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土司中的两位巾帼英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明代数以百计的女土司中,有两位在军事上非常杰出的女土司。一位是四川石硅的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南征北战,战功累累;一位是广西田州的瓦氏夫人,率领“狼兵”卫国御倭,战绩赫赫。这两位女土司对国家是有大功劳的。现将其事迹简要述评于下。 南征北战的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明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二日出生于忠州鸣玉溪秦家坝(今四川忠县东云乡护国村)。父贡生秦葵,甚爱之,幼教经史、词章。及长,“与兄邦屏弟民屏同习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拓展、提升办刊特色,我刊将加大对新辟特色栏目"土司文化研究"的建设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该栏目建设成为国内土司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最重要的阵地和平台。"土司文化研究"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指定特色栏目。栏目主持人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世愉先生。"土司文化研究"栏目将主要围绕以下4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为参考选题方向(其他选题方向的稿件,亦欢迎大家积极支持),征集稿件:(1)理论与方法:土司学的建构;(2)土司制度的终  相似文献   

3.
1944年至1948年间,滇西土司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反对改土归流。前两次会议都有英国人参与,史称"高理会议"和"小陇川会议",滇西土司开会的目的是借助英国的力量以维护土司制度。民国政府避免了英国的干涉,将此问题作为中国内政处理,和平解决了这次边疆危机。1948年缅甸刚宣布独立,滇西土司又召开会议。民国政府立即展开调查并拟废除土司制度。8月,媒体披露了滇西土司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国政府用政治手段解决了土司问题,以保留土司制度使土司服从政府管辖。这几次边疆危机的发生和解决,重新调整和规范了民国政府与土司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4.
1935-1936年国共川西北内战时川西北土司(官)除羌族红色土司安登榜外都一边倒地站在国民党及其政府一边,这种"一边倒"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川西北土司(官)一边倒地支持国民政府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共过"左"的苏维埃阶级政策.川西北土司(官)支持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稳定,但在具体策略上又有灵活性.南京国民政府既利用川西北土司(官)"协剿"红军又心存戒备,川西北土司(官)想借"剿赤"扩充自己实力的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家世与童年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一八九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生在湖北省黄岡县,宅楼村。陈宅楼是回龙山下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小村庄,村内有七、八十户人家,大都姓陈,村中央矗立着一座祭祀祖先的三层小楼,村名由此而来。潭秋的祖先陈畴,字寿田,为清乙亥湖北乡试第六名举人,一生教书,有水田三、四十亩,为小康之家。父亲陈厚怙,字子胆,号受之,一生采田躬耕,克勤克俭。母亲龚莲馨,一直操持家务。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长兄伯棠,次兄防武,三兄春林,四兄福堂,五兄树三,六兄伟如,八弟荫林,姐兰生,妹蒲生。尽管潭秋的父母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6.
12 6 2年南宋改归化州为来安州 ,让岑从毅任知州并准予世袭。不久 ,来安州改镇安州 ,治所在今那坡县。 1 2 88年元设来安路 ,明初改为来安府 ,1 372年岑伯颜将田州府从今田东县迁来安府。来安府于 1 384年废、并入田州府 ,治所在今田阳县境内。“来安路总管”、“沿边溪洞安抚使”与壮族岑氏土司起家密切相关。岑世兴在桂西岑氏壮族土司的历史上地位特殊 ,后来他的众多头衔被无限放大和移位 ,甚至被戴到了在他之前的几个桂西岑氏祖宗的头上。  相似文献   

7.
土司制度的重大历史作用,在于自元代施行土司制度以后,边疆民族地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割据政权。自是后,边疆民族地区边防巩固、社会安定和生产发展。因此,元、明、清王朝及民国对边疆民族地区得以有效统治和长治久安。笔者从事土司制度研究五十余年,初步建立起了土司制度的理论体系与元、明、清王朝先后设置的土司三千一百零八家二万余人进行了整理、研究、考订和编纂。今后,对土司制度的研究,除了继续深入地进行土司制度理论与土司三千一百零八家二万人研究之外,当是着重(或言优先)如下三个方面的若干问题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一)土司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二)历代土司的重要奉献;(三)土司制度的如何"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清云南土司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清云南设置有多少土司 土司制度在云南存在五百七十余年。明、清两代是云南土司制度施行的重要时期,明、清王朝究竟在云南设置有多少土司,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近年来,笔者将明、清两代记载有云南土司的所有史籍搜寻殆遍,翻阅了云南五十年代的大量民族调查资料并实际作了一些调查访问,搜集整理出来的明清云南土司数字是五百八十七。兹分述如下。 按职衔品级是——  相似文献   

