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4—2018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优劣解距离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将农业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纳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采用EBM-ML指数法测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的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只有在跨越0.039的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才会显现;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新型城镇化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中部地区。据此,提出夯实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强化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健全城乡发展的互动机制等对策,以更好地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既要快速地推进城镇化,又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战略;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等,以此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省正积极探索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政府缺乏引导与政策支持、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多数农民对农业用地的使用缺乏长远考虑、农业技术水平落后以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下等是制约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加强对循环农业的引导与支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的投入以及推广应用力度,并选择适合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遵循四方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快县城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已经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模式,将小城镇作为资本来经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强化县城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西部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严重资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城镇化的落后和资金瓶颈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西部地区需要改革引资政策,打破旧有束缚,寻求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要。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定陕西省2000~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和交通运输都发展较快且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新型城镇化与交通运输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交通运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在短期内交通运输可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脉冲响应检验与方差分解表明,交通运输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短期正向促进作用,新型城镇化对交通运输具有长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产品交易从农贸市场转向超市,正是大力发展新疆农业品牌经营的契机。该文从农业发展的基础出发,提出新疆发展农业应依靠本地优势,做好资源整合;培育主体、注重营销,构建农业发展的载体;依托科技、规范标准,增强品牌农业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1.
财政与城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对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现行财政政策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财政对策,有助于我国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农业知识产权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是今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性最大的第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而在农业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加强政府干预 促进农业发展胡碧玉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农业都实行了一些干预措施。本文试就外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作一些比较分析,揭示政府干预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一、外国政府对农业的干预政策比较(一...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制度前提,阐明对激励机制和领导层选择过程具有充分理解是这个制度建立的前提.三者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是本文着力阐释的问题,最后,论述“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5-2019年31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测度各省份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系统研究农业生产率变动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率呈平稳波动增长趋势,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效率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纯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2)农业生产率提升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均具有自我增强机制,在时间上存在经济惯性。(3)基于短期动态关联性效应,全国层面农业生产率与城镇化率互为格兰杰原因,西部地区与之结果一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是农业生产率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东部地区二者互不为格兰杰原因。(4)基于长期动态交互效应,全国及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生产率变动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而农业生产率变动对城镇化发展具有负向效应,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释放纯技术效率增长潜力、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和城镇化策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制度与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开发农村人力资本以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生产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和农业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以其特有的联结功能把农工商、科工贸联结成一个整体,打破了工业和农业分割的“二元化”经济结构,形成了工农业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的经济格局。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本文强调,要把农业产业化确定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在必行 (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必然性。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业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农业生产每上一个新的台阶,也都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本世纪内,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一至两次农业科技革命。特别是七十年代的“绿色革命”,大幅度地提高了世界粮食生产水平,保证了粮食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八十年代取得重大进展的生物技术和九十年代快速成长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农业上,使世界农业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的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辨证关系,这种联系是内在各个部分联系的基本环节,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在定性的基础上,选取安徽省1990-2013年整个省的数据,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结构关系的回归模型,定量的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确对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安徽省可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农业结构,以期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又能优化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ADF单位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检验等方法。对2004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当前农业发展方式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脱节,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学投入背离新型城镇化要求,机械农业仅能在一定程度的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应当以绿色环保为前提,以改进机械农业为动力,以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目的,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