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问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实现世界和平的主张,首先,应以和平为基础与全世界人民团结以打击美帝国主义;其次,通过中国拥有原子弹而以军事力量的发展达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第三,通过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发展制止和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后,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所有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对列宁、斯大林的国际和平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国际和平观属于相对和平观。  相似文献   

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为苏联“赢得”一段喘息时间的传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缔结条约未能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缔结条约,苏联其实也不存在着首先陷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从条约的缔结至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存在的一年半和平时间并非因条约的缔结而“赢得”,而是苏联自身固有的和平时间总量中剩下的;相反,如不缔结条约,希特勒就极害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世界大战也就不至于提前爆发,这样苏联拥有的和平时间就不仅仅是一年半  相似文献   

5.
和平与暴力     
一 由于接连爆发两次世界大战而深受震撼的我们这几代人,犯了一个感情上的错误或者说“错位”:认为威胁人类和平、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几乎纯粹是战争,这便加强了“和平—战争”这一对对立面。于是,又是召开极其热闹和极其一边倒的(和平)大会,又是选择世界(和平)理事会。于是,为防止新战争而作出努力(有人是真诚的,有人则  相似文献   

6.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唯一根源,是发生地区战争和局部冲突的主要根源,为恐怖主义的泛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并且在许多方面威胁着世界和平的基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破坏世界和平具有深刻的根源,具有其必然性。中国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应早作打算,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和平观”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深刻思考、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理论结论。邓小平的“和平观”内容丰富、精深: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和平的终极目标是促发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和平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理论突破,体现了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形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和缓,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总的趋势朝着更加有利于和平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因而美帝国主义被迫作出了某些和平的表示,这绝不意味着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政策有丝毫的改变,这种表示,只是策略上的转变而已。实际上美帝国主义是一方面伪装和平,一方面积极扩军备战。同时,由于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党的文献的表述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和时代主题。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二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我们不同意认为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是已经实现了的世界状况的看法,这一看法忽略了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存在的严峻挑战;我们也反对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取代当前我们所处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性质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和平间歇期,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澳美经贸关系摩擦不断,外交关系徘徊波动,从总体上看迟滞了澳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随着国际局势的骤然紧张,世界和平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出于安全和联盟的需要,澳美两国最终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为太平洋战争期间两国精诚合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保卫和平力量的增长 ,70年代末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主题。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在较长时间内有可能不发生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新判断 ,纠正了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斗争论 ,提出由我做表率的世界和平发展论。据此 ,他为我国重新确定了以十个“不”、十个“互”、十个“和”为要点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2.
1944年,来自45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小镇,探讨导致当时正处于白热化的那场世界大战的经济原因。与1919年时在巴黎和会上的前辈们不同,他们的设想是不仅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要确保和平。  相似文献   

13.
(一)维持和平与防制战争全世界各国人民谁不希望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之中呢?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将其人力物力财力用之于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促进人类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呢?!令人叹息的是:国际社会中往往有一些争端得不到和平的解决而动用干戈;而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又经常用战争进行掠夺和侵略。当代人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八千万人丧生沙场;从第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又陆续爆发局部性的战争约三百场,牺牲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九年九月,英、法、美各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是与世界和平和战争问题密切相关的一项重大政策,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直接、间接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力争避免或推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九年九月,英、法、美各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是与世界和平和战争问题密切相关的一项重大政策,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直接、间接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分析国际形势,力争避免或推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进入冷战结束后的多极化时代,在两极争夺引发世界大战的危险减小的同时,各种地区动乱和武装冲突却大幅度增加。当今时代的国际冲突具有不同以往的原因和特声、,也形成了新的制约机制,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冲突是今后国际关系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战争与和平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牵动当代国际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防止战争和维护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邓小平同志把和平问题和经济问题并列为“当今世界全球性的”两个“战略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四十余年,虽然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而且局部的地区性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但是,世界大战终于没有打起来。世界至今已经赢得了四十余年的不稳定的和  相似文献   

18.
一、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和平与战争的反复交替构成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除了少数别有用心的好战分子,对广大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恐怖死亡、瘟疫流行……它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灾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次地区性的大小战争,还有恐怖主义者制造的数不尽的暴行,和平成了人类绝大多数儿女最朴实的追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中国著名诗人绿原写过一首诗《小时候》: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压迫者、剥削者和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它们的激烈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对此必须有所准备。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目前,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这对于我们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否将引起新的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危机更加深刻和频繁,促使帝国主义固有矛盾不断激化。而且一场大危机的到来,总会酝酿着一场新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国际战略理论 ,其内容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已形成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一国两制”与“共同开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