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胤凌 《当代老年》2006,(5):16-17
十几年前,广州有家饮料厂请著名作家浩然做一条电视广告,答应给他100万元的广告费。这家饮料公司给浩然拟定的广告词是这样的:“喝了这饮料,还可再写一部《艳阳天》。”浩然拒绝。那老板又换了一条广告词: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这样一个打工仔,从开始打工的那一天起,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当老板。为了锻炼自己,他每当在一家公司创下丰厚的业绩时,就主动放弃来之不易的待遇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十年时间,他"炒"掉了四个老板,并最终把自己"炒"成了老板,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放弃出国机会,他"炒"掉了第一个老板这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年轻人叫贺鹏飞,安徽省宿松县人。1993年,贺鹏飞高中毕业后,带着200元钱随南下打工的人流离开了家乡。当时,打工的人大都往广州、深圳一带跑,精明的贺鹏飞没有随大流,而是独自来到浙江沿海城市——温州。他想,温州的大学生相对较少,自己的机会应该多一些。事实也是如此,贺鹏飞在职介所很快就找到一份搞销售的工作。他认为搞销售挑战性强,适合自己的性格,也更能锻  相似文献   

3.
王新同 《职业》2016,(1):10-12
在很多人看来,创客约等于新锐.但50后曾德钧,却在阐释着创客的另类含义,那就是复古隋怀.他制作的"猫王2"收音机,曾多次被京东老板刘强东提到,43天众筹金额就超过360万元.  相似文献   

4.
郑磊 《职业》2009,(16)
[案情回放] 2008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张力到某知名企业工作,单位为其申请了留京指标后,他的户口和人事档案都落到了北京.但工作半年后,张力觉得在单位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就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并向单位提交了辞职信.但是单位坚决不同意,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单位扣留了张力的人事档案和户口卡片.  相似文献   

5.
黄耀国 《职业》2012,(4):51
"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很多机遇,但能够把握机遇,具备驾驭机遇的能力,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几年前,我在原来的公司工作时,有一个很活泼的小伙子经常给我们公司送邮件或账单,每次的邮件或账单他都极其认真地让公司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  相似文献   

6.
强江海 《伴侣(A版)》2017,(12):10-12
一回生,二回是朋友 内蒙古人白关曾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做了6年原画(动画创作中一个场景动作之起始与终点的画面,以线条稿的模式画在纸上)工作,2010年,厌倦了按部就班生活的他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开始用骑行的方式走遍中国.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白关很享受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刻,他觉得那也是静观自己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朱蒂 《职业》2010,(31)
根据美国某知名顾问公司的研究,职场成功的关键在于"PIE三要素":专业表现(Perfomance)、个人形象(Image)、能见度(Exposure).而三者对"个人影响力"所占的比重,依次为10%、30%与60%. 在老板的眼里,员工也分了三个层次:80%是人尽其才;5%是负债型,有机会就会清算;只有15%是不可丢弃的宝贵资产.提升职场"能见度',简单地说,就是让老板看得见你的能力,把你的名字轻轻地划入资产型名单.  相似文献   

8.
从"泥腿子"到"牛老板" "大雪不下节气到,咱庄户人辛苦牛知道.有心思撵你到半山腰,又恐怕秸杆吃不了.依呼呀呼嗨,依呼呀呼嗨,又怕秸杆吃不了……"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的"牛老板"闫忠海,望着堆积成山的秸杆加工包,甩一下放牛鞭,伴着脆生生的响声,有板有眼地哼唱着自编的信天游.或许是唱得太专心了,以致笔者走到跟前他才发觉.  相似文献   

9.
鲁钟鸣 《职业》2005,(4):31
让企业"员工至上" 营销市场有个说法叫做"顾客至上".但美国罗氏旅游公司的老板森布鲁斯先生却以"员工第一"的营销之道,在短短15个春秋内把费城地区的一家小旅社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达15亿美元的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罗氏经营的高招就在于:别人尽力讨好顾客,他则把重心放在公司雇员身上,做到"员工第一".他认为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在市场观念上自然是"顾客第一",但"攘外必先安内",在经营管理上,则必须做到"员工第一".因为公司市场行为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他放在首位的是激发雇员的忠心和进取心,给大家营造出一个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取得最佳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10.
求职也幽默     
史顺利 《职业》2012,(7):57
工作要求机电系的小刘大学毕业后,到一公司求职。公司经理对他很满意,拟录用,征求他对工作的要求。小刘说:"一要专业对口,二是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三要有一部专用的电话。"经理想了一会儿,满足了他的全部要求。第二天小刘去报到时,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开电梯。对不起,先生一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  相似文献   

