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芦洁 《现代妇女》2013,(10):185-186
考察巴金早期的作品,发现民粹派恐怖主义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写作都产生过很深的影响.一方面,巴金塑造了众多令人崇敬的恐怖主义者形象;另一方面,他显然对恐怖主义及其行为持怀疑的态度.巴金始终思考着出路到底在哪里,却又找不到答案.本文试结合具体作品,理顺巴金的创作思想,分析巴金对民粹派恐怖主义的矛盾斗争心理,力图以一种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巴金思想及其作品,为更深入理解巴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主要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青年既是意识形态的主要承载者,也是恐怖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从意识形态视角来看,青年之所以参与恐怖主义,主要源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国内意识形态冲突这两方面动因。作为当前恐怖主义的中坚力量,青年参与促使恐怖主义呈现出智能化、年轻化和动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2005年7月7日和7月21日,伦敦相继发生恐怖主义爆炸事件;2005年7月23日埃及沙姆沙伊赫也发生了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9·11"恐怖袭击以来,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在全球掀起一场反恐大战。然而,随着塔利班政权的覆灭,基地组织的大本营被摧毁,许多基地组织成员逃往东南亚。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其地域性对恐怖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意在从地区角度,分析当代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有持续不断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东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广泛,几乎没有地区和大国幸免。分析中东恐怖主义外在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探究其内在和本质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持续性、国际性、宗教性、巴以冲突为核心、三大目标、与战乱相伴生、现代化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有持续不断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东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广泛,几乎没有地区和大国幸免.分析中东恐怖主义外在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探究其内在和本质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持续性、国际性、宗教性、巴以冲突为核心、三大目标、与战乱相伴生、现代化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东突”问题发展演变与中东恐怖主义相关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东突"问题、"东突厥"、"东突厥斯坦"、"泛突厥主义"等概念为切入点,对"东突"问题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进而阐述了"东突"恐怖主义的实质与国际因素.研究发现,"东突"问题受国内和国外因素的双重影响,是21世纪全球恐怖主义网络化、跨国化和全球化的一部分."东突"问题与中东恐怖主义存在内在关联,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恐怖主义与"东突"分裂势力之间在人员、资金和技术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反恐工作客观上要求它与南亚、中亚和中东国家合作,建立长效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多层治理机制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国家、地区和全球等层面上的治理及层面间互动所形成的治理网络。治理机制的构建速度、规模、层面和治理力度与中东地区恐怖活动出现的地缘范围、发生频率、攻击烈度等基本上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治理建制的制约因素仍然突出,主要包括治理中的大国因素、现存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对称性以及缺少全球性协调、管理和制裁的机制。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参与治理的行为主体在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上难以形成一致的单项问题治理联盟,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东突”问题、“东突厥”、“东突厥斯坦”、“泛突厥主义”等概念为切入点,对“东突”问题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进而阐述了“东突”恐怖主义的实质与国际因素。研究发现,“东突”问题受国内和国外因素的双重影响,是21世纪全球恐怖主义网络化、跨国化和全球化的一部分。“东突”问题与中东恐怖主义存在内在关联,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恐怖主义与“东突”分裂势力之间在人员、资金和技术上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反恐工作客观上要求它与南亚、中亚和中东国家合作,建立长效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国际恐怖主义阴霾笼罩全球。其“魔爪”所向之处,万千财富付之一炬,众多生命化为云烟。不久前发生的“9·11”事件,使美国遭受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严重打击,至少有5000人死亡,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过去20年死于恐怖主义活动人数的总和,成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恐怖事件。因此,许多西方媒体都将国际恐怖主义称为“21世纪的政治癌症”  相似文献   

11.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宗教名义进行社会动员,是当代全球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动员下的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恐怖主义的主导势力,并经历了三重路径,且每条路径中都表现出国际"安全阀"遭到双重的破坏和挑战。梳理当代国际恐怖主义因"宗教动员"而泛滥的路径,可以为国际反恐提供某种思路,从而消除恐怖主义进行"宗教动员"的不良后果,并优化良好的宗教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瓦哈比主义是300年前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创立的一种伊斯兰法学主张和理论.德尔伊亚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沙特和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建立政教联盟后,积极开展了旨在伊斯兰教改良的瓦哈比运动,最终导致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在现代沙特的社会发展中,瓦哈比主义为保持沙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维护沙特王室的政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虽然在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在反恐合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依旧面临诸多难题,恐怖主义活动并没得到理想的治理,甚至个别地区出现恐怖主义活动加剧的状况。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反恐方面已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瓦哈比主义是300年前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创立的一种伊斯兰法学主张和理论。德尔伊亚埃米尔穆罕默德·本·沙特和阿卜杜·瓦哈卜谢赫建立政教联盟后,积极开展了旨在伊斯兰教改良的瓦哈比运动,最终导致了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在现代沙特的社会发展中,瓦哈比主义为保持沙特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君主制,维护沙特王室的政治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沙特的瓦哈比主义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6.
叙利亚内战爆发至今,全世界多个国家的两万多名外籍武装人员参加了这场内战。从现实影响来看,外籍武装人员的参与,不但导致了这场内战冲突加剧和久拖不决,而且还助长了内战中形成的极端组织的扩张和蔓延。从潜在威胁来看,这些在叙利亚内战中接受极端主义思想观念并参加暴力武装冲突的外籍人员回国后,将成为未来恐怖主义威胁的潜在根源。从2015和2016年法国等国出现的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潜在恐怖主义威胁的端倪。相关国家针对这种潜在威胁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目前还难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V字仇杀队》是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带有明显超级英雄色彩的电影,影片根据艾伦。摩尔的同名绘本小说改编。影片自上映以来,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人公V的恐怖主义暴行和反独裁的高尚信念,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高尚的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是否能够抵消V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实施的残酷行为。答案在诸多影评中都是否定的。本文作者认为V的身份是存在一个转变过程的,从一开始的恐怖主义者,最终V转变成为了一个反独裁英雄。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需强化反恐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进入2014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仍不见沉寂,尤其是东突组织在中国昆明实施了针对平民的暴力恐怖袭击,直接震惊了国人。当前仍处于进展中的马航失联事件虽然未最终定性,却也再次提醒国际社会,“9·11”类型的恐怖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反对恐怖主义,仍需世界持久地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以"叙利亚民主力量"的身份,积极反抗"伊斯兰国"组织的暴行,实际上其构成仍然是以库尔德人为主体的单一民族力量,它在国内与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政府都保持距离,在国际上受到美俄等域外大国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虽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在反恐战争中取得了丰硕战果,然而,国际社会的同情并不能改变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本身既抑制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扩张,又破坏了中东地区现有力量平衡的双重性质。更严重的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甚至会引发地区其他国家库尔德民族的连锁反应,其所奉行的"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极端化趋势渐显,有可能成为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新源头。  相似文献   

20.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是当今国际社会与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从国家与个人也可以成为该犯罪主体;该犯罪构成要件也应当包括客体要件;主观方面应包括不可预见的目的;客观方面包括国家的不作为行为这四个方面加以认定以及从加强多边反恐条约法律规制和反恐刑事合作两方面来完善对该罪的惩治机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与法学界亟待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