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看来主要是指“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选用廉吏”、“抑制豪强”、“招抚流亡”等。他们认为,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它的推行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应当如何评价地主阶级的“让步政策”,正确地阐述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到现在还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官商关系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官商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问题。透过它,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为什么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传统的抑商政策,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生长,导致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其实这种观点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之间,固然是矛盾的,封建政府因为商人在经济上“上争王者之利”,“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同时又恐其在政治上“生大奸”,因而采取加重赋税、贬抑地位、甚至强制剥夺等办法,横加打击。但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官商之间,又是同一的,他们千方百计互相依赖,互相利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在矛盾和同一这两种关系中,同一是其主要方面。本文拟从这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例如,有人说:“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广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治乱兴衰,各个王朝不断地兴亡交替”都是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①。也有人认为:“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以朝代更替而解体,江山易主而瓦解。由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瓦解,所以,封建社会能一代延续一代,缓慢地向前发展。”②还有人说:“自耕农经济或个体小农经  相似文献   

4.
东汉初年 ,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 ,并在以后的 1 90 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等 ,从而体现着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食货”研究的范围涵盖了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处理这些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研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原因。然而,由于学术界对于封建经济结构的见解不尽相同,往往难免“学者多方,歧路亡羊”。我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不同于欧洲和日本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以地主制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因而,无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西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君主。他既是封建社会一位政治改革家,又是经济家。从公元前140年到公百前87年,在位54年间,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有较深远的影响。西汉中期之所以达“盛世之治”,这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识时济世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一、大规模的财政改革, 以充实基础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是在高祖刘邦拨乱反正,“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而发挥他的文治武功。在政治上“强杆弱枝”之举  相似文献   

7.
《学术月刊》1981年第十期刊登了王存才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文,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讨论。但王存才同志认为,强调极端强大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采取的重本抑末政策等上层建筑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这就使人不敢苟同了。实际上,最近一个时期,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时,一些同志根据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同特征,只是初步提出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并与王存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8.
国家“垄断”一部分赢利最厚的工商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经常推行的经济政策。它对于加强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限制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批判封建主义时,对这种封建的“垄断”制度,很有必要加以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语,至今仍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统“法律原则”。从这古语中,可以窥测到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所特有的内涵及中国封建社会某些特征。一、试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刻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从历史上看,最■“贱商”的是孟子,孟子把商人叫做“贱丈夫”(《孟子·公孙丑下篇》).“重农抑商”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基本形成的,到秦王朝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在一些具体方法措施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压抑,儒家思想对人们头脑的禁锢,少数民族侵扰中原所造成的频繁战乱及其带来的落后因素……等等,都阻碍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都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因素还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要阐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未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归根结蒂,必须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剖析中国封建市镇的经济结构特殊性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后期以来,抑商律令不绝,病商之政迭出,轻商思想弥漫于整个社会。“重农轻商”、“重本抑末”不仅被尊为一个神圣的经济教条,被历代王朝所奉行不替,而且还形成为一种顽固的民族心理,对后世发生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也仍然象梦魇一样,纠缠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本文试就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作一概略探讨,以期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充分认识这一政策的成因与后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多年,其间王朝更迭,兴盛衰落。在历代皇帝的“家天下”统治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工这一问题,曾出现过两种现象:一种是“外重内轻”;一种是“内重外轻。”这两种现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自有什么特点,与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对此谈一点看法。中国封建社会里,中央与地方权力分工上表现出的“外重内轻”现象是:中央给予地方很大权力,使之能独立统管地方的军、政、财大权,结果形成“尾大不掉”,不再听中央的调遣,乃至形成封建地方割据。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长期延续几千年而不崩溃?”是一个很早就被提出,并不断被解读的“古老难题”。以前人们大都局限于历史学学科,从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社会整体结构等角度对这一“古老难题”进行解读。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于“韦伯命题”的探讨触及到了这一“古老难题”的实质。本文受韦伯思想的启发,立足于社会学学科,从制度和社会信任角度对这一“古老难题”做新的解读,认为正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在支撑的、强大而高度的“内在制度型”社会信任的生生不息,才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几千年而不崩溃。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贞观之治”,向为史家所瞩目。举凡纳谏、取鉴、轻徭薄赋等均为贞观一世之美谈。然贞观治世政治,政策之由来却鲜为人谈,尤其是贞观治世的直接源头——武德政治、政策对其的影响,则更鲜有所论,应该说这是“贞观之治”完整认识中的一个缺憾。牛致功在《唐高祖与“贞观之治”》一文中,对此进行较深入的补充研究,谈来不无启发之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中,一度出现否定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的模糊观点。笔者结合学习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关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仍然深感是正确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斯大林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剥削几乎同奴隶制度下的剥削一样残酷……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  相似文献   

19.
漫长的封建社会占据了中国古代史册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当1640年英国革命结束西方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进入了晚期。特定历史背景提供了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因而他们是幸运的。对他们的立场与命运的思考,也为当代知识分子塑造健康人格,建构生命理想,提供了历史参照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代,便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唐前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唐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盛、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这一值得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时代的出现,是与唐代统治集团制定和推行的许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