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陈旭光一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的命名问题。“20世纪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的命名,既是我们展开论述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也暗含了笔者对中西文化关系,中国新诗的历史逻辑、文化境遇和诗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3.
理性:20世纪中国史学的内在基础雷戈按照传统的历史定义,20世纪作为一个整体,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同样,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也正在逐渐成为历史。但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20世纪的历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是:20世纪的历史学作为一个整体,有没有一...  相似文献   

4.
文化转型与鲁迅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从19世纪40年代迄今,中国一直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中经历着一个漫长的文化转型期。20世纪初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中出现的五四时期,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一次高潮。改革开放迎来的真正的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80、90年代,我视之为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第二次高潮。介于两次高潮之间的30-70年代,我视之为因战乱和与西方的隔绝等原因导致的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期的徐缓停滞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完全可以说,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文化转型的世纪。所谓文化转型期,总是相对于文化定型期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末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五四精神及其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新国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挑战,守候五四精神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正面临着各种新旧思潮的冲击和围困。但是,当今中国仍然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的长途行进之中,五四新文化启蒙所标帜的现代化目标实际上还远远没有完成,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全部进步和希望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启蒙精神的饲养密切相关,而全部曲折和教训也都与五四新文化启蒙精神的失落密切相关。当历史走过各种挫折而再次寻找和确认现代化的出路的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启蒙之声在历经曲折之后更加发人深省。作为一种知识模型和价值体系,五四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我们还没有比五四更好的文化选择。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放弃五四精神而是重申五四精神,不是超越五四精神而是要找回五四精神。在走向21世纪的足音中,我们倾听着20世纪初五四启蒙运动先驱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就聊我们熟悉的一些当代作家以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最近20年进展的比较好。但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几乎所有学者在做过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都要摇一摇头下一个结论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好。其中很多学者最后都转向了,不搞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转移到历史、哲学。文化等等别的领域去了。 我想这些人的判断总归有他们自己的充分根据。好像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回我在自己任课的班上搞随堂调查,问大家现在读什么书。尽管我给他们讲的课是2…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称得上是现代意义的研究并取得长足进展,那还是本世纪以来的事。20世纪是中国学术近代化的时期,是现代学术启蒙和发展的时期。这个世纪既承继了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特色,又显示了中西学术文化交融的过程;既展现了变革的成果,又显示了新的走向。因此,在本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叩门而至的今天,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本刊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四位博士研究生作了这个笔谈,就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重点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以期共同担负起我们的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8.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王德胜在我们刚刚进入20世纪中国文化最后一个年代、而又面临21世纪人类文化巨大诱惑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是纯粹审美经验的对象;在文化急剧转型的当代中国,我们的文艺批评活动将不可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各种形式在20世纪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型过程,当我们将要走出这个世纪的时候,自然会回首过去、反思历史、以资未来。中华民族在这个风风火火、坎坎坷坷的世纪里,不仅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精神文化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发展。但我们在民族文化的选择和重建上仍然存在着某些失误,如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激进态度所带来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某些畸变和遗憾,这是无法回避和足以令人深思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二是它的存在对整个人类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20 世纪终结、全球化时代来临: 人类在这个世纪之交面临一个多重历史演进的聚合点。从最近的重大历史变革回溯, 我们会发现冷战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欧美大国传统的霸权之争的继续、顶点和终结。20 世纪是充满战乱、灾荒、革命和反动的世纪, 又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全面铺开,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亚非拉各民族的现代化努力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世纪。中国在20 世纪终于从睡梦中醒来,实现了急剧的历史变革,通过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级跳”, 跃进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流中来。中国与西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是21 世纪历史演变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近代西学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引入,新型的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学思潮的勃起,均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宗教,不仅越来越具有人文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观念”形态,以致国内外学界都有人致力于构建宗教文化学,而且跟世俗文化的互相渗透越来越频繁。宗教自身的这些变化,使其从“神学”的地位中摆脱出来,而跟作为“人学”的文学发生交流。这是我们考察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文化影响的总背景。  虽然中国古典文学也存在着宗教文化的运行机制,但20世纪华文文学中宗教影响机制却并不是由它直接演变而来。儒家中国体系的被责疑、被批判,使20世纪华文文学中的宗教影响机制拥有了种种新质,这些新质在20世纪社会和作家心理的巨…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各种新的方法论的尝试,尤其是解释学的引进,使一些文化史学者不再执着地相信可以由当代人复原出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或真精神。他们宣称:“我们不是要到历史文化中再现或复兴历史文化,我们真正关切的是要到历史文化中解释或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摆脱我们对自身的迷惑,从我们自己的人文价值的困局中摆脱出来。”(殷鼎《中国文化与解释意识的危机》,载《知识分子》1989年第1期)因此,这些人放弃或者至少是部分地放弃了对中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进而改变来自于强势国家的文化偏见,是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所处的被动地位造成了我们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失语状态,进而失去了我们与西方主流社会进行文化对话的机会,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们赢得了重新展现中国形象的历史机遇,为此我们应当塑造的是一个与经济中国相互统一的文化中国的形象,使中国在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经济形象的同时,彻底改变封闭、僵化的文化形象。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如何消除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校正历史造成的文化偏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尹鸿90年代以来的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来说,不仅是公元纪年意义上的世纪转折,同时也是经过20世纪一百年艰难求索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世纪转折,因此,处在这一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既是这一特定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文化有没有“自主性”呢?就是说,是不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决定我们所要的“文化”?我们中国现在的文化是怎么样一种形态的文化呢?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困惑的,因为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文化是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的,是缺乏“自主性”的。换一个说法,就是自从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相对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就决定了中国的文化不能不发生变化。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国没有从自身发展成为近代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古代的历史。用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中西之交,古今之异”。在中国和西方相接触的时候,中国文明或文化代表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的“文化复古”与两个层面的贫困──文化转型期当代世纪末情绪的反思杨乃乔一位当代思想大师曾预言;世纪末的中国将无可逃避地承受自身在文化转型期因文化决策失误和运转机制不良所带来的历史痛楚,而这一切将在下一个新世纪得以验证。的确,当历史的日历一页...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毛泽东热述评杨三省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历史巨人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社会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之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改变20世纪中国社会根本面貌之宏伟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敬仰、颂扬和认知毛泽东,学习、宣传和研...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戊戌变法失败为契机所引发的梁启超式的反思及其迥异于前的历史性行为,表征着历史由政治变革转向文化启蒙的深刻变化。它虽然只是发生于两次政治变革的历史空当中难以持久,但却有幸成了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开端。梁氏的文化批判及其对“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的积极倡导,已揭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时期所关注的诸多基本命题,并以其在新历史层面上的整合,事实上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性思索中构筑新型史学──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喻权中20世纪,藉助于现代科学和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能力的提高,历史科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初,当美国的鲁滨逊(JamesHarveyRobinson)提倡新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