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病逝后成为统治台湾的第二代藩主。郑氏祖孙三代统治台湾的二十三年中,台湾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郑成功至台后不到一年即殂谢,台湾的开发主要由郑经及其长子郑克(土臧)经营。郑克(土臧)被杀之后,郑克塽上台,不久就降清。因此,对郑氏政权开发台湾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主要应以郑经治台之时的贡献大小来论定。 郑经在他执政的十八年里,农商并重,台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提高,跟上了清代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郑经在台湾开发治理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继续明朝的政治制度,在岛上分府置县,立官设职,建立封建政权,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自己仍称明朝的延平郡王,实际上成了全台湾岛上的最高封建统治者。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等相继在台湾统治了二十二年。在此期间,郑氏父子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我国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了宝岛台湾.但到郑经继位后,面对清朝统一台湾的形势,郑氏集团企图进行分裂活动.清朝政府坚决反对分裂,派施琅率水师攻取台湾,台湾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4.
杲文川 《学术界》2005,(5):290-292
在“海峡两岸台湾史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台湾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就我国台湾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谈些看法与意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建国以后,我国曾经重视过台湾史研究。1956年,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合著出版了《台湾历史概述》。1961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在厦门市召开了“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全国学术大会,学者们写出了大批论文,出版了相关图书。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研究郑成功儿子郑经那段历史被认为是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而遭到无理批判。“文革”中,台湾…  相似文献   

5.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元月,二十岁的郑成功奉父郑芝龙之命从福建来到常熟读书,师事于钱谦益。钱谦益(公元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崇祯时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为东林领袖。郑芝龙与钱极为友善,频有交往。郑成功来常熟后,住在“半野堂”(钱宅今常熟城内含辉阁),钱妻柳如是(原名杨爱,浙江嘉兴人,善诗能绘,为秦淮八艳之一,亦以师母的身份与郑成功相待,学习之暇,郑、柳经常谈论时局国事,彼此吟唱诗文对联。  相似文献   

6.
康熙朝清廷与占据台湾的郑氏政权有过多次谈判,郑经在谈判中声称台湾“非中国版图”,始终坚持“效朝鲜例”,其目的是要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郑经的观点与台湾的历史毫不相符,也是对其郑氏祖先开发并收复台湾历史的否定,当然不能为清廷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李光地(公元1641-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著作有《历象本要》、《周易通论》、《古乐经传》、《四书解义》、《阴符经注》等五百多卷.李光地一生业绩显著.他帮助康熙皇帝平定了耿精忠、郑经等人的封建割据,收复了台湾,实现了国家统一.李光地在督学时,考核旗籍,不徇私情.他为政廉洁,敢与贪官污吏作斗争,曾疏劾云南布政使张霖假设诏旨,贩鬻私盐、得银百六十余万两,  相似文献   

8.
2002年 ,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4月26日 ,中共汕头市委统战部、汕头市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座谈会”。会议收到论文17篇。与会者一致认为 ,郑成功是明清之际的抗清名将和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出生于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的多事之秋 ,深重的民族灾难 ,使血气方刚的郑成功义无反顾地离开他就读的南京国子监 ,投笔从戎 ,走上爱国御侮的道路 ,一举收复我国宝岛台湾 ,建立了千秋功业 ,值得后世永志纪念。郑成功是在清兵入关 ,推翻了明王朝 ,并大肆杀伐中原人民 ,…  相似文献   

9.
据史籍记载,大陆跟台湾的联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但大陆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向台湾移民,还是在明末清初的郑成功时代。 郑成功领导的复明抗清运动,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659年,郑成功率领的船队从福建的厦门、金门根据地北上,攻占了长江下游的一系列重镇。但他的军队在江宁(今南京)城下遭到挫败,  相似文献   

10.
武汉史学界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举行了学术讨论。讨论中大家认为,郑成功在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是有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大家就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王瑞明讲师的《论郑成功》一文,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台湾从郑氏集团统治下回归祖国怀抱,清廷完成了统一大业,其关键在于人心所向和正确的政策。 人心所向 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驱逐了侵占台湾三十八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清政府对全国统治的确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便成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郑氏父子在台湾,分裂国家,就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死于清康熙元年壬寅(明永历十六年,1662)。过去都认为他“年三十九”,如按实足年龄计,只有三十八岁。 郑成功短暂的一生,正处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是国内外矛盾尖锐的时代:在国外,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向东侵略,侵占骚扰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在国内,东北满族统治阶级正取代日益腐朽的明朝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1630年(崇祯三年)六岁(实足年龄,下同)的郑成功回到祖国家乡福建南安县,后来,他中过才秀,并且曾到南京国子监学习。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他姓朱,因此,在史书记载中,也称他为朱成功,赐姓成功、赐姓、国姓成功、国姓等,在国外则普遍尊称为国姓爷。  相似文献   

