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你V/A de!”里的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de有的写作“得”,有的写作“的”,例如“看你说de!”“看你美de!”就属这种句式。为行文简便,我们把它称为K。 K口语中常说,书面例证屡见不鲜,不仅表现力很强,语法上也颇具特色。正因为如此,许多语法书都对它进行了分析。下面引用几本语法著作对K的分析: 有时候动词(或形容词)后头加“得”,补语不明白说出来。……有一定的实际环境,补语就用不着了。 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基本形式是“动/形+得+补”。……“得”后的话不说出来,有“无法形容”的意味。 结果程度补语在一定环境里可以省…  相似文献   

2.
V—O式离合动词的影响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动宾结构的双音节合成词,我们称其为“V O式动词”。大多数VO式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特点,即可 以作“有限形式的扩展”。“有限”,指 “两个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句子里,或者至少在相近的上下文里”(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6页),它们有时“离”,表现为一个词组;有时“合”,表现为一个词。我们因此而称它们作“V—O式离合动词”。 V—O式离合动词的扩展有多种形式,拙作《V—O式离合动词的特点及运用》(《求是学刊》1987年语言文学专刊)对此已有叙述,此不赘。扩展的一般规律是:它们在句…  相似文献   

3.
含双向表量成分的施事主语句是配给构式,当主语的数词大于"一"时,可以分化为双重下位构式:A、(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B、(言者主语+指令动词)+分配对象集合中的个体+配给动作+分配事物集合.A类构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应关系,B类构式是乘积关系,二者的差异是常规分配和特殊分配这两种不同分配方法造成的.从构式语块来看,配给对象是施行和受动的统一体,具有指称性和数目性双重意义,配给动词主要是自主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表现出非动态性特点.典型的配给句是非现实句.  相似文献   

4.
袁梅 《唐都学刊》2002,18(3):98-99
大多数语法著作中 ,将“V1着V2 ”两个动词连用的结构划归连动结构。但是从分析动词V1的语义特征入手 ,可发现动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持续的共时同现性关系。静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行为的方式与动作直接组合的修饰性关系。因此 ,应当将该结构判定为偏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叶南 《唐都学刊》2003,19(3):70-73
义素是词义的语义成分,义素分析是在相关词义之间进行的词义结构分解,以显示相关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词是造句单位,词义的语义成分制约着句法成分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分布。对于句法结构相同句法意义相近的同义句式,义素分析能准确地揭示它们之间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差别。"V+着"和"V+到"是一组句法结构和句法意义都相同的句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揭示两者的语义和语用差别。  相似文献   

6.
王红厂 《社科纵横》2004,19(5):157-158
马庆株先生指出“语义是形成句法聚合的基础 ,语义成类的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 ,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该文就是利用马庆株先生在 [ 顺序义 ]体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 ,发现具有顺序义的指人名词和对上对下类动词对“V2 的 是 N”句法格式是否有歧义有一定的制约 ,并且很有规律性 :当N为顺序义最高项或最低项时 ,“V2 的 是 N”句式一般没有歧义 ;当N为中间项时 ,该句式则存在歧义。同时不同系列的衔位名词之间的权势关系或一致关系也对歧义的理解产生影响。另表人名词多义词引起的歧义既和词汇有关 ,也和句法有关。  相似文献   

7.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13,(6):99-103
关中方言许多集合名量词可重叠成为“AA/AA子”式,表示买卖等的动词加上“AA”式量词重叠形式(V+AA)有按A买卖的意思,时间词有“AA”式重叠,数量词或时间词还有“A达A”式重叠,整数词“百、千、万”以“AA/AA子”重叠式为常见;在换钱、找钱等语境里,根据目前人民币的面值,有“一分一分、五分五分、一毛一毛、两毛两毛、五毛五毛、一块一块、两块两块、五块五块、十块十块、二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五十块”等重叠说法;数词的AABB重叠式,最常见的如“千千万万、百百千千/千千百百”,还有“千千万/万万千”跟“千千万万”义同,关中方言口语里的“数+量1+一量2”式还可以重叠,例如“五个一堆”在口语里还可以说成“五个一堆,五个一堆”。  相似文献   

8.
动词的简单形式,也就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光杆动词。早在1978年,吕先生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过:“例如‘光杆动词’(没有任何附加成分的动词)的用法,这个题目就好象没有人做过。”①至今十余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不见有人着意开拓。本文试图就这方面的问题作初步探索。一、关于P(V1)句式1·1动词简单形式作谓语[本文用P(V1)来代表]句式指的是谓语由一个光杆动词构成的句式。如:①“你们出去!”慈禧太后向宫女们吩咐。(高阳《母子君臣》)1·2必须承认,多数P(V1)句式的归属是不成问题的,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明…  相似文献   