11.
赵杰昌 《职业》2016,(1):56-57
85后大学生李文强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但他说:"我的未来在农村!"李文强大学学的专业,与农业毫不相干.但大学毕业后,他却认准了农业这个产业,放弃当时在银行工作和出国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投资农场搞农业,到乡下流转土地种起了有机蔬菜,在蔬菜地里逐渐实现着一个都市男孩的农业梦想.  相似文献   

12.
刘波 《现代交际》2003,(11):23-23
小米在这家公司工作有二年了,还有很多人都不认识,每次在电梯里遇到大老板,小米都有礼貌地打招呼,可是每次大老板都问她:“你是哪个部门的?”看来老板永远都不会记住小米了。小米不停地感叹自己貌不出众,不能让人过目不忘。 其实这跟小米的相貌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网络的发达,让同公司、甚至同部门的人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见面亦不相识。一个大公司上千人,老板是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人的,况且老板在28层办公,她在第8层,平时没有工作上的接触,只能在电梯上偶遇,如何让老板在这种情况下记住小米?  相似文献   

13.
孙东 《职业》2011,(13):42-42
有好几家公司都想挖我过去你想表达的:我的能力在业内很被认可,公司一定要重用我。老板怎么理解:此人还想在公司继续干下去,还没找到更合适的机会跳槽;此人想用这些话刺激我,以争取更好的待遇;此人已动了跳槽的念头,我要做一些二手准备了。你应该这么说:"我希望公司能为我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什么升他(她)不升我你想表达的:我比他能干得多,老板怎么会没看到?老板怎么理解:你指责我的人事调整是错误的,说明你没有自知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6,(12):38-39
两次跳槽,越跳越糟 Joe五年前大学毕业,读人力资源管理的他毕业后进入一家私营公司的人事部工作.公司只有五六十人的规模,人事部一共三个人,一个主管,还有一个是老板的亲戚,第三个就是Joe.老板的亲戚经常不见人影,而主管总要有些主管的架子,于是Joe成为那个在前面"冲锋陷阵"的卒子.刚开始工作,Joe就成了忙人.  相似文献   

15.
公关的品格     
王云 《公共关系》2001,(1):35-35
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拿着响当当的博士文凭去谋职,可是每次都被各家公司拒绝了,生计没有着落。苦思冥想后,他想出一个办法,决定收起他所有的学位证书,以一个最低身份的人去求职。结果还真灵,一家公司老板录用他做程序输入员,这活儿对他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不过他还是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6.
CHR 《职业》2006,(5):36
你是否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勤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是否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否仍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相信即使你抱持着这样的想法,也已经对老板的不动声色感到失望万分。为什么我的业绩增长了这么多老板也看不到,为什么升了我的级却不给我加薪?……  相似文献   

17.
一场"TWINS秀"激发创业灵感 25岁的李珊珊出生于山西.2004年从艺术学校毕业后,她投奔在深圳工作的姐姐,成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女孩的工作是到各式各样的企业去公关,房地产公司、化妆品公司、制药厂、度假村,她甚至还去过一家香港人开的高尔夫球场,目的是说服这些企业的老板掏钱在一些影视剧中做广告.在做广告业务员的过程中,她学会了与客户讨价还价,了解了广告制作技巧和市场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陈之杂 《职业》2012,(34):42-43
拉格纳·弗里希是20世纪挪威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管理学家,他在管理方面的才华,在刚踏入职场的时候就已始显露端倪. 1919年,弗里希从奥斯陆大学毕业后,到一家纸盒公司当了会计师.这家小公司的老板名叫马克,因为效益不好,老板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上班第一天,弗里希看到前来取货的人有些生气地对马克说:"如果你再不加快效率,我就要取消与你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市民评选出来的"100家最受员工欢迎的公司"中,有一家名为英格拉姆计算机批发公司,其董事长斯特德有一个专用的24小时畅通的"800免费电话线",供员工同他联络,而且他也真的亲自接听这些电话.公司13000多名员工有什么烦恼,都愿意和他交流,这个免费的电话,被员工亲切地称为"谈心800".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职场招聘重现活跃,但机会当前,职场人却患上了选择焦虑症.在现实求职过程中你经常遇见的问题是:两家给你.offer的公司,一个邀请你去做"鸡头"、一个进去了只能做"凤尾":费尽千辛万苦通过N多轮面试,却在入职前发现这家公司有很多让你"看不惯"的事情;在面试过程中你和面试官相谈甚欢,让你颇有惺惺相惜的感慨,可是这家公司明显还处于创业阶段,朋友们都警告你说不要被花言巧语蒙骗……找不到工作是烦恼,当工作机会突然来敲门时你又不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