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2.
在宋人中,王禹偁是律赋产量最多的作家之一。王禹偁的复古思想浓厚,他严格区分古赋与律赋的差异,将律赋视为仕进的工具,大有轻视之意。然而,王禹偁律赋的价值宜从赋史发展的角度来体认。王禹偁的律赋"一往清",已初步摆脱了唐代律赋的限制,其风格特点昭示了宋代律赋的历史走向,是宋代律赋演进轨迹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4.
在宋初诗坛大兴唱和酬答之作,诗风轻佻浮华之际,王禹偁独树一帜,潜心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技法方面既有师法又有超越。王禹偁主要从美刺手法、卒章显志手法、比兴手法三个方面来学习、继承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技巧。在学习借鉴过程中,王禹偁不是完全概念化、公式化的套仿白居易诗歌,而是灵活地吸收白居易讽谕诗现实主义的精髓,创作上带有个性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试论王禹偁的为人及其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初年,王禹偁不仅是一位比较重要的文学家,而且还是疾恶如仇,为民请命的正直官吏。因而就在他长逝不久,当朝的谏议大夫戚纶赞扬王禹偁说:“事上不曲邪,居下不诌佞。见善若己有,嫉恶过仇雠。”黄庭坚也作诗颂道:“往时王黄州,谋国极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夭避其锋。”王禹偁之所以不畏邪恶,不避权奸,以身许国,就在于他首先具有“直躬行道”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探讨王禹偁的为人及其政治思想,对于深入研究他的文学创作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文学革新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使他成为天下文士之楷模,对北宋古文运动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禹偁的知制诰经历成就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古文成就与在宋初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灾害题材诗歌集中描写水旱灾害,体现了其理性思考和忧患意识.他此类诗继承“风雅”传统,注重叙事议论,善于铺陈,众体兼备,而古体偏多,展现了古朴淡雅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一改晚唐五代浮靡之风,给宋初诗坛带来现实主义的新面貌,开宋诗革新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宋代文人对其可谓称赞有加,然而近代关于他的研究十分稀少,迄今的论文尚不足百篇。本文按时间顺序将王禹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建国以来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二十一世纪至今的几年,在不少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文章旨在材料整理上做一些工作,以期初步梳理出研究脉络。  相似文献   

9.
北宋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由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共同推动的文学复兴运动,三股势力在“道”的旗帜下结成联盟,扫荡五代、宋初的浮艳文风,提倡文学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的功利主义原则,从而使文学与人伦道德、群体理性乃至社会政治紧密结合,促进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下过很深功夫,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我国古代少有的全能作家。他的散文著作,受到后人的一致推崇,肯定他和欧阳修等人继承发展唐代韩愈古文运动的巨大功绩,韩愈和柳宗元虽然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作过猛烈批判,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振“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然而他们倡导的朴实简练的新文体还并未普及,扎根还并不深,递至晚唐,本已趋于消歇的“一语诘曲百盘纡”(欧阳修语)的风气又在抬头,到五代、宋初,齐梁的浮艳文风,已经泛滥得不可收拾。面对这种情况,宋初的王禹偁、柳开、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对平易文风的提倡与实践,是他对平易精神的自觉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欧阳修追求的平易精神,体现了宋代士人掌握政权之后的主人翁心态,它强调务实有为,提倡立足现实的道德追求。在平易精神影响下,欧阳修的散文以自然而真实的面貌表现了更加广阔的现实生活内容,艺术手法呈现出种种新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平易文风。  相似文献   

12.
王禹偁在宋初诗坛盛行的学白诗人中很有代表性,他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类型方面都继承了白居易诗歌.在诗歌的主题类别方面,王禹偁与白居易一样,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陈迹,有咏史怀古的情怀;为官外任与忠直遭贬时,沉醉在自然山水中;遭逢人生的挫折和政治的打击时,时时萌生隐逸的念头.只是,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的人格气质有异,王禹偁始终没有如白居易晚年一般完全放弃"兼济天下"的志向而成为一个"乐天保和,吟玩性情"的闲适之人,其诗歌中始终流露出骨鲠贞刚之气.  相似文献   

13.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如何在学习继承唐诗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创造,是有宋一代有识之士的共识.王禹偁作为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春日杂兴》透露了个中玄秘,宗杜学杜又能融入己意,加以变化,最终追求自成一家,是其纵横两宋、影响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散文具有明显"缓"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章法安排、句法安排以及用字等方面,"缓"的风格对欧文形成摇曳多情的审美效果、摆脱韩愈文风、自立门户以及引导元明散文风尚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强调欧文"缓"的风格对深入研究欧阳修散文,甚至是宋代散文都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卖油翁》节选自《欧阳文忠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家才能是多方面的,无 论在散文、诗词,或是史传、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就,被人们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他和王禹称等人先后倡导的古文运动,极力反对北宋初年的浮华 文风,主张文学要有内容。作者的各体文章,正是这一主张的具体体现,总的风格是平易流 畅,委曲婉转,《卖油翁》体现了这一风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时提倡幽默文风的文学大家钱钟书与林语堂,其幽默品格各有特色,前者重“理”,深得西方随笔的理趣,充满了学者式的思辨与博弈;后者重“情”,即情调,情趣,是对中国古典散文精神的继承,追求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趣,这与晚明“性灵文学”的渊源一脉相承。他们横移与纵向继承所形成的不同幽默风格及其文本差异,丰富了现代散文的内涵,对散文审美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他继承了韩愈文从字顺的正确作法,避免了韩文尚奇好异的作风,在与五代以来怪僻艰涩的文风斗争中,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他的散文简洁明净,丰满生动,如同澄净潋滟的陂塘,又如淙淙流动的泉水。无论写景状物,叙事怀人,常常一唱三叹,摇曳生姿,特别在一些文学散文中善于以极其  相似文献   

18.
曹操在公文写作上一改两汉靡丽、骈文化的公文文风。内容上不拘传统,叙事简洁严明,语言典雅简炼,篇幅短小精焊,体现了公文与散文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成了公文与文学散文正式分野的重要标志,这在公文写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值得当代公文写作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东京留学期间,周氏兄弟曾师从章太炎,并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章太炎的"文学复古"思想,不仅拓宽了周氏兄弟的文学视野,而且影响了他们的早期文学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的形成,这种影响在《域外小说集》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鲁迅在早期的文学翻译中追求文风古朴,周作人崇尚"名从主人",周氏兄弟的文学翻译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与章太炎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代的图书贸易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文学由抄本时代进入印本时代。书坊主或者是印卖单篇作品,或者是编印成书售卖,文学的商品价值开始得到充分地体现。文学的商品化为读书人提供了一条新的传播文学作品的渠道,不仅扩大了作品的影响,而且对文风的演进、文派的形成也具有某种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