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侗族是一个爱歌、善舞的民族,歌声伴随着他们度过漫漫长夜,也为他们迎接民族的新生。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就有歌声。组织群众,教育人民,侗家要唱古歌、礼俗颂、父母歌、苦情歌;村寨交往,侗家要唱拦路歌、开路歌、迎客歌;节日盘会,侗家要唱开堂歌、耶歌、大歌;上山种地,侗家要唱山歌、河边歌、木叶歌;婚姻嫁娶,侗家要唱酒歌、哭嫁歌;青年男女交往,侗家又唱起了情人歌、失恋歌、单身歌;儿童逗趣,侗家还要唱儿歌、谜歌;讨米讨油,还要唱讨米歌、  相似文献   

2.
山歌·号子·小调郭丽亚山歌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是农民在山野、牧场、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抒情民歌。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即兴演唱的格调。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大多是以独唱或对唱形式出现。乐段结构较简单...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壮族的民间歌舞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舞蹈、民间歌曲、民间说唱、民间乐器及民间戏剧等。其中民间歌曲内容尤为丰富多彩,包括小调、叙事长歌、风俗歌、儿歌、山歌等。而风俗歌又分为春牛歌、酒歌、摇篮曲、哭嫁歌、哭丧歌、加特、拦路歌等;山歌又可分为欢、西、比、伦、高腔山歌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 土家族民间歌曲,丰富多采,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种体裁类别.按土家族传统分为:山歌、小调、咚咚喹歌调、摇篮曲、摆手歌、哭嫁歌、劳动歌.劳动号子当中又分为船工号子、拖木号子、挖土锣鼓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居住在湘西、鄂西一带。早在两千年以前,他们便定居在这里。大约自五代(公元910年)以后,鄂西地区土家这一稳定的共同体,便逐渐形成单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土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山歌即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的山歌有情歌、战歌、诉苦歌、劳动歌等。  相似文献   

6.
百色平话山歌是百色平话人民间文艺的一种重要形式。百色平话山歌内容丰富多彩,有礼俗歌、农事歌、苦歌、知识问答歌、时政歌、情歌等。百色平话山歌很讲究押韵且用韵相当固定而有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06,(5)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把培植客家山歌品牌作为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之一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成功地承办了首届广东省民歌会,举办了坪地三届客家山歌晚会、唱廉政(原创)歌会等大型文艺活动,而且催生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其中,作品《月光光》、《山歌唱出客家情》双双夺得广东省首届民歌会金奖;作品《月光光》还夺得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比赛金奖;《走月》获得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十唱坪地变了样》获得深圳“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客家山歌不仅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群众欢迎,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一、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客…  相似文献   

8.
粤西哭嫁歌及其音乐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主义的核心理论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分析粤西的哭嫁习俗及其哭嫁歌,能清晰地看清其面貌。粤西的哭嫁习俗由来已久,是“族外抢婚”俗的“遗留物”。哭嫁歌分为主体结构和生态结构两个部分。其主体结构由词——曲构成。哭唱的内容有“哭唱父”、“哭唱母”、“哭唱兄嫂”、“哭唱姐妹”、“哭唱弟弟”、“哭唱叔伯”、“哭唱舅父”、“哭骂媒人”等。哭嫁歌多为羽调式,旋律多下行,节拍自由,有些哭嫁歌每句都带有一个“叹息”式的尾腔,具有生活音调的特点。其生态结构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人的地位甚微,她们的力量弱小,只能通过唱哭嫁歌来与社会抗争,争取自己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客家山歌是人民大众的歌,歌谣是从生活中熔铸出来的。下南洋年代传唱的过番山歌不仅是心灵交流的途径,也是百姓对社会生存状态以及血泪南洋史的客观记录。除兼备艺术与文学双重特征,过番山歌也是群体社会生存心理的一面镜子,是侨批记忆口述文献的有机组成。山歌中蕴含的复杂交织的生存心理与婚姻情感心理是客家族群传统道德文化、社会价值观、婚姻价值观的真实折射。  相似文献   

