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后现代思潮”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要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而是指近代以来某些学者大致共享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后现代思潮作为一场消解性和批判性的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 ,从一开始就具有摧毁性而不是建设性的。我们不能据此就采取鸵鸟政策否认它 ,拒斥它。后现代思潮作为一种曾经轰动一时并在当下仍不时引起人们关注的学术思想 ,并不存在本质上好不好的价值评判问题 ,而应当客观地去分析它 ,研究它、宽容地接纳它 ,这样才能有利于中国新文化的繁荣和人文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不少西方学者把技术理性的彰显看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对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把科学技术、合理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异化同资本主义制度有关,形成了较为丰富和深刻的科技伦理观。技术理性的缺陷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克服这一缺陷的根本途径在于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历史性、政治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使得它必须冲出形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桎梏,才能实现其对一统化和有限的封闭的知识的质疑与颠覆。要达到这一目的,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琴认为语境化(contextualizing)是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哈琴从两个层次上定义后现代主义中的语境化。一是将艺术与理论置放于表达行为之内;二是将二者置放于这一行为隐含的更广泛的历史、社会和政治(以及互文)语境中。  相似文献   

4.
文中由对中国的后现代批评话语的质疑引发,指出运用后现代话语之前应首先厘清话语成立的前提。立足于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文中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考察:为创作命名的难度、作家地位及创作意识的变化、读者接受的转变、作品的流通机制。在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后现代阐释时,应认识到进行文化批评时语境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文明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类社会不断合理化的进程。以科技进步为新的坐标系,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当今已经成为了第一位的生产力,并且奠定了当前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然而,科技的合理性也正是引发其不合理的根源,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工具主义者的理性势力逐渐占据主导,技术理性取代整体的理性成为衡量人类生活世界的唯一标准。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建立在交往基础上的更加全面的合理性理论的建构才能实现人类生活世界的根本问题的解答。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及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是哈贝马斯对于古希腊时代逻各斯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批判技术理性的现实和理论背景 ,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得以存在的深层文化基础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在马尔库塞看来,韦伯的技术理性尽管在一定的范围、时限具有高度的有效性,但从本质上看它.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因而它具有内在的局限性.马尔库塞对韦伯技术理性的深入分析也表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是不可靠的,要想使实践真正富有成效,就必须把经验、实证层面的东西上升至理性.  相似文献   

8.
大卫·哈维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展开,在空间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新一轮"时空压缩"的逻辑前提、深层根源、独特表达及具体形成机制和过程详尽阐述.在他看来,后现代是一种文化的转移,其中贯穿着时空压缩的新一轮体验,最终造就了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格局变迁的角度宏观观照当下"红学"的发展,认为<红楼梦>所蕴含的后现代叙事特征使得后现代语境下"红学"风生水起,迎合了时代文化潮流,生成诸多"红学"部落和现象,诸如"大众红学"、作家"红学"、学者"红学"、国学"红学"、网络电视"红学"等等.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但是当下"红学"热的主要原因,而且着实是"红学"大文化研究的新语境、新思维、新视野和方法借鉴;也可能促使"红学"有相应的文化选择和研究转换,开创<红楼梦>研究的一个新格局和新阶段.若给当下"红学"的发展和格局一个"共名"的话,就是后现代"红学".  相似文献   

10.
技术理性是人的主体性确立进而实现人的自然奴役解放的实践理念和实践自觉。技术理性僭越是随着技术更大发展以至张显有了可能并最终出现而出现的。其僭越的结果就是人本质乃至人的生存受到质疑,人类生存付出生存代价。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科学哲学领域里后现代思想的起源及其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指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所固有的现代性本质,同时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在科学与历史、科学与其他文化关系上对现代科学哲学的精致扩展,其目的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的科学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技术理性异化而导致的人的主体性的贬抑或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主体客体化,主体原子化,主体活动的合理可计算性,官僚制的形成,大众文化批判,学术研究片面化等。卢卡奇认为可以通过纯粹的、自在的自然采恢复人们丧失了的总体性,从而使技术理性异化得以克服、扬弃。其实这仅是人类美好的一相情愿而已,因为异化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异化史。  相似文献   

13.
14.
在强调文化多元主义和注重文化对话的后现代语境中,关于文学性的探讨对于比较文学确立学科身份、避免学科泛化、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比较文学的文学性逐渐脱离单一的既定内涵和研究方法的规定,出现虚化的倾向.然而这却意味着比较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性问题的重估,即比较文学正力图依托文学性建立学科自身的问题域,通过对文学性的再论说推动比较文学的理论嬗变、话语转型和学科重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后现代的美国社会极度物质化,人们的情感日趋沙漠化,表现在爱情诗上,可以看到自古以来被无限讴歌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夺目光芒。后现代爱情诗通过意象的日常化、语调的零度化、视角的他化以及音乐性的缺失,体现着后现代爱情日常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法学是对现代法学的彻底颠覆,它对现代法学的正当性提出质疑,这种颠覆和质疑有其发生学、政治学及哲学根源。中国法制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关注和重视后现代法学所揭示出来的现代法律弊端,将有利于自身的创造性建构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哲学"已成为了当代十分流行的一个话题.对于它的语义在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中就已显现.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后现代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尼采等人的思想,对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体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理性是种霸权,主体根本就是形而上学的虚构和假设.后现代哲学作为一种新的态度、新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开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来解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体建构思想,可以看出,沃克的理论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主体建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沃克也认为女性身体救赎是女性主体意识复苏的基础、女性掌握话语权是女性成为主体的关键,但沃克并不认为女性成为言说主体是女性主体建构道路的终端,而是发展了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言说自由无法保证女性主体性的实现,女性必先成为经济主体继而才能取得主体地位;其次,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应超越种族和性别的界限,发展人道主义,通过种族和性别和谐巩固女性主体性;再次,主体作为有意念的个体,还需保持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成为精神主体。沃克认为,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重构才能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以人的生存价值为研究对象,其文化精髓是生存中心论.它在批判现代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构件和谐社会的人文情怀;提出公平性、全球整体性、可持续性、多维协调性和需求性的五大原则.后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繁体主义的方法论,为人们观察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性是一种现代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分析 ,可以探讨现代性问题中的一个难题 ,即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从本质上说 ,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种继续 ,它承继了文化现代性中反抗秩序、统一和理性至上的片面倾向 ,进而使文化的现代性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