9.
湘西土司是南方民族地区土司特别是土家族土司的重要组成部分,级别高,数量多,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在中国土司制度中具有很大的典型性,是最有代表性的土司之一.通过对元明清时期湘西境内所有土司的设置与变迁进行详尽的资料梳理,对许多矛盾史料进行了考证辨析,对一些不见经传的小土司进行了史迹钩沉,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展现了湘西土司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0.
穷当益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后49年)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把犯人  相似文献   

11.
甘肃卓尼地处安多藏区,民族众多。自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卓尼土司始祖些地献地投诚被封为"正千户",并因功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至1950年第20代土司杨复兴宣布起义,同时废除土司制度,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传承532年,对甘、青、川藏区影响甚大。近百年来,学界对土司制度已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重心主要放在西南地区,对西北土司研究较少。因此,对甘肃卓尼土司研究资料展开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安多藏区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并丰富我国民族史、区域发展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湘西、鄂西、川黔边境一带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个自称“毕兹卡”的勤劳、勇敢和富于革命传统的兄弟民族——土家族。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湘鄂西地区,属于武陵山区,汉代设置“武陵郡”。自五代以后,武陵山区逐渐成为彭、田、向、覃等姓土司的世袭领地,中经宋、元、明、清,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  相似文献   

13.
关于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先民的社会形态,《土家族简史》(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史》)有过概括性的论述,认为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经济是“封建领主经济”,实行农奴制;元末明初,土民私人占有土地已经出现,明末清初,土地买卖更加盛行,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土司时期,土家族聚居地区所建大小土司数十,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土司,必然各有各自的个性。那么,容美土司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呢?由于前史未详载,本文对容美土司社会形态的考察,主要只能拘限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14.
土司研究逐步融合与渐进深入,土司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专学,学界应当系统建构土司学。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土司学建构仍需从发生逻辑、研究指向、建设进路三个方面着力。既要避免土司学研究的碎片化,又要反对研究的泛化,同时要兼顾专学理论的系统化,这是建构土司学不可绕过的驿站。土司学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讨论并未尘埃落定。广大学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土司学的建构,2014年8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力地整合了土司研究的人员、资源和机构。《中国土司学导论》一书的付梓,是土司学建构的开创之举。土司学论纲、土司词典等系统性的关于土司学的研究,应成为当下学者们的鼎力之向。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谷臣章(桑植)、向国平(鹤峰)、张兴文(来凤)、田禾(恩施)等同志提供的一些材料,参照前人既得成果,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办法,企图对整个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一较为全面的论述。因土司情形复杂,笔者知识有限,谬误之处,希明达之士及土家族同志指正。一、土司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乾隆朝两金川改土归屯之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朝,两次征伐大、小金川地区。平定土司叛乱之后,在当地驻兵设屯,并将当地藏民改土归屯。这是继乾隆初年黔东南苗区设屯后,又一次大规模兴屯。此事向鲜为学人注意,惟凌纯声先生40年代初在《中国边政之土司制度》一文中略加提及:“四川大小金川土司在清朝乾隆年间两次叛变,至四十一年平定大乱,乃取消土司,改土为屯。”然凌先生于屯政兴起之具体情况,未尝详考。此项史实,旧史未备,兹依档案资料,述其兴起之大略。两金川改土归屯,始于乾隆四十一年,然溯其筹议之始,则起于乾隆十二至十四年第  相似文献   

17.
近五年我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业内研究实际,从土司区的变动、土司政治文化结构、土司贵族的生活方式、土司政治文化互动及土司文化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对2002年至2006年有关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论文进行了述评,认为近五年来,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拓展、提升我刊办刊特色,2017年,我刊将继续加大对新辟特色栏目"土司文化研究"的建设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该栏目建设成为国内土司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最重要的阵地和平台。"土司文化研究"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指定特色栏目。栏目主持人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容美,即今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之大部分辖区,历史上又称柘溪、容米、容阳。容美地处武陵山区之东部,地势险要,山川秀丽,物产丰饶,风俗淳美,居住在这里的土家先民,史称“蛮夷”。田氏土司在此统辖时间最长,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起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止,田氏土司受朝廷列爵分土,数十代,近千年。明朝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教授龚荫,前后经过11个省(区)历史上2500多个土司情况的调查,翻阅数千种史籍、方志、谱牒、档案和调查报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出120余万字巨著《中国土司制度》一书,最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哀落。作者认为,我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自秦迄宋推行的是“羁縻政策”,元明清则实行的是“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