9.
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用“SD”表示“数+度 量”短语,用“X”表示SD后面单独看是形容词的部分。 现代汉语里有两类组合成分为SD+ X的结构,即二者是形同质异的:第一类结构其内部语法关系是主调关系,X是形容词,我们称这类结构为SD+X1结构,第二类结构其内部语法关系是偏正关系,X是名词,我们称这类结构为 SD+ X2结构。 SD+ X2结构中的X2到底是形容词还是名词,近几年来颇有争议,本文认为是名词。 为什么组合成分都是SD+ X,而X却有名词、形容词之分呢?这主要是由于SD是否具有指代性,而SD指代性的有无取决于对语境限制的选择(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氏文通》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竟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的“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甚至以词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架子上分格装着些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镶——相框!”  相似文献   

12.
肖木 《唐都学刊》2006,22(5):144-144
在杜甫诗中,大约没有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更能引起语言学家重视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诗歌语法形式。这种特殊的诗歌语法形式,似乎不能依通常顺序的词序组合成句,然而,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诗境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张永言《训诂简论》认为:两句应是名词谓语句,即“香稻馀啄鹦鹉粒,碧梧老凤凰枝”,等于说“此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此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极言其名贵,不同寻常。因为这样的诗句不宜用判断词,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句式。杜甫只不过把“鹦鹉啄馀”“凤凰栖老”分别倒装为“啄馀鹦鹉”、“栖老凤凰”…  相似文献   

13.
西南官话动词重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6,(11):158-160
西南官话的动词重叠主要有V倒V倒、V起V起、V着V着、V下V下、VV神等。在具体用法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趋向性,即“X”为持续标记的动词重叠式可进入动词重叠句。而“X”为词缀的,一般不能进入动词重叠句,多充当谓语、状语。每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有一定差别,但重叠手段作用于动词使这些动词重叠式在语法意义上表现出一个共性,即表“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14.
李寒寒 《生存》2020,(14):0096-0097
在日语中,“真相を知っての驚き”“安全を考えての決議”“交友関係に悩んでの自殺”“カードを使っての遊び”等的动词的连用形“て”后附加“の”名词修饰节的语法现象。本文将动词的连用形“て”后附加“の”的语法构造称作“‘Vての’名词修饰节”,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点展开讨论:1、“Vての”名词修饰节具有什么样的意义2、“Vての”名词修饰节成立的制约条件是什么3。  相似文献   

15.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7,23(3):104-108
户县方言常用白读的单音词“起”表示“起来”的意义;把语气词“呀”置于“去”后或省掉“去”字表示对趋向的疑问或陈述;北京话的“A起来、A下来、A下去”,在户县方言里一律作“A咧”;户县方言“V来、V去”式复合趋向动词可重叠为“V来来、V去去”式;户县方言的“走”字变作阴平调时表示说话人告诉听话人与自己共同趋向行为的祈使;户县方言“去”字变作阴平调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吧”。  相似文献   

16.
杨鑫鑫  赵雨潇 《生存》2020,(10):0222-0223
本文从韵律语法、认知语义学等角度对网络热词“V了个X”构式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V”的选择看,单音节动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节动词极少,少量单音节特殊形容词也可进入;(2)从“X”的选择来看,N/NP、形容词(短语)、的字短语、动宾短语都可以进入“X”;(3)从语用角度来看,这一构式中的动词不局限于庄严意义的形容词,它只选择动作简单、持续时间较短的动词。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秘密     
“先生,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一名银行行长。“两个词。”行长回答。“那两个词是什么?”记者问。“正确决定。”行长回答。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法"通常只作为构词成分出现,由"法"与其他语素结合构成的名词数量很大,其中的"法"作为名词后缀的地位是确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法"还可以作为动词后缀出现,由它参与构成的动词也不在少数.这类"X+法"式动词在形式上与"X+法"式名词毫无二致,但在句子中的区别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根据"X+法"式词在句中体现的语法特点,很容易地把"X+法"式动词与"X+法"式名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周晓林 《学术交流》2005,(7):138-142
汉魏以来,由动词虚化而来的程度副词"煞",首先充当补语,构成了"V/A煞"式程度补语句.程度补语句"V/A煞"式从汉魏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其中唐、宋、元、明时期是"V/A煞"式程度补语句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期.唐宋以后出现少量程度副词"煞"构成的状中式,元明时期仍很少见到程度副词"煞"构成的状中式,这说明程度副词"煞"构成的状中式一直没有发展.清代至现代,程度副词"煞"一般也不充当状语,只作为构词语素构成词或者熟语.  相似文献   

20.
也谈语素     
语素,一般认为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远东英汉大辞典》译作“词位”,赵元任先生称为“词素”。不管怎样称说,从语言结构角度看,morpheme应是小于wrd (词)而大于morph(有译作“形位”的)的一级语言单位,系指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结构单位。哈特曼等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就解释为“语法的最小区别性单位,即最低一级语法单位”。现在,很少有人称为“词位”。但叫“词素”或叫“语素”的则大有人在。 吕叔湘先生在汉译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一书时,将morpheme译成“语素”。吕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曾作过解释:“词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