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享誉中外的名作。作品以湘西边境的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 ,描写了一个驾船老人和他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 ,以及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翠翠以致酿成悲剧的故事。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 ,既对边城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致、风土习俗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 ,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 ,其淳朴的人情美主要是通过“边城”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其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来的。《边城》情节发展的主线是翠翠与傩送爱情的演变。翠翠对傩送的爱有一个从朦胧感受到明确体验…  相似文献   

2.
《边城》讲述的是翠翠母女的爱情悲剧,它在对传统文化下牧歌生活与人性之美的描述中,指出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根源是湘西民族文化与汉家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冲突,而翠翠的爱情悲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冲突的结果。她们的悲剧是由不同文化矛盾冲突所致,沈从文在对母女二人命运的描述中,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纯洁的小说文本,众多研究者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往往注重其和谐性。但是在文本的重新阅读中,笔者发现《边城》文本其实也充满了不和谐,具体表现在翠翠身世的悲剧(翠翠父母爱情之悲剧)、大老之死、傩送和翠翠之爱和爷爷之死。正是这种不和谐音符使作品的意韵才更丰富,哀惋的牧歌情调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4.
1934年沈从文重返故乡,情愫兼生,既有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感慨,又有对坚强执着生存的乡民的同情和尊敬,还有对外来经济、政治势力入侵所造成的湘西民风的渐变、国民性的改变等的愤慨。这种复杂的情感倾向,影响了《边城》的写作,造成了《边城》主题的多义性和叙事的含混性。翠翠的爱情悲剧,与老船夫的"不作为"实在大有关联。沈从文的人道主义情怀深藏于边城山水风俗画表相之下的命运感伤喟叹之中。沈从文从边城出发,经过18年漫长的奋斗,终于得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未得的"名誉,金钱和爱情",算是北京城里的成功人士了,尤其是与张兆和的成功结合,更是让沈从文时常产生一种不真实的人生虚幻之感,写作《边城》是一种必需的心理补偿,他的爱情本来应该是如故乡边城年青人无可逃避的悲剧命运那样,大佬、二佬和翠翠等人在小说中"替他活过一回"。"乡下人"痛苦的挣扎,长久的压抑,爱情的憧憬,受伤的灵魂,在《边城》写作中得以安妥。那种浓郁的"秋天的感觉""人生无常"的感喟,实在是对"现世安稳"的万千庆幸与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边城》的创作心理动因是作者出于“不巧”的个人痛苦经验 ,并论述它是“善”的悲剧及其悲剧生成的特殊原因。老船夫和翠翠是体现作者人性创作思想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边城》风格是浪漫主义的“诗”与“牧歌”的风格。《长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 ,在思想上是对《边城》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人性善的杰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被看作是善的悲剧。但《边城》的悲剧不仅仅是由于“不凑巧”这一表层原因造成的,其内涵要丰富、复杂的多,既有人物主体意识的缺失,也有孤独寂寞基因的羁绊,还有碾房阴影的挤压。因此,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它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7.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分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展现纯美爱情的经典之作,而薰子和翠翠则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两位少女不仅在形象上具有较多的共通性,而且都有着悲剧内涵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本文拟对两位少女的形象做以比较,从而展现薰子和翠翠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8.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9.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 过去写了篇论述《边城》现实主义文章,意犹未尽.现还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因为至今还有人在说《边城》写的是“世外桃源”,唱的是“田园牧歌”,因而否定《边城》是现实主义作品.我想这种意见值得商榷.我希望某些论家认真读读《边城》,实事求是地写出《边城》不是现实主义有说服力的文章.说服广大读者,否则,正如彭荆风同志说的,这些人“只从表象上到看美而娇小的翠翠,只看到那似乎是‘世外桃源’的茶峒渡口,而没看到小说深沉的内涵——善的悲剧.这可说是一些爱从概念模式出发的评论者自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才女萧红的绝笔之作《小城三月》以独特的叙事语调、叙事方式和技巧叙写了“翠姨”的故事。故事背后传达出的深层理念却是萧红本人对于爱和温暖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可得之后的幻灭。《小城三月》显示了萧红鲜明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边城>在爱与美的氛围中交织着浓厚的死亡意识,二者的张力关系深化了小说的悲剧内涵.这是一个爱与失去的永恒悲剧,从中折射出沈从文对人类在爱与失去中无尽循环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4.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15.
《小城三月》以特定的儿童视角敏锐地捕捉细节,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叙述,用儿童眼光的稚真、敏感、纯美反衬出成人的复杂、愚钝与浑浊,表现了翠姨在爱情上"进而不敢、退则不甘"的矛盾性格以及消极抗争的悲剧命运,揭示新观念表层下封建意识的根深蒂固,营造了作品回味悠长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文章还着重分析了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创作长篇抒情诗歌《双女坟》的经过。《双女坟》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歌行体诗歌 ,在韩国文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她追求理想中的爱情,但她所在的社会没有给她提供实现爱情理想的土壤,她所爱的人也没有成为她实现爱情理想的翅膀,她所追求的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使她选择了以死来完成自己对爱的付出,美被毁灭了,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作者曹雪芹同情、怜悯的对象,尽管曹对她罪恶的一面多有揭示,却始终不忘她女性的苦衷,在堪爱、堪怜、堪恨的复杂感情中,刻画了这个女强人的悲剧。小说以此提醒我们:女强人尚且如此,其他人能幸免吗?王熙凤的悲剧因此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