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有的政局不稳、法治环境恶化,侵害海外中国公民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强化海外公民权益保护专门机构建设以及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但是我国海外公民权益保护依然遭遇诸多法治困境,从而直接减损了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效果。对于沿带沿路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法治困境,现实呼唤从理念、机制、立法与司法等方面寻找破解方法。法理困境的出路需要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不断强化中国公民海外的法律地位,合理协调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的冲突;机制困境的突破依赖于其内在统一性的建立和创新;立法困境的出路在于制定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上位法和专门法,并采用灵活方式推进国际公约的创制;司法困境的克服重在提高司法的有效性,清除当地救济障碍,消除国际社会偏见。"一带一路"建设势必开启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新里程,唯有多方略与多路径破解困境,才可进一步强化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的法治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治理和区域治理结合的最佳制度。以宪政的视角观察,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建设总体上存在一些困境,而分析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困境原因也要围绕宪政原则展开。本文从宪政的法治、人民主权、民主、分权与制衡和人权五个基本原则展开探讨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困境以及原因,力图提出一些破解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框架分析是对社会现实进行定位、感知、辨识和标签的认知工具。运用框架分析理论对法治乡村建设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对繁杂的法治乡村建设样态进行系统化建构,由此提炼出以内部环境、目标设定、绩效管理和审查纠正为关键片段的法治乡村框架要素体系;另一方面,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其特殊使命,需要借鉴欧文·戈夫曼框架理论对法治乡村建设框架体系进行锚定。消解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现实困境,实现法治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向而行,必须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农民主体性建设和嵌入式法治模式为支柱,以法律逻辑和乡土逻辑相结合为途径等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盐城水污染事件"是从整体上反思当下中国环境法治的良好契机.对该案判决后公众回应的分析,发现在环境保护与法治原则之间存在特定的紧张关系,这表明当下中国环境法治与中国整体法治发展不够协调.在法治化的背景下,中国环境法治的困境可以解释为法治发展本身存在的困境,这应该成为我国环境法的前提性认识.基于此,中国环境法治实践应遵循法治原则,而环境法学研究应建构"法治化进程中的环境法学".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与我国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阐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关系和现实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工会依法维权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提出要树立依法办事的维权理念,形成潜心学法的工作态度和工会担负起普法教育责任等推进高校工会依法维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从法律经济学角度透视我国农村法治困难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虽然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法治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文章试图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法治陷于困境的原因,希望为我国建立法治的农村社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法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公民民主法治素质偏低,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着重加强青少年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教育,在发展民主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民主法治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分为显型民主法治与隐型民主法治两大部分。显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它包括政治法律规范、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等三个层面;隐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它也包括三个层面:政治法律心理、政治法律意识和政治法律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显型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略显滞后,主要表现为:隐型的权力本位思想与显型的权力运行规范的冲突;隐型的权利意识与显型的民主制度的反差;隐型的法律心理与显型的法治原则的背离。当前,为了实现显型与隐型民主法治的协调统一,应重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进行隐型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普及和传播民主法治背后的文化、观念、价值等,使人们在精神上变得现代化起来,形成与现代的政治法律相适应的态度、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方式,即培育人们的现代民主法治精神。而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则植根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心理、社会、制度等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村级民主主要是一种选举民主,但在相关制度建设未跟上的情况下,村级选举民主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贿选、家族势力参与等情况,从而使选举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引发乡村社会的分裂。应此,在发展中国基层民主过程中,法治民主应优先于选举民主,因为只有法治民主才能真正制约乡村公共权力,保障村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宏观状况下,基层在这方面也呈现出日益发展的态势,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问题依然存在。文章通过对所在区域的实践调研,分析现今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其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民主法治又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来看,民主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法制社会 ,法律的基本作用被认为是约束与限制权力 ,而集权制政治的权力基础却来自内部 ,来自于领袖或一党制中的政党的威望或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对这种权力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 ,集权制政治与现代法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传统权威有依赖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有助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 ,而现代法律文化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 ,现代法律制度还为集权制政治的改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同时提出 ,解决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表现为: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确保民主政治稳步发展;注重民主与法制相结合,实现民主法制化;强调严格执法与依法办事,确保公平公正;完善监督,实现监督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倡导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依法治国,并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理念下的预算范围调控之法律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范围的重新界定在中国预算法修改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所指的预算范围,即预算法界定下的收支类型。在公共财政理念下,预算法禀赋中的民主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要求预算范围被重新丈量;立法理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判定也对预算范围的界定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现有法律规范及实践的梳理,指出虽然现有法律对预算范围做出了兜底性规定,但因缺乏法律解释使实践操作乏力,而行政法规对于预算范围循序渐进的界定,为其上升为法律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制度创新的双重支撑;同时,被囊括进入预算范围的部分收支由于其运行中受到体制性因素影响而难以真正实现预算法的目标,故对其界定也需要重新考量。因此,对预算范围的法律设计需要秉承理论,接壤实践,真正实现预算法欲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通过方法论上的商谈模型的建构,区分了影响民主商谈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一种是通过反思地加以调节的文化因素,一种是通过政治和法律控制的社会权力因素。在哈贝马斯看来,尽管社会权力因素受到了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它们还会影响民主商谈过程,而自由的、公开的商谈会制约它们的影响力。商议民主和经济学民主、选择民主以及法团主义的差别在于,商议民主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交往权力转化的结果,而其他的民主理论则把政治权力看作是社会权力相互制衡的结果,从而使民主政治失去了社会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 ,公正与经济是民事审判的基本价值要求 ;或者一谈到审判改革 ,人们似乎指责多于肯定 ,更为关注废旧立新。但审判民主也是我国民事审判的价值目标之一 ,公正、经济、民主的价值要求在我国现行的程序法律规范体系中均有相应的、较完善的表述 ,已有效形成了对民事审判权行使之法律控制。因此 ,严格“依法”行使审判权实乃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立足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