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斑斓繁杂的景象,既有主流文化的高扬,亦有非主流文化的滋长。学界围绕高校非主流文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优性论"、"劣性论"和"中性论"三种观点。正确认识校园非主流文化的性质及内涵,辩证分析不同类型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寻求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近年来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井冈山精神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和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对井冈山精神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都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学术界对都市文化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加快。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2000—2010年),我国的都市文化研究的宏观背景;其次对都市文化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分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都市文化概念的界定,都市文化研究的意义与方法,都市文化研究的基本框架、理论基础,中外都市文化比较,其他相关重要理论;最后,对已有文献从学科类别、关键词、研究层次、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研究获得资助、发表年度八个方面来进行分组述评,以求全方位地对新世纪以来十年间的都市文化研究做一把握,在综述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学术界对都市文化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不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强度和深度,而且更应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资源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法为跨库检索CNKI全文数据库共得374条文献信息,其中核心期刊登载63篇论文,优秀硕士论文21篇,博士论文7篇.经过对文献的分析,对自然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法源流的全景分析,名家专题的自然法思想研究及以中西比较视域下自然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从民族文化生态的概念、内容,与旅游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与保护以及其他专题研究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这一历史时段有关民族文化生态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地方保护主义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学界同仁就地方保护主义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探讨,在地方保护主义产生和蔓延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与腐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了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剥削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剥削范畴的科学界定、剥削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经济根源、判断剥削的历史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根本标准、剥削的最终历史命运和消灭剥削的历史条件等四个方面.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本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主要彝学研究成果作了概述,提出了彝学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争议问题。作者在阅览了大量彝学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一些彝学大家的观.点作了比较,指出了这些大家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以来,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热点。围绕什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怎么样以及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理论界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内涵、时代意义、困境与成因、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今后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中需要搭建起历史的烛照与现实关怀之间的桥梁,在推进比较与借鉴研究中实现其辩证超越,促进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的视野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中就包括对我国反腐事业的影响,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已经开始显现其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的主体、作用、动因、困境、发展历程、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在晚清民国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其中西方科技产品的引进是直接动力,社会行为的变革是关键,科技体制建设是制度保证,对科技价值的社会认同标志着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今后3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学术本身将有显著改变.要适应今后的发展,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对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及亚洲的教育哲学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应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人类陷入科技发展的二难窘境的根由不在科技本身,而是深藏于社会文化之中,根源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失衡。人类要走出科技发展的二难泥沼,必须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即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减少和避免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为此,必须推进文化的整合,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构筑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围绕“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这一主题,考察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及其嬗变;审视高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评介国外的技术伦理前沿理论;分析科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讨生态科技文化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传播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性及进路。  相似文献   

15.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革命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学革命动摇了宗教的思想与信仰,技术革命造就的工业革命隔断了传统化的自然基础。现代科学重新建构了当代人的世界观,现代科技的双重效应成为社会化的重大主题,科技在现代化中的份量在加重,现代科技造就了后工业社会的化模式,科技增强了化的影响和力量。科技革命促进了大众化的兴起,为大众化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经济条件,赋予了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化观研究初始于1993-1994年《邓小平文集》(1-3卷)的全部出齐,发展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深入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概括。在这三个过程中,学术界对邓小平的文化概念、文化范式、文化观的内容与特点,尤其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发展的比较分析等诸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乏新且深刻的见解,但也有不少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于本世纪初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概括,最近几年得到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学术界对江泽民的文化概念、文化思想的内容与特点、文化的作用与意义,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的比较分析等诸方面,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19.
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开拓进取精神以及高效务实的精神品质,这些为岭南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石,提供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岭南文化为岭南科学家的独特精神气质、独特的研究方式、研究对象以及岭南科技的繁荣等都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一种软权力,已成为影响未来的世界性力量,对文化发展的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发展会有不同的内涵和路径.从科学技术这一实践视角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应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质的创新,同时依托于科学技术增强在全球文化交往中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发挥提升人的素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