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认识法的本质,法学界不少同志认为,只用阶级性来解释法的本质是不够的,法还有非阶级性的一面。陈学明的《法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文(《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即持这种观点,但不同意把一部分法说成只有阶级性,而另  相似文献   

2.
<正> 法的阶级性和法的社会性是学术界争论较大的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即使在阶级社会,也并非全部法律都带有阶级性。有一部分法律是很难说有什么阶级性的”。得结论说,有的法律是有阶级性的,有的法律则是有社会性而无阶级性的。(《法学杂志》1984年十期《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根本问题。迄今为止,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有诸多不同观点,其中阶级性是所有主流观点的核心。在紧扣阶级性分析本质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不仅要体现其阶级性的一面,也要体现其社会性的一面。在具体如何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上,存在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之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极少数长期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公开宣扬法律无阶级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性是法的唯一本质属性的正确论断。说什么“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只有社会性而无阶级性。”如果承认阶级性,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曾几何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公然大肆攻击以宪法规定为最高表现的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使早已定论的法的本质再度变得扑朔迷离。“平暴”斗争的彻底胜利,为我们拨开了笼罩在法字上的阴霾。  相似文献   

5.
<正> 人性,不仅是文艺理论的核心,而且是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本质。几千年来,有关人性的论述观点实在繁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种: 一是自然性说。认为人性就是:“食色”、“生物性”、“动物性”、“人的自然性”、“人类自然本性”…… 二是社会性说。认为人性就是:“善”、“恶”、“人的世俗德行”、“人的阶级性”、“人的社会性”…… 三是自然性和社会性混合说。认为人性就是:“人类自然本性和阶级性”、“人类自然本性和社会性”…… 研究人性的方法也不一样,有人用“异化复归法”、有人用“遗传学”、有人则用“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中国化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进路和逻辑.其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中国确立和建构,注重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邓小平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发展与转型,注重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与社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突出人民利益性;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建立人本法律观.其理论进路为:在坚持中发展和创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由注重法的阶级性转向注重法的社会性;法的终极追求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其理论逻辑为:逻辑起点和终点是人;逻辑展开是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利益;逻辑结构包括根源本质、功能本质和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自由论的基本思想,着重说明自由是一个集历史性、客观性和社会性(其中包括阶级性和非阶级性)于一身的总体概念,供学术界探讨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家问题,在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都是从它的阶级性方面来进行论证和说明,把国家起源归因于单一的阶级因素,把国家本质概括为纯粹的阶级统治,把国家职能理解为实现阶级统治的职责和功能。本文认为,把阶级性看作是国家的唯一属性,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也不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史实。这里试就国家的社会性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国家起源的社会性因素在国家起源问题上,通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代表性论著,不难发现,他们固然强调阶级矛盾是国家产生的重要原因,并作出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的著名论断。但是…  相似文献   

9.
任何类型的法,都是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与利益的集中反映和最高体现。这就是法的本质。所以说,法的阶级性是法的根本属性。法的共同性,只能存在于各个阶级法的特殊性之中。各个阶级法的共同性即阶级法。 法的本质属性中所包含的强制性、规范性、社会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续承性等等,都与法的阶级性有关,都是法的共同性的表现。法的共同性中  相似文献   

10.
法的本质属性问题,从来就是法学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对它的不同解释和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区别之一。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对立社会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是具有阶级性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少人对法的阶级性提出质疑,推断出所谓法的非阶级性。鉴于此,本着繁荣社会主义法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学观点,本文拟对法的本质属性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对人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有人认为,人之为人,不仅在于他的社会性,而且在于他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持论者都把自己的观点称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观点,并且是深刻地包含在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为了弄清对此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仁”。对于“仁”,孔子作过多种解释,但最能说明孔子仁学本质的,是他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这两个命题。为了探讨“仁”的本质,特对上述两个命题进行剖析。一、什么是孔子所认为的礼之本“克己复礼为仁”这个命题源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对其得意弟子颜渊的答问。后来,这一命题成为人们引起争论的议题。争论的中心是“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这一问题才能理解“仁”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也才能对“仁”的本质作出符合事实和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自然科学领域,大家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自然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性。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持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同志坚持认为,既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再研究 ,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社会性是人的个体本质 ;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就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正> 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是法学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对活跃法学理论领域的气氛,促进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阶级性是法的主要的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就某些真理有阶级性的观点作出新的论证。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首先应解决方法论问题,即从什么角度、在什么范围内与在什么意义上去规定和论证真理有阶级性或无阶级性。换句话说,不管人们对真理有无阶级性持什么观点,首先必须有一个讨论问题的共同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至今尚未统一认识,争论的焦点是,在社会领域内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我认为在社会科学的真理中,凡是不与任何阶级的利益相冲突,可以为一切阶级服务的,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具有阶级性,反之则具有阶级性。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 什么是真理的阶级性?我认为,所谓真理的阶级性,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有一部分真理,既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某一个特定阶级的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的角度审思法治,法治是法的理念与实践的统一,是应然与实然、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社会性与阶级性、公平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苏州召开的全国高校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是法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在学术自由和讨论自由基础上,着重就法的概念、法的本质属性和法律实施保障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关于法的本质,会上主要分两种意见。一类意见认为:①法是阶级社会中特有的现象,只有在阶级社会中存在法;②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同资产阶级民主和其它民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有没有阶级性?围绕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认识不同,意见不一,学术理论界观点对立,争论不休;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更是谬论百出,恶语连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解决民主本质问题,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反击自由化思潮,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种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民主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