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基本态势.尽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范式在全球化过程中占尽先机,但法律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全球化并不应当是西方化.哈贝马斯把其对话理论作为解决文化冲突的基本方式,这对于如何推进法律全球化极具参考价值.对话,应当作为法律全球化的路径倚赖.  相似文献   

2.
信息全球化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文化冲突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阐述了信息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协调,论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原则“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文化多元发展的一条有益原则。  相似文献   

3.
毛冷蕊 《江汉论坛》2008,(6):131-134
当代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质是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下,两种构成要素差异较大的文化体系之间激烈的对抗与斗争.由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循环作用,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必然会传递给整个社会系统,导致社会系统稳定状态的失衡.减少中西方文化冲突保障社会和谐,更需要的是降低文化冲突产生的能量,保持我国文化系统自身的相对稳定,实现文化有限流动.为此,必须保持文化核心构成要素的稳定和表层文化要素的适当流动,并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国,它的发展既促进了人类各种文明的融合和繁荣,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根源于文化的民族性,西方国家由于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在文化冲突中占有主导地位。文化冲突除了有其内在的特点外,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健 《人文杂志》2005,1(5):39-43
新儒家在儒家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与"五四"新文化的冲击而日益式微的境况下,以恪守儒家经典的方式,寻求道德本体层面上的现代意义世界的重建,虽然使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的建设得以学术上的薪火相传,但它却没有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文化,从而导致了现代意义世界重建的失败.同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对西方文化的霸权,新儒家亦未能提出创新性的文化建设策略,这样也就不能有效地回应全球化给予文化冲突、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袁清萍 《学术界》2005,(2):222-226
文化使一个群体区别于另一个群体 ,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文化的差异使得文化冲突长期存在 ,并且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民族文化、文化的动态性及亚文化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运用四种管理措施来实现文化融合以解决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这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和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彭未名  梁瑜 《江汉论坛》2007,4(3):127-129
全球化时代,不同地域、民族、宗教的文化在其发展、传播、交汇的过程中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而导致的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文化冲突与公共危机及其管理联系密切,文化冲突危机的管理有必要树立跨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人员进行跨文化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其跨文化管理意识,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化整合的概念,解读张炜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分析了书中各种人物背后激烈的文化冲突与紧张关系,剖析了形成文化冲突的深层原因,不同的文化有其内在的凝聚性和排他性.边缘和中心无处不在,而且边缘和中心逐渐成为相对化的概念.本文旨在揭示小说中体现的那种消解文化冲突与对抗,倡导文化多元共存即"你存在了我也存在了"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0.
无国界的生产和经营,并不意味着无文化的界限和差另q,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碰撞,以及文化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将成为21世纪困扰跨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羁绊.消除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应从解决对文化的认识问题入手: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认同;构建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加强跨文化培训;加强跨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汉语“言文脱节”的独特发展历程,使文言从两个途径进入现代汉语:一是历时顺序的承袭;二是共时层面的横向进入。因此,只有对现代汉语复合词中的文言词汇语义成分进行分析梳理,从历史文献中探求语素与词形成发展的脉络,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分析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意义以及理据。  相似文献   

12.
“话语权”表达的是在语言外壳背后,承载着的某个特定社会,具有特定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们(社会集团)的实际权力(利、益)要求,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政治权力(利、益),有确定的阶级内涵。“话语权”是由话语体系体现出来的。在当今世界普遍关注话语权的背景下,坚持用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话语权,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这是党和国家向学术界、理论界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与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比,可以发现汉语语法的理据性、规则性特别强,表达很简洁。汉语词素变化少,音节也少,汉语数词都是单音节,变体少,是彻底的十进位,严格遵守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数词与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更接近。能愿动词前后加“不”与数学表达式一致。汉语模拟现实世界,人名、地名、日期时间、地址的写法,遵循范围原则比较彻底,与行款一致。动补结构的语义和语法顺序体现时间顺序原则。语义语法范畴体现理据性。汉语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有主观范畴,汉语动词可以划分出“对上动词”和“对下动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河北学刊》2001,21(3):37-41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3,16(6):51-56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求是务实、爱国主义、宽容精神等。这些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崇科 《东南学术》2004,(2):162-163
周宁教授提出的"文学中华"概念颇有"旧瓶装新酒"式的新意,某种程度上也兼具了理想主义色彩.从1980年代以来,变迁着的世界华文文学的概念已被赋予了许多歧义丛生的内涵.往往在中国大陆以前的类似论述中,现代中国文学往往在此概念中吊诡的缺席,因此也难免所谓"海外"作家及学者顿生一种被区别对待的收编感.对应的是,中国大陆以外的许多类似口号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暗含了对中心,或至少是多元中心的迷恋,又有一种取而代之的类似吊诡.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纠正白人主流社会霸权话语对美国华裔的种族定型,汤婷婷、赵健秀和徐忠雄等华裔作家试图在作品中颠覆美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建立华美英雄传统。他们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解构美国社会霸权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套话,重构曾被静音、扭曲和误现的美国华裔和华美历史,使得华裔在美国争得发言权,以此填补美国历史的“断层”。这就是美国华裔学应该肩负起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六书”造字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 :在传统美学中 ,“美”的造字及会意思维 ,本身便包含着以味为美的原始审美观基本特征 ,并沿此合乎逻辑地发展出以和为美的思想 ;“美与善同意”乃造字上同源、思维方式同构之故 ;“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 ,不过是“诗”的误读或讹传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得益于形象思维 ;“道”及“意境说”则主要依据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谈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思维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即整体思维与汉语修辞的契合功能、圆融境界和流动生机,辩证思维与汉语修辞的辩证和谐,直觉思维与汉语修辞的含蓄生动,从深层的文化通约层面上把握了传统思维与汉语修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解释汉语修辞的特点和审美要求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