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增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认为,哲学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哲学史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历史是第一性的,它决定逻辑与意识的发展.列宁指出:"要继承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事业,就应该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154页)只有坚持唯物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才能推动人们不断和深入地认识世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以往的哲学史观时,高度地肯定了黑格尔在哲学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徐瑞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
一、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开展西方哲学史研究应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学术领域里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获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学界所周知的;实行改革开放,掀起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高潮,显然又使得西方哲学史研究面临种种新情况.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西方的一切都感到有兴趣,他们希望了 相似文献
3.
徐瑞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6)
一、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开展西方哲学史研究应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学术领域里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获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学界所周知的;实行改革开放,掀起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高潮,显然又使得西方哲学史研究面临种种新情况。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西方的一切都感到有兴趣,他们希望了解、研究西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包括作为西方文化核心的西方哲学及其历史。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面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西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又对社会科学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会科学各领域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这中间,它自然地也要求西方哲学史研究能促使我们科学地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思想基础。在新闻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党的新闻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孟德斯鸠说过:在各种名词中间,歧义丛生,以多种方式打动人心的,无过于自由一词。(参见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这话颇有见地。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尽管自由时常拨动人们的心弦,但人们并没有在理论上真正揭开“自由”的奥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赋予自由以科学的涵义。今天,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对于维护和发展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宗远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长眠不醒与世永辞了。一百年来,马克思创立的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理论日益广泛传播,马克思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在蓬勃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与实际斗争相结合。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8.
金淼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时有泛滥,这种思潮往往打着“争民主”、“争自由”的旗号,蛊惑人们去追求什么绝对自由。究竟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正确的自由观,有没有所谓绝对自由,自由同纪律、义务、社会责任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阐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也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一“自由”这个词,源出于拉丁文LiBERTAS。自由是一个反映人、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一直在斗争中成长着。远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直到目前党所领导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已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哲学史这一领域,一直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激烈斗争的重要阵地。这种现象不能说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使历史研究和哲学史研究开始成为科学,迫使一切“唯心主义从它最后藏身所中,即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哲学史观和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对立斗争,始终是阶级斗争的直接反映。伴随着阶级斗争的起伏和发展,这两种哲学史、两种哲学 相似文献
10.
金功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85-188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实践问题。《江泽民文选》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德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一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如何确定和评价哲学史发展的大势与主流?这是任何一个哲学家考察哲学史时都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受制于哲学家的哲学观。对此,冯友兰也未能例外。他用自己的哲学观去观察人类理论思维发展的历史,对哲学的对象与范围,哲学史发展的大势与主流,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郭正礼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3):66-70
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继续前进,必须进一步解决好新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四个重要问题,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真贯彻落实自治法,依法严打"东突"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 ?笔者认为 ,是客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实现了对精神世界的真正来源即客体的界定 ,进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本体论革命 ,创立了科学的客体本体论。只有作出这样的确认 ,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 ,并使这一理论在开放性、生活化中得到振兴 相似文献
14.
江泽坡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Z1):75-7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就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真坚持,一种是假坚持。假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要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朱光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我国研究中国哲学史源远流长。诸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直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都是哲学史研究的有影响的著作。但是,由于作者不能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说明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哲学,不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哲学史上的斗争,因此,他们写的中国哲学史不可能是科学的。真正把中国哲学史作为科学来研究,那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来进行研究之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是极其重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必须做到三个“辩证统一”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与善于集中人民群众智慧的辩证统一;视人民群众为“上帝”与敢于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辩证统一;既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又善于带领人民群众向前进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最本质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群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侯丕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6,(4)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是,在这一观点传入我国的数十年中,史学界不但没有人能够运用它对发生在我国大地上的历史现象作出全面的科学解释和系统的理论说明,而且也未有人把它明确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现在,这一观点仍在某种程度上遭受着极不应该的冷遇。鉴于此,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观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史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作点探索和阐述,如有不当,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陈晓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
“自由”是颇具诱惑力的字眼,也是许多人企盼的生活境界。为此,有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它,有人从私欲出发,有意无意地曲解它。为了采取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真正的自由,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它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15
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的新课题,因而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中进行研究。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一断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我们不能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而必须转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研究范式的转换必然带来新材料的发现、研究视角的更新和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这一系列的新研究无疑会打开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中国当下的实践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一组论文,着重探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范式、新材料、新视角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冯干文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再谈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冯干文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要回答的另一个基本问题。笔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已经说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髓、原则等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面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