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政治参与对农村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 ,不断拓宽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使农民利益的表达制度化、有序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尤其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提高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 ;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要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民问题,长期都是困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表明我国农村利益冲突严峻,其根源在于基层政治体制存在缺陷,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缺位。在传统利益格局已经打破的乡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基层政府失政于民、执行人本政治的主体缺失,非政府组织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路径缺失,农民主体性参与政治的意识缺失。为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建设以及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教育机制建设,促使农村以人为本政治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问题、障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已取得诸多方面的突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农民的参与意识淡漠、参与层次和能力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趋势等。而制约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发展的则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等四方面的障碍性因素。基于此,我们需要在农村地区加速经济与社会转型,积极构建公民文化,提高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制度,加快制度创新以促进农民政治参与能够在新的世纪达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政治参与。通过对浙江农村地区有关行政村的实证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村民自治的法治程度不高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民的整体政治参与水平和参与积极性等均待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而且要不断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期,农村基层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农民政治参与途径还不够健全,因而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可避免,这是一种体制外政治参与的表现。我们党要更加注重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际的民主权利;积极努力弄清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目的在于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制度化建设并引导农民进行适度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新农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勇  周先进 《理论界》2006,(1):119-120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领域的自由选择和独立地位日益增强,以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为主要方式的农民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质量不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宗族组织和地方黑恶势力的干扰等问题。要真正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政治教育,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严厉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限制宗族组织对农村政治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基础;完善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达到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全面铺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群众日益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他们更加关注切身利益,表现出更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通过县级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农民政治心理的培养,形成与农村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应把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视野移到人的主体上来,把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以保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政治参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现为 :①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也为政治文明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②维护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环境 ;③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但与此同时 ,农民的政治参与条件也在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等方面形成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障碍。因此 ,要从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以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大国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民提高法治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还能显著改善农村的政治与经济面貌,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当下农村基层法治民主建设仍旧存在不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水平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转变农村政府的职能、全面落实普法教育工作、推动民主法治村建设、搞好农村综合治理,从而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制约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智力、组织因素,必须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方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地表达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提高其政治参与的质量,达到参与的预期目的。夯实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搭建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培育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政治意识;营造农民有效政治参与的组织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在建设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应建设农村的政治文明。然而当前农民的政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萍 《学术论坛》2012,35(11):40-43
苏北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对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当前苏北农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加快苏北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其中政治现代化还有待于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热心参与。所以农民政治心态现代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及其农村这块阵地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农民与传统中国农民相比较,政治心理现代化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不足,需采取措施促进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兰州学刊》2006,1(9):164-166,55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先导,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农村政治文化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文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嬗变,其特点是现代公民文化的因子正在萌发和成长。但同时一些消极、滞后的传统政治观念尚未完全消解。这使得当前农民政治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重性。加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农民的政治文化完全地、普遍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比以前增强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这里所说的农民政治参与是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投票选举、诉讼等形式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并试图影响各级部门决策的行为。 一、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是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政治状况发生变化的一种必然反映。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论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路径--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国家单向的强制关系,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的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也就成为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最佳途径也就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政治参与.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与农村社会互动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还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有大量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的存在.这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来使农民政治参与健康地发展,促进国家与农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成因及推进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学庆 《中州学刊》2008,(1):141-145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设施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组成部分,又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仅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阻碍了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必须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城乡统筹两个分析视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推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反对城市化、抵制现代化和抗拒市场化,而是将农村区域置于与城市区域同样的政策框架之下,将农民作为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待遇的国民对待;关键在于城乡公共产品的统筹供给;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联动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农民的参与,建构需求主导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