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网络课程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而未对学生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与评价,因而造成网络教学质量不够高。因此设计出能够监控学习、促进和协调学生的发展的网络英语视听说学习评估模式成为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SKYONE的课程平台设计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这一课程的学习评价模式,并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来检验该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一种正在探索的学习方式,现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实施的、典型的模式。目前,大学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在肯定网络技术在给自主学习带来积极作用的前提下,还应探讨解决一些尚存在的问题,以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从现今网络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谈起,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方面,并为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网络技术近几年快速发展.我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依据最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潜能.目前尽管我们的改革探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的探索一定会对我校大学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协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协作学习不仅在传统外语教学中能够行之有效,而且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协作学习的特点,结合了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课堂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通过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表现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活动。网络社会中,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包括网络课程在内的多媒体教育手段繁荣发展。徐州地区也一直都在持续的发展网络课程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题组成员均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徐州地区音乐类网络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打算借此次机会,对徐州地区音乐类网络课程进行一个大致梳理,结合课程改革的精神,讨论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课程利弊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吉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24-125
随着英语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随着英语口语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口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的首要学习任务.但是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依然不能最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会从实际的英语口语学习模式出发,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英语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随着英语口语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口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的首要学习任务。但是当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依然不能最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会从实际的英语口语学习模式出发,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引起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低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自主性拓展学习和训练。网络图书馆为大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研究精神;有利于自主协作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强化信息意识、开办相关知识讲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构建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因人而宜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同时图书馆也要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青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青藏地区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青藏地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青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与村民自治制度完善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权”问题展开探讨 :“自治权”的基本理论概念应该准确定位 ,并指导实践 ;民族“自决权”和“自治权”有根本的区别 ,不能混淆 ,历史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现阶段对“自治权”和“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政治理解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权是其核心的内容,对自治权从内容、范围到实施都应由法律明确地加以设定.自治权的确定和行使直接关系到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关系到各民族的切身利益和权利的实现,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作了专章的规定,从各方面明确了自治权的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权,经济权,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权,治安权等多项内容.在这些自治权中,经济自治权是民族自治地方进行各项建设的物质保障,对其加以界定、予以行使并给予法律保障,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意图通过对民族经济自治权的定义、内容及其行使的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我国民族法理论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观点进行反拨辨正的基础上,从宪政维度对民族区域自治主体进行解读。在现代宪政意义上,民族区域自治是宪政的基本要素之一;自治机关难以完成作为民族区域自治主体的自我解证;人的自治性、民主的结构性缺陷以及人权保障的最终指向确证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个体成员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有无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学术界,人们看法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文章分析了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内地非民族自治地方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与国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相比也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1):50-58,108-109
依据相关史料,新中国在西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为实现西藏区域自治,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为此,党中央为促进达赖集团、班禅集团实现团结,变通规定,建立自治区筹委会,标志西藏地区实现了和平统一。1956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暂不改革;1957年3月初,中央再次决定西藏相关工作"大下马",由自治区筹委会,实际上由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理,实行"区域自治"。不过,该"区域自治"设置了"区域管理"、"不能反对中央"以及藏钞等不能进入其他藏区等规定。1959年3月,旧西藏地方政府违背这些规定,宣布"独立",发动叛乱,反对中央。这迫使中央政府解散西藏旧地方政府、平息叛乱、改组筹委会,实行新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自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族区域的关系 ,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创举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优势 ,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实践中 ,要坚持落实自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