10.
从两个核心范畴“客”和“山”看客家山歌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逢山必见客, 无客不居山"之说, 这里还要加上, "逢客必有歌".因为客家山歌极其发达, 凡是客家的聚居地, 大多被称作"山歌之乡".就这样, "客"、 "山"歌"三位一体了.因此, 讨论客家山歌的文化意蕴, 不能不注意"客"和"山"这两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客家山歌音乐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位于赣西北的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是由来自粤、闽、赣南等地不同的客家音乐元素与当地原人的音乐元素长期碰撞,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的磨合,从而形成其特定的传统"唱与腔"的风格特征.音乐中的语言与发声方式、润腔组成了传统"唱与腔"的结构基础,而通过山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修养、自娱与表演等又共同印证了传统"唱与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民间歌舞苑地中,凤阳花鼓可说是历风霜而不雕的一种劲草。其足迹之深远,早已为人们所注目,但追溯其历史,却是不太容易的事。过去坊问流行《花鼓》戏本里,在《凤阳歌》之前有这样一段唱词: 紧打鼓,慢敲锣,你老听我唱栽秧歌。别的歌儿都不唱,听我唱唱“凤阳歌”。说明凤阳花鼓早年所唱的原是“栽秧歌”,打花鼓的也就是唱秧歌的。秧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大江南北的农民在插秧和耘田时,要群唱秧歌。为了兴歌、节歌、送歌,还要敲锣打鼓,有时还有舞蹈。艺术与劳动相结合的这种美好传统,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南方各地方志里,多有记述。  相似文献   

13.
花瑶是聚居在湖南省隆回县境内一个不足七千人的古老族群,是瑶族中一个独特的分支,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保存至今。花瑶讪歌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遗产,2006年花瑶呜哇山歌被录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花瑶讪歌所散发的思想、艺术魅力中初步探索了花瑶讪歌的史学、文化价值,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湖南牧牛山歌(以下简称湖南牧歌)是湖南牧童牧牛时唱的歌曲。其格律有七言四句体、长短句间杂的四句体、五句体、六句体,一般都押韵,大多押平声韵,衬字、村词运用普遍。湖南牧歌中的盘歌多。盘歌内容丰富,对开启牧童思路和扩大知识面十分有益。盘歌多七言六句体,不少有“歌头”。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村儿童无不喜爱牧歌,但现在搜集整理它的人员甚少,研究工作更是一块“空白”。  相似文献   

15.
兴国客家山歌有非常独特的表现风格和演唱形式。通过对兴国山歌样式的研究和分析,阐释了兴国山歌中独唱、领唱合唱、对唱、猜花等演唱样式的艺术特色,从而对兴国山歌的表现手法、演唱形式、表演风格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丁方平  陈万平 《老友》2008,(11):16-16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上世纪60年代,一首名叫《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曲唱遍祖国大地,至今不衰。这首歌的曲作者朱践耳、演唱者才旦卓玛名声远播已数十年,而词作者蕉萍却鲜  相似文献   

17.
民间情歌是广为群众口头传唱和书面传诵的.为什么民间情歌会这样广泛受到群众喜爱呢?民间情歌本身早已作了可以说是圆满的回答.且听:“酒不逢饮不乱醉,花不逢春不乱开.”“青年和姑娘相爱,唱个山歌做媒人”.广大劳动青年男女热爱青春年华,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一颗火热的心追求着理想的对象,诚挚钟情,一往情深,不吐不快,不唱不开怀,于是便自然地热情讴歌起来.“山歌无本句句真”,“姑娘的爱情,只能用心儿换取”.情歌就是这样从年青的心里唱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芣苢》诗歌主题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诸如《毛诗序》的"后妃之美"说、方玉润的"田家女采芣苢时唱的山歌"说、闻一多依据神话传说认为薏苡即芣苡说、公木和赵雨的"夏氏族的图腾歌"说、赵国华的生殖崇拜说等。通过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将不同视域的诠释者的理解以对话交流的方式形成一种融合的状态,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客家南迁,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包括音乐在内的客家文化,而兴国山歌则是客家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兴国山歌唱遍大江南北,然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兴国山歌进行深入研究尚且不足。其实,认真考察兴国山歌的起源,从表现形式、内容和使用功能的文化价值上深入探究兴国山歌的类型及其风格特点,对兴国山歌进一步兴盛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6月底,在“庆七一、迎回归,江苏省农民歌手演唱会”上,来自吴语地区的山歌手,既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二十来岁的姑娘,还有沉稳严谨的“官员”,特别是有江苏省锡山市著名的民歌手唐建琴、民歌专家朱海容到场,使歌会堪称“一流”。会场上,一对来自异国的夫妇忙着把微型话筒递到每个演唱者前,收集着每一首现场演唱的新山歌。在欢快的气氛中,那位女士站到了台前,唱起了山歌,不仅是中国话,而且是标准的吴侬软语,不仅是吴侬软语,而且是分得非常细的各地方的吴语,她用吴江芦墟、常熟白卯等地的纯正方言和传统民歌调子唱了好几首现场“填词”的山歌,引得一片欢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