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晶 《学术交流》2012,(6):64-67
婚姻自从诞生之初,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的结合体,婚姻从古代至现代的演进过程就是财产性因素与伦理性因素相互分离和指引过程。伦理性因素作为婚姻固有属性,不断从财产性属性中分离实现独立,并不断地指引婚姻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追求,而财产性因素从家庭所属走向个人所有,进一步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人格独立的双重性契合,推动了婚姻价值向实质性公平迈进。特别是《婚姻法解释》(三),以尊重个人所有权为前提,倡导婚姻财产归属与分配合理性与公平性,逐渐褪去婚姻爱情中的物质追逐,还原人类感情质朴本真色彩,无疑是当下对婚姻家庭价值选择、实现从形式公平到实质公平追求理想的最好指引。  相似文献   

2.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 ,但他们对爱情的期望更高 ,观念较开化 ,再婚机会更多 ,故在感情危机时会更多地中止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3.
凑合婚姻是不可忽视的婚姻现象所谓凑合婚姻,是指现实的婚姻关系的维系主要不是以男女双方感情上的互爱为基础,而是基于经济的道德的等其他因素的考虑,甚至完全依赖于其他因素。凑合婚姻最突出的标志是婚姻与爱情分离,这种分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缔结婚姻时,就是由感情外的因素决定的,以后也一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二是婚姻之初有一定感情基础,以后出现了淡化或恶化,形成了婚姻与爱情的分离;三是由于某种原因,婚姻与爱情的分离表现为单向型爱情,一方是爱的痛苦,一方是不爱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千万年来,人类以矫健而沉重的步伐,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跋涉终于走出了蒙昧时代的群婚,走出了野蛮时代的对偶,寻求到了一种最佳的婚配方式:即建立在自由、平等、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为保障这种婚配形式的稳定,社会便制定出各种规则,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婚姻这股强大的电流沿着一定的线路而接通阴阳两极。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转型期婚姻质量研究”上海地区的资料,对构成现代婚姻质量的各种复杂因素作了结构性的分析。文章提出,爱情、理解和责任是构成现代婚姻幸福的三要素,并根据婚姻关系中夫妻爱情与子女亲情呈反比的统计曲线图,揭示了正确协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婚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性、婚姻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再思考和研究,认为:性不仅是一种自然属性,更是一种社会属性;婚姻的核心是男女互爱为基础的性关系;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则是婚姻发展的必然结果。性对婚姻和家庭的建立与稳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婚姻暴力发生频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始介入婚姻暴力事件。暴力不仅损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破坏了家庭的安定和谐,而且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由于引发婚姻暴力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各种伦理难题,专业人员要仔细考量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李玲芬 《社会工作》2009,(10):17-19
随着婚姻暴力发生频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开始介入婚姻暴力事件。暴力不仅损害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破坏了家庭的安定和谐,而且对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由于引发婚姻暴力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各种伦理难题,专业人员要仔细考量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曾几时,人们把婚姻的目的看成是传宗接代,完全撒开或者无现男女的感情,以致于使许多婚姻没有爱情基础,仅存生殖功能。这种以生殖为唯一目的的婚姻现不符合婚姻的真正本质,因为婚姻是男女基于相互倾慕的爱情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因此,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作为女性来说,要把握住自己的婚姻质量,不仅需要婚姻的缔结是双方发自内心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相互倾慕,是相爱双方之间互爱的一种结合,更需要在婚后不断地调适和完善自己,以便使夫妻感情融洽并能够经常给爱情充电,不使爱情悄然萎缩乃至干枯。爱情的持久和婚姻的美满不是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0.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爱情、婚姻、家庭丰富的内涵和完美,对爱情、婚姻、家庭这个古老而又重复,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总想弄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为此,试想借鉴一些已有的理论来建立爱情、婚姻、家庭各自的三角形理论和三者相互组合形成的锥体理论,来分析、解释爱情、婚姻、家庭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悲喜结果。一、爱情三角形理论关于爱情,美国的罗伯特·舍恩伯格和埃尼·贝尔建立了爱情三角形理论,把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为情爱、性爱和建立持久关系的能力。等边三角形象征着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总是将情爱、性  相似文献   

12.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确认的夫妻关系,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的经济生活为纽带而组成的集属团体。我国社会主义的婚姻家  相似文献   

13.
影响婚姻基础的社会因素很多,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物质生活条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恩格斯所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起着阻碍作用,致使恩格斯所指出的“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的婚姻一时还难以完全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影响婚姻基础的因素最初总是表现在一定的择偶方式上,它给本来十分自然的两性结合添上了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自从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以来,择偶方式出现了包办、买卖、经人介绍、自己结识四  相似文献   

14.
王淑芹 《社会》2004,(10):46-47
面对当代社会,爱情呈现的"疲软"、婚姻的"频变"现象,引人思省的不仅仅是婚姻的"社会性故障",还有婚姻本身的二维性。 婚姻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在婚姻问题上,有些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爱情基础,而忽视了婚姻自身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婚姻的责任。人们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于是使得出结论:爱情是婚姻的唯一支架。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婚姻实践上的某些失误,与这一片面理解恩格斯的原意的观点很有关系,应该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2008,(12):68-68
爱情是婚姻的前提,但不是基础,因为爱情很脆弱。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是一部由李亚鹏和苗圃主演的,探讨当代男女婚姻生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故事的核心是"相爱容易相处难",情节几乎涵盖了当代婚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血缘、夫妻忠诚、婆媳关系等,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从婚姻初始的挣扎,到婚姻困境中的大彻大悟,并最终走向融合的一次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婚姻介绍,就是帮助当婚男女择偶。所谓择偶,就是俗称的找对象。近年来,有人感到我国青年也有择偶的问题,因此极力建议开设婚姻介绍所。但调查主要几个介绍所开办两年的情况,成功率大约在2%。人们感到疑惑,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呢?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还需有一段实践才能作答,我们不能姑妄言之.但是,婚姻介绍所既是帮助人们择偶的机关,那么对它的评价就离不开对择偶问题的分析。择偶,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当婚男女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婚姻应当建筑在爱情之上,还是共同的职业兴趣之上,还是对方的经济条件之上,当然,全部吻合最好,但如果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这可以称为当婚男女的“婚姻价值定向”。第二层,则是技术性问题,这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偶”,实现自己的价值定向。这两层意思看似相对独立,实质上是密切地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析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爱情与婚姻问题,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最热门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由于这个话题的普遍意义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切近,似乎人人都有无可争辩的发言权,无论是社会贤达的看法、专家学者的观点还是寻常百姓的见解,都有其成立的理由、存在的价值。然而,见仁见智,众说纷法,毕竟平添了人们的困惑和迷茫。如何评判时下一些流行的议论、观点,无疑是爱情和婚姻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时下有关爱情和家庭婚姻问题的流行观点自80年代以来,有关爱情和家庭婚姻问题的各种议论中,较为突出的流行观点是:──“浪漫爱情与中国人无缘”;…  相似文献   

19.
曹伟峰 《社科纵横》2013,(1):102-105
本文通过对北欧国家对同性恋群体婚姻合法化历史进程、基本权益问题及其背后观念变化的考察,梳理同性恋运动(包括LGBT[1])及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后的人类普遍人权、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与人道主义线索,为中国应对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爱情伦理的建构和爱情伦理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伦理包括婚前求爱伦理和婚后维爱伦理。爱情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爱情伦理的道德规范是平等互爱、忠贞专一、宽容大度、健康纯洁和沟通分享。实施爱情伦理教育,对于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女性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