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存款保险制度是预防银行经营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比较成功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认为这一制度可以保护存款者利益,监督并促使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经营活动。文章还对我国如何建立这一制度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优点是:在银行濒临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将向其注入资金予以拯救;能有效地稳定储户的心理。其缺陷是: 鼓励银行的冒险经营; 使储户忽视了存款银行的选择; 不利于金融行业的优胜劣汰。解决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可以采取浮动制的差别保险费率, 实行按比例兼有最高限额的赔偿制度, 迫使经营管理长期不善的银行自身改革。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可以适时引进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审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问题,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有效手段被广泛推崇并在很多国家得以确立随着《新巴塞尔协议》将有效地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要求和内部管理并列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运用市场约束机制优化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作法。存款保险所产生的严重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存款人市场监控的有效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银行管理层市场影响的积极效应,因而市场约束失效被认为是存款保险运行的制度成本之一。本文通过对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发展趋势的研究,力求得出对我国即将推出的现行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公众信心,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安全,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就我国现阶段情况来看,无论是出于对存款人的保护还是从确保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稳定来考虑,都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情况的分析入手,就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模式选择、保险费率的确定、参保存款银行的投保方式、存款保险机构的赔偿支付模式以及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处理金融风险的经济方法与手段,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银行业现状来看,潜在的风险相当严重,为促进银行体系改革,所以有必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和保护存款者利益具有重要作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和德国非官方自愿存款保险制度是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两种基本模式,德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体现出附带有强制性的自愿式模式特征;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典型的强制性特征。对美、德存款保险制度包括存款保险体制、存款保险机构组织模式、投保方式和投保机构及保险范围、存款保险基金来源、存款保险赔付金额及保险费率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储户的利益、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促进金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是金融安全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款保险制度自诞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在全球对金融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适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当前状况,从存款保险机构、保险费率等方面提出对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下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证明:一国的市场纪律约束、监管手段与水平都影响着存款保险的实施效果,良好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积极效应发挥,否则,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更大的风险。由于我国监管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匮乏,银行经营不透明,造成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难以控制,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和提高我国监管水平、政策执行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业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银行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之际,我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危机。我国所谓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不是一个公平的、有效的防范银行业风险和提高银行管理水平的制度。因此,应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并根据银行不同风险暴露实行差别性存款保险费率,从而规避保险制度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际上最早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在美国,美国于上世纪30年代初率先建立的全国统一的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本文是对该制度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内容、联邦存款保险基金等内容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微观经济问题,而且会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宏观经济问题产生影响。本文以家庭、企业和银行三大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四市场(存款市场、贷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的理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明显要低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或将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际,面临的一个核心技术问题是采用何种存款保险费率计量模式。纵观世界,虽然现阶段采用统一存款保险费率的国家偏多,但是差别费率模式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实施何种费率计量模式要综合兼顾,考虑国情,我国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初期实行机构等级费率制,等条件成熟时再实行风险等级差别费率制。  相似文献   

13.
自1967年起佐藤荣作派密使若泉敬与尼克松的密使基辛格就冲绳回归和在日核武器处理等问题进行谈判。分析美国新解密的文件证实,日美之间就核武器问题存在秘密协议,读解这些文件、文献也解明了日美双方的决策过程,并提示了日美间秘密协议对我国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具体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933-1937年,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在对日、对华政策上保持克制,不公开刺激日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有限地促进苏联力量的增长,利用苏日矛盾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此举就是要在苏日之间精妙地玩弄平衡,以此推动东亚政治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得以实现其门户开放的目标。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在表面静观其变之中又存在着积极影响远东局势的因素,其实质是"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6.
从中小银行发展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存款的安全、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出发,国内学者提出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应该做出“淡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推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选择。本文的另一重要理论依据是,上述政策选择有利于为中小银行提供一个与国有大银行平等的竞争环境,解决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推进我国旨在以体制外增量化解体制内存量的整体金融改革。本文在探讨隐性、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小银行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促进中小银行发展的角度,初步给出我国显性存款保险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多研究都指出要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必须考虑各国的国情,但如何具体地考虑国情却一直是人们关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此,该文从不对称信息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出发,通过构建不对称信息流动的模型,分别研究了中国、日本和美国文化背景对不对称信息流动的影响及由此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探索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公民在宪法上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中、日、美三国宪法均规定了公民的宪法权利,但是,由于宪政发展的不同历程和立宪所处的特定时期等诸多原因,三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宪法权利的规定各有差异,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以及救济手段也不尽相同,这反映了不同的宪政理念。因此,比较美、日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及其保障对中国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各国关于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间接、消极参与模式,特点是通过加强董事会地位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要求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间接赋予债权人影响公司治理的权利,银行等机构资金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日本为典型的直接、积极参与模式,其特征为银行等机构资金债权人以大债权人和大股东的双重身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立法应兼采两种立法模式之所长,并根据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条件和实际情况,对两种立法模式进行修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技术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鉴于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从地方治理信息技术、合作技术、市场化技术视角对中美地方治理技术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地方治理信息技术、合作技术与市场化技术较成熟;中国地方治理信息技术、合作技术与市场化技术较不成熟,因此中国应辨证借鉴美国地方治理技术某些做法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地方治理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