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2月,张闻天在扎西镇江西会馆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9月的会议有四个内容,即改“野战军今9日决集结扎西(至)石坎子之线准备作战”;决定“我野战军明10日仍集结全力准备战斗,并拟引诱大湾子之敌接近扎西附近伏击而消灭之”;“不应再向镇雄前进”;决定颁布《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10日上午,张闻天在江西会馆召开军委纵队营、科级以上干部会议,按照《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传达遵义会议精神,会议“完全同意”这一报告,并“一致拥护”中央决议。同时,毛泽东到就近的三军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上作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陈云“向中央纵队(干部团)传达”遵义会议详细内容.周恩来召开留下坚持游击斗争的干部会议,成立川南特委。根据林彪10日中午的报告,中央当晚又召开会议,具体内容主要是“立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目标的层次关系以及作战线“不固定”的特点 根据1935年2月8日威信县院子场中央政治局会议审定的遵义会议《关于反对敌人5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提出“在云贵川3省广大的地区中创造出新的苏区根据地”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后,我野战军在威信地域往返驰骋,实施2月7日威信县大河滩政治局会议确定的作战战略行动方针,即“现党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当中央红军2月18日14时东渡赤水,20日上午全军踏上黔北地域后,“创造云贵川边新苏区”的目标从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赤化贵州”。中央红军这一大战略、大方向、大的行动目标随着地域的转移,最早出现在1935年2月20日王稼祥、李富春发布的《训令》中。在这一大的战略目标之下,又提出了具体作战目标:“创造黔北苏维埃”,“生存黔北”,“开展黔北新的局面”,“我野战军战略方针仍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这就是说,2渡赤水前后,中央制定的战略目标出现了1个金字塔式的层次。即,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遵义“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1月20日制定的《军委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中又提出“争取  相似文献   

3.
"扎西会议"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人政 《学术探索》2006,4(4):106-113
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在云南威信召开的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扎西会议历史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些一时难以得出确切结论,如关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内是否设有常委、张闻天是"总负责"还是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存在各种说法,但却可以根据文献和史实,得出统一的结论,这就是对红军进行整编是扎西会议作出的决定,而不是遵义会议作出的决定,整编工作是在扎西会议后进行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是在2月8日的扎西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决议也不能简称为<遵义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4.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5.
根据遵义会议的决议,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区创建并留下的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他们用自己的流血牺牲,保护了红军长征在云贵川三省人民中播下的革命火种,而他们血战到底、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今天,在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的同时,回顾这一段川黔滇边区的游击斗争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明确指出:“广泛的发展游击战争是党目前最中心任务之一”二月八日,扎西会议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经验教训决议大纲》里进一步说明,“目前最中心的问题”,是扩大红军,发展与组织广大的群众斗争,创造新苏区。二月十六日发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阐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作用。一、毛泽东对党和红军领导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遵义会议得以召开的重要条件。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刘少奇曾经正确地指出:“党在1935年的转变,基本上就是党的高级干部的多数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季红利 《中州学刊》2006,1(5):215-217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的陈云,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历史疑问的澄清及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九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子长征途中,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而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找到了一个良好的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本文试图将党中央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略作探讨,敬请同志们教正。(一) 进入甘肃以前,党中央在制定川陕甘战略计划时,开始将陕甘苏区作为整个战略的组成部分来看待。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了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会后,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导下,中央红军回师遵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宁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经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青等省,于1935年10月完成了战略转移,并在1936年10月与第H、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同时,红军充分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取得战略转移胜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俄界会议,是党中央长征在甘肃境内时召开的一次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对我党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2.
俄界会议     
俄界,是中央红军长征路过甘肃的第一个落脚点。它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南部,达拉沟的一侧,紧临四川省的阿坝藏族自治州。一九三五年九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紧急扩大会议,从而使俄界这个本不出名的小地方,载入了我党我军的光荣史册。一俄界会议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它的召开,是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是反对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于长征途中在遵义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胜利召开并取得伟大的成功,是和事前的酝酿和准备分不开的。特别是它的酝酿阶段,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弄清这一段历史,对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14.
浅论扎西会议的历史意义胡润作为遵义会议继续的“扎西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它使遵义会议的(决议)得到了具体落实,红军实现新的战略转移.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从那时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60个年头。  相似文献   

16.
新出版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说:“当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胜利地到达陕西省北部的时候,鲁迅和茅盾一起发出的贺电里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早先的回忆录、传记、论文,涉及这事的时候,都说是鲁迅和茅盾联名发出的。但是,茅盾同志曾就这一史实作过这样的答复:“史沫特莱把长征胜利事告鲁迅”,“鲁迅把此事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转变。但遵义会议所完成的这一伟大转变,在遵义会议期间并未全部体现,而是在非常艰辛、曲折的斗争历程中,通过苦干次政治局会议及战斗、战役,才得以实现的。就是说,遵义会议前后党的一系列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红军进行的战斗,无不是遵义扩大会议的酝酿、准备、补充、实践,再总结、再发展的具体行动,直至遵义扩大会议决定的行动方针胜利实现。可见,完整的遵义扩大会议,经历了一段历史时期。而这段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扩大会议的酝酿与准备阶段;召开与决议阶段;总结与胜利阶段。  相似文献   

18.
《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4期,刊载了王海平同志的《庄入滇略探》(以下简称王文)一文。该文从近年我省及邻近省区出土文物的种类和风格比较的角度,肯定了庄蹻入滇的史实,颇有新意。但王文从文献考据角度,认定庄蹻入滇的时间应在楚顷襄王时代,只不过因袭过去的研究成果。王文在“庄蹻入滇池线路辨析”一节中,除袭取陈说认定庄氏入滇系取道沅江逆水而至且兰外,并针对发表在197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郎考》第一辑中的拙著《夜郎方位考略》一文,认为庄蹻是沿今鄂西的清江入黔东北,然后沿今贵州乌江南岸到达位于今安顺的且兰,再经黔西南到达滇池的观点进行了评议。对此,特答复如下: 王文在正面肯定了沅江沅后说:“最后附举评价一下前几年出现的一种新观点,既有的学者认为《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庄蹻入滇所经之沅水乃延水(今乌江)之误,由此导出庄蹻入滇的线路”云云。笔者以为,这与拙著原意不符。首先,我们知道,关于庄蹻入滇的线路,早在《史记》、《汉书》的《西南夷传》中就有“循江上”的记载,“江”在我国古文献中,凡不另加具体名称,一般均指今长江而言,故“循江”之说早在两汉时期已有成说。对此,近年云南方国瑜先生在其《从秦、楚争霸看庄蹻开滇”和《彝族史稿》等论著中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11,(2):16-16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指1935年10月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直至1948年3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光辉一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培养、形成的一整套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必胜的革命信念、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体现。认真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