
《兰州学刊》1986年第3期刊载的《试议拓展敦煌学研究的思维空间》(作者林家平)一文,指出了敦煌学研究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敦煌学的概念界定看法不一致,致  相似文献   

8.
《唐开元二十九年西州天山县南平乡籍》残卷研究荣新江小引:1988年,因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辑中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一文,承张玉范女史的好意,我有机会抄录了北大图书馆所藏属于同组的三件唐人户籍残片及背面文字,但当时未暇详考。1...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献中有浙江文化史的资料黄征敦煌与浙江,一在天之西北,一在地之东南,似乎谈不上有多么密切的联系。然而,敦煌学却能使二地紧紧地连在一起。浙江学者开创了中国的敦煌学研究,浙江籍的敦煌学家星罗棋布在敦煌等各地,浙江有三个敦煌学研究团体或机构以及一支源远...  相似文献   

10.
杨增新等所藏两件吐鲁番敦煌写经杨铭50—60年代,西南博物院及重庆市博物馆入藏了一批敦煌吐鲁番汉文写经,共20余件。其中一件《妙法莲华经》系出自吐鲁番,有近人题跋为证;另一件《大智度论》为敦煌张某赠杨增新,有杨增新等人题志,亦与新疆有间接关系。故一并...  相似文献   

11.
陈国灿 《西域研究》2016,(4):1-6,141
吐蕃占领敦煌期间,既有汉文契约,又有吐蕃文契约,研究者对其地支纪年多任意推定。本文以P.T.1297敦煌永寿寺文书为基础,论证了在公元832年吐蕃统治当局有过立契须用吐蕃文书写的命令,此后的契约都是吐蕃文契,以此为标尺,对已有的定年推断须要作出重新的审订。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孝指的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二十四个著名的孝子,它以宣扬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孝为其宗旨,主要流行于下层普通百姓之中,在士大夫阶层也有一定影响。它内容浅俗,流传广泛,对于我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影响颇大。历来相传的二十四孝故事,程毅中先生认为“可能产生于晚唐五代,敦煌遗书中有《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翟理斯编目8102,伯3361,斯3728)。”①现存王重民、王庆菽、向达等先生所编的《敦煌变文集》卷七《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②中,二十四孝也仅提及释迦、目连、舜、王祥、郭巨、老莱子、孟宗、…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学研究已走过了近百年的漫长进程。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敦煌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优异成果;在整个敦煌学研究中,敦煌文学研究也是处于诸多分支学科最前列的分支学科之一。然而,对敦煌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迄今仍是不够的。这种状况自然影响到对敦煌...  相似文献   

14.
常书鸿运用人类艺术发展的广阔视角,结合中国艺术发展的实际,对敦煌艺术史研究中关于敦煌艺术的源流、敦煌艺术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敦煌艺术史的分期,以及敦煌艺术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等理论问题,都作出了有创见的回答,成为敦煌艺术及敦煌艺术史研究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敦煌汉文与于阗文书中之龙家及其相关问题黄盛璋一、作为归义军张氏辖下五大部族之一的龙家龙家之名,两《唐书》、《通典》、《唐会要》及其他有关唐代史书全无记载.不仅唐以前史籍中没有出现,即唐中叶亦不见其名。直到本世纪初敦煌文书发现后,人们才获知关于它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遗书的发现,是我国和世界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由此诱导产生了“敦煌学”。1931年出版的《敦煌劫余录》,首载陈寅恪先生那篇有名的序文,其中有云:“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又说:“敦煌学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学”之称,一般认为即始于此。大致说来,敦煌遗书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敦煌石窟和敦煌史地艺文、敦煌汉简等的研究,又分别成为敦煌学的其它组成部分。在敦煌学的研究中以汉文文献的研究开展最早,其中有关文学特别是俗文学的研究更居前列,因而又演化出“敦煌文学”、“敦煌俗文学”等概念。但对于这些概念的内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模式化的特征,以敦煌文创作而言,它的时代界限相对稳定,作家群体也相对固定,所以其文学创作中在结构谋篇、语言用典、文体等诸方面的模式化特征较为明显。究其形成原因,主要受到文人自身习惯、唐代"尚党"文艺风气、敦煌民间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形式主义文风、佛教叙事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敦煌文的模式化创作,一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它是当时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当时敦煌民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经过学者对约 4万件左右 (其中约有 3万件流失海外 )传世敦煌遗书的辨别研究 ,发现有一部分出自吐鲁番。 1 983年我国在兰州成立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之广 ,资料之丰 ,成果之多 ,是前所未有的 ,综观其内容真可以把它称之为是一部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百科全书” ,它已成为 2 0世纪文物考古方面的显学。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红学家 ,也是熟谙文物考古的专家 ,在他长期的学术生涯中 ,曾七次实地考察过玄奘的西行路线 ,其部分成果已发表在 1 995年大型中国西部摄影集、西行散记的专著《瀚海劫尘》中。中华书局编审兼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同志的专著《郭煌吐鲁番论稿》又展示了他在研究中的新成果。为了纪念敦煌遗书被发现 1 0 0周年 ,本刊特献上冯先生之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和令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童蒙读物”;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谚语汇海”和“民间谚语”。还有,老一代敦煌学家对于《太公家教》的录记、跋文等等,尚有疏漏和与实际未合地方。对此,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太公家教》研究中的诸如写本情况、录文、内容及性质等方面试图做一些考补工作,以期于《太公家教》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学与唐代讲唱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敦煌文学资料及其所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讨论。首先对敦煌文学作品分类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传统分类的缺陷,明确了敦煌作品作为表演艺术之底本的本来性质,在否定传统三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讲经文、变文、话本、词文、俗赋、论议、曲子辞、诗歌为体裁样式的敦煌文学的概念体系。其次,以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为背景,论述了敦煌文学各品种的文化渊源,认为唐代讲唱艺术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果实。最后,论述了敦煌文学资料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作者认为敦煌作品不仅向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资料,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