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昌方 《老友》2009,(4):25-2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馍头"。《红楼梦》中这句话,道出了"人生必老,老而必死"的自然规律。然而,如何面对这个"土馍头"——人死了"后事"咋办?如何安葬?却反映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正到了冬季,一些老胃病容易复发。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那么,这"胃寒"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穿有很多人,特别是女性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比一般人都怕冷。这是"穿得寒"。暖胃小秘诀:冬季昼夜温差大,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被。每天用热水袋捂一下胃部,或者在睡前用热水泡脚驱寒气。有条件的,还可用艾条灸足  相似文献   

3.
现在青年人追时髦赶新潮,妻说咱也追也赶。头发白了咱去染,时兴戴发套咱也买。咱们老年人,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真情地"疯"一回,又何尝不是件美事呢?这两年夜生活时兴去舞厅"嘣嚓嚓",还爱玩卡拉 OK 亮亮歌喉。老伴是个好动不爱静的人,她早巳耐不住了:"咱们也要去卡拉 OK歌舞厅疯一回。"我想,人一老手舞足蹈决非易事,至于唱通俗歌曲,也得从头学起呢。"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流传着的不少俗语,如:"腰带宽,寿命短"、"胖人气虚"、"千金难买老来瘦"等等,似乎都对胖人有"成见"。那么人胖了真的比瘦了容易患病吗?老人是否应该越瘦越好呢?医学专家认为,这些俗话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完全确实。俗语中的道理与误区"老张你又长肉了?小心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哦。""人老了还是瘦点好,那样身体会轻便些,也不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人老矮三分”,这句话确实有科学道理。据统计,从30岁到90岁,男子身高平均缩短2.25%,女子缩短2.5%。人老了为什么会变矮呢?主要是由于骨萎缩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07,(3)
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为啥人老先老脚呢?这是因为人的四肢与大脑及全身的脏器有许多联系。通过腿脚部的锻炼,可有效地延缓全身的衰老。在这里谨向诸位介绍我常做的几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腿脚养生操:  相似文献   

7.
问:我患上了口腔溃疡,朋友推荐说西瓜霜含片治口腔溃疡效果很好,但是用了几次,溃疡却反复出现,总不见好,这是为什么呢?答:提起口腔溃疡,不少人深受其苦,因为它让人吃也吃不好,嚼也嚼不香。"老溃疡们"为了对付口腔溃疡,经常会备有西瓜霜含片,发生溃疡就含一片。中医认为,溃疡也  相似文献   

8.
晓红 《新天地》2012,(7):6-7
笔者有一次到安徽省人大机关家属院,随着一位慈祥文雅的老人一同爬上5楼。她背着一包废旧报纸,上楼有些吃力。笔者问:你何不把这些废纸扔下呢?潜台词是:"这些废纸换不了几个钱,不必那么节省吧。"老太太说:"不行,我还要给孙女买文具呢。"后来才知道,她正是安徽省人大机关工会主席张景兰,她认下了六百多位山沟沟里的"穷孙女",工资不够,只有靠捡垃圾补贴。笔者表示敬佩,她说:我是老党员,现在生活安定,有吃有穿的,多做点事算什么呢?笔者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看似文弱的张景兰,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相似文献   

9.
老夫老妻,爱在何方?这是老伴住院时,在病房给我出的题目。我说:"人老了有什么爱可说,有什么爱可写?"老伴说:"咱们走在一起快十年了,  相似文献   

10.
骗母计划     
《社区》2007,(21)
"妈,中午我到你那儿吃饭!"上午10点半,老钱在办公室里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旁边的同事小刘当即瞪起了眼睛:"老哥,咱们不是约好中午一起去拐角那家饭店吃火锅吗?你咋又变卦了呢?"老钱冲小刘一笑:"没变卦,火锅照吃!我这是骗老妈呢!"  相似文献   

11.
唐义 《老友》2014,(4):44-44
正我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刚退休那阵,我心中极其失落,感觉人老了,不中用了,整天郁郁寡欢的,去医院检查还发现患有"三高症"和脂肪肝,这更让我忧心忡忡。后来家里添了小孙女,我整日忙着带孩子,忘却了空虚,也忘却了自己的病。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小孙女上幼儿园了,家里又空落落的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刚退休那会,感觉无聊、郁闷,不知道该怎么打发闲下来的日子。一天,一位老友来电话说:"老唐,你在家干吗呢?  相似文献   

12.
史文 《华人时刊》2012,(6):62-63
大街上,碰到问路人问"大姐,XXX怎么走啊?",不假思索地告诉对方行走方向,心中反问:我有那么老吗,怎么叫我大姐呢?上街购物,与卖家砍价半天,终于将目标购入囊中,结果"小姑娘,你好厉害!这次生意我没得赚的!"我心里反问:我有那么小吗?家中电话响起,传来"阿姨!XXX在吗",心里再次问自己:都被人叫阿姨了。原来称呼对我这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肖芸 《新天地》2011,(2):36
"愤老"是一个新名词比如,儿子穿着新潮,回家后仍陶醉于自己在街上的回头率时,"愤老"看后就会很生气:"这毛衣怎么这么短?里面长了这么一大截?"儿子说:"你不懂!""愤老"嘲笑道:"什么我不懂?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下次这样不准出门儿!"  相似文献   

14.
文豪 《新天地》2012,(5):34
"拼车一族"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可是,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拼老",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我有两位发小,都姓王,都是丧偶,都年近七十了。他们说,城里有"拼车族"、"拼房族"和"拼饭族",我俩就来一个"拼老族"吧。  相似文献   

1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生前曾在日记中写道:"学习刘思乐,甘做革命的‘螺丝钉’。"那么,刘思乐到底是什么人呢?原来,刘思乐就是当年在沈阳军区和雷锋齐名的"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在是河南省孟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5月20日,笔者在孟州市会昌办事处家属院里,采访了这位老模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作文的原点?"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很显然"心声"、"情动"就是作文的原点。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以致作文教学成了每个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如何跨越这条鸿沟呢,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一、要让孩子作文有真意叶老说过:"要让我们的孩子诚实地说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注:此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2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400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鹦鹉部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800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种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价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它有自己的品牌,它们相信它、崇拜它”。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14,(9)
正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OO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国内著名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张田 《北京纪事》2013,(3):97-98
<正>遗留下来的老北京歌谣,除了在语言上体现了老北京特有的文化特色,另外在内容中也留下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与乐天向上的北京精神。如这首流传广泛的《过年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眼看就到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坐一宵,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歌谣不仅概括了老北京人从腊月初八到过年时的整套民俗,而且还使用了数板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5,(1):35
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不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国内著名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终于发现了神奇而科学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新疆的和田……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里很多百岁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