13.
自康熙元年 ( 1 6 6 2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 6 83) ,清中央政府与台湾明郑当局对峙 2 2年。康熙二十年 ( 1 6 81 ) ,康熙帝抓住国内“三藩之乱”平定、郑军败退台湾、郑经死去以及清福建水师恢复等有利时机 ,作出进取台湾的战略决策。决策后 ,康熙帝令施琅独任攻台主帅、抓紧进取台湾的军事准备 ,并确立“相机进攻”、“剿抚并用”进取台湾的方略。施琅遵旨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武力攻克澎湖 ,随后即以和平的手段收取了台湾本岛 ,完成了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9,(6):91-96
郑成功在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55年,荷兰与清廷勾结欲将郑成功的势力赶出中国东南沿海,郑、荷双方的矛盾达到临界点。大员港是荷兰人海上贸易的咽喉所在,为了惩戒荷兰人,1656年郑成功宣布了对大员的贸易禁令,荷兰人不得不向郑成功屈服。禁令宣布一年之后,郑成功解除了禁令。禁令的宣布和解禁包含了双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宣示着中国东南海权的所属。  相似文献   

15.
施琅(1621—1696年),宇尊候,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县龙湖乡衙口村人。早年随黄道周起兵反清,后任郑成功部下左先锋镇。清顺治八年(1651)因父弟被杀,叛郑投清,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封靖海候,太子少保。康熙二十二年(1683),他率军三万,专征台湾,打败了郑氏政权,结束了海  相似文献   

16.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忠君报国的品质大为赞赏。而他跨海东征,收复台湾的壮举也被认为是近代亚洲反殖民斗争的伟大胜利。关于这些学术界已经对此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是除此以外,其实郑成功也是我国海洋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郑成功及其代表的明郑海商集团,有着明显的海洋性特征。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在国内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后又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并在台湾病逝。所以在日本、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都有许多郑成功相关的遗迹遗物。本文拟就目前在日本、福建所发现的两处关于明郑集团代表人物——郑成功的碑刻、墓志来对这一海洋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郑成功,这位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在维护祖国统一、开发祖国海疆中的伟绩,已永载史册.今天,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思亲人、盼统一的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可以共叙民族情怀."江洋大盗"的开拓精神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南安县人,18岁渡海到日本,以卖鞋为生,娶日本女子为妻,生郑成功.当时,日本是德川幕府统治,政治腐败.中国留日少年颜思齐、郑芝龙等28人,结为盟好,  相似文献   

18.
刘铭传(公元1836-1896年),字省三,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1884年,清廷任他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使法国侵略军占领台湾的企图遭到失败.他从1885年至1891年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制定和推行"台湾产业近代开发计划",促使台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近代台湾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可以说,他是台湾资本主义开发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9.
确斋公和乐斋公南安康店乡郑成功坟墓的墓碑上刻有:"乐斋公暨妣郭氏"、"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等字.乐斋公究系何人?据郑经所撰《橄榄山墓志》云:"乐斋公,经七世祖也".据最近新发现的《郑氏家谱》载:"确斋公,讳棓,字用棓.井居公长子.避倭难走杨子山下被害.妣许氏,葬娘子宫下.子六:辉(殇)、盟、耀(出家)、魁、?(出家)、浩(殇)"."乐斋公,确斋公次子.讳盟,字日盟.妣郭氏,合葬康店山大墓.子五:贡、谦、省、荣、志."如果我们把郑经《橄榄山墓志》等的有关记载和《郑氏家谱》的上述记载加以对照研  相似文献   

20.
1651年,郑成功诛杀大将施琅的父亲与弟弟,迫使施琅降清。研究明郑史的学者多叹息郑成功这一决策错误,从而化友为敌,埋下32年后施琅率清军攻克台湾消灭明郑政权的种子。本文认为,郑、施虽为同一时代的英雄人物,但不同的政治态度注定了他们要分道扬镳;其矛盾激化在实质上是郑成功军队内部亲清派与拥明派的一场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