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经济评论》1984年4月号报道,日本新时代社最近出版了日本全国高龄化社会研究协会编纂的《1984年高龄化社会年鉴》。该年鉴收录了日本专家、学者对迅速高龄化的日本社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后获得的最新资料。序论的题目是《对1983年高龄化社会的几点看法》。正文分10章,分别以人口、家庭、就业、养老金、医疗保健和社会活动等问题为中心,对日本高龄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4):57-59
近年来,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急速加剧,使其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减少时代。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家庭制度及其结构、功能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个人成长,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日本现代家庭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的研究以及引起功能变化的原因分析,可以为我国即将迎来的少子老龄化时代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乡户     
乡户是大化改新后日本封建国家的社会细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乡户,不但能从家庭这个窗口观察奈良时代的社会状况,而且对探讨日本封建社会的特点不无裨益。日本学者对乡户进行过多方面研究,因观点不同而结论各异。乡户有哪些特点?它是如何产生的?性质如何?本文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世界闻名,这来源于其出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本文收集了相关文献、数据,对日本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日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全面的空间开放性。日本的职业道德教育起始于家庭,中继于学校、弘扬于企业,渗透到社会。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实现了对社会成员的全渗透、全周期的职业道德教育。日本职业道德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我国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战时日本的家庭动员与家庭统制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家庭的功能,即家庭的职能,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日本的传统家族制度历来是统治的基础和工具,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权进一步利用日本的家族传统和家族伦理,在...  相似文献   

6.
家庭的心理气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生产活动、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各种年龄的人的创造力都有直接影响。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儿童都是从小通过家庭进入生活,了解世界,理解社会道德、社会准则和文化传统的。最近,心理学家愈来愈重视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研究的课题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机构(保育院、寄宿学校、幼儿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区别;家庭结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家庭、多子女的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特点;所谓不和睦的家庭,它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特别重视研究父母的个性及其倾向性、父母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动机等。  相似文献   

7.
战后40多年来,随着产业化、近代化的进展,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自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拟就战后的日本家庭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众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引起日本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注目。大众文学是以大众读者为对象的文学。它以近代化的形式恢复了传统的浪漫构思,倍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一、日本大众文学的概况大正中期,随着报纸、杂志和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日本文学的大众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了大众文学。早在明治后期的政治讲谈、民权讲谈、社会讲谈、家庭和历史小说以及大正初期的新讲谈、文艺读物等等,都可以看作大众文学的萌发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加深中日两国家庭社会学研究者的相互了解,推动中日家庭比较研究,1992年10月11日至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日本家庭社会学会于杭州共同举办了“第二次中日家庭比较研讨会”。中日双方2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家庭社会学研究和中日两国的家庭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 ,日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战后家庭的研究。第一 ,从家庭成员人数上入手 ,分析家庭结构的变化。如 1 997年日本的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 1 4874人 ,为历史上出生率最低的一年 ,显示出人们“晚生晚育”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此 ,学者们认为 ,这一倾向不仅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高龄化社会的老人赡养等问题造成影响 ,而且也动摇了直系亲属同居一处的习俗 ,对传统的居住形式也产生了影响。第二 ,从婚姻形式上入手 ,探讨法规的变化。在日本家庭总数中 ,由夫妇或夫妇及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虽然没在所占比例上发生明显变化 ,但却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谢桂华  张宪  孙嘉琦 《社会》2022,42(3):222-241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形成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理解教育不平等和代际流动都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的研究发现并不一致。本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出发,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同伴接纳度的影响,并尝试探究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层面的积极特性(如较高的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有体育爱好)分别对青少年的同伴接纳度产生独立的正向影响。其中,非认知能力和文体爱好并非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同伴接纳度的中介机制,只有认知能力起到微弱的中介作用,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部分效应通过认知能力作用于同伴接纳度。  相似文献   

12.
家元是日本特有的社会制度。从字面上理解,家元即“家之根本”。但这里的“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而是专指有某种特殊技艺者的家庭或家族。家元是指那些在传统技艺领域里负责传承正统技艺、管理一个流派事务、发放有关该流派技艺许可证、处于本家地位的家庭或家族。以这样的家庭或家族为首,常常形成庞大的组织。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家元组织主要存在于下述3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与古代日本人的“孝”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人道德观的形成曾产生巨大影响,“孝”即是其中之一。古代日本人的“孝”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有何影响?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4.
产业革命来自蒸汽动力和电力 ,目前的社会变化来自信息技术 (IT)。随着数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 ,在所有的领域里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日本通讯白皮书》公布的数字表明 ,1 998年日本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 1 70 0万 ,家庭普及率 5年内就提高了1 0 %以上 ,这比电视等以往媒体所需要的时间短得多。用电子邮件相互联系已成为日本家庭的寻常之事 ,在线银行、联网等面向消费者的各式各样的服务不断出现 ,企业原材料的电子贸易比例直线上升。在目前进行的 IT革命的影响下 ,形成了个人、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网络 ,信息流通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关系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虹 《日本学刊》2004,(1):89-102
明治维新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日本的家庭制度、家庭形态、家庭功能和家庭观念都发生着蜕变与演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家庭关系经历了沿袭与改良相砥砺的振荡,由外而内的社会变革推动下的重建,由内而外的个体自觉驱使下的渐变.本文分三大历史阶段探讨了日本家庭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演进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机理,旨在揭示社会进步与家庭演变、个体发展之间的同构性与背反性,考察家庭领域内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律令制时代的家庭与婚姻─—法律与现实的悖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律令制时代的家庭与婚姻─—法律与现实的悖反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日本自大化革新后,政治经济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婚姻与家族制度如何?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在急于使本国成为东亚强国这一动机促...  相似文献   

17.
新意屡多的力著——评周颂伦的近作《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我国的日本史研究,以通史和断代史为主,已经形成了较为厚实的基础,呼唤更多的专门史和专题史研究出世的条件,也渐趋成熟。在这种学术氛围中,由周颂伦撰著的《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2):65-69
论文通过分析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对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内涵及有效途径,指出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和谐家庭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银色浪潮中的日本社会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日本厚生省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 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7%。日本将成为仅次于瑞典的世界第二高龄化国家。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始于80年代中期,但由于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晚婚、晚育和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其进展速度极为迅速,从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就已增加了5个百分点。它对于日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家庭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变动。 近年来,在一些日本的大城市最新登场了一种称为“家庭租赁公司”的行业,顾名思义就是向顾客出租“家庭”…  相似文献   

20.
李楠  李亚婧 《社会》2017,37(4):32-58
本文利用20世纪30年代日本满铁农村实态惯行调查数据,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女性的经济贡献及其地区差异的根源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女性劳动参与在小农家庭的财富积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女性劳动参与率每增加1%,农户拥有的土地财产数量增加0.3%。进一步分析可知,这种作用在南北方存在巨大差异,女性劳动参与仅对南方小农家庭的财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每增加1%,农户拥有的土地财富增加0.2%。本文认为,南北方地理禀赋所导致的农户经济结构差异是女性的经济贡献存在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的地区差异及其根源,也对当前女性社会地位的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