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老年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各项舒适度指标。方法选择36例近期在我院进行妇科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调查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后各项舒适度指标,并与37N同龄、同期住院和进行相同手术但未接受专项护理的患者比较。结果专项护理组术后主诉分级法疼痛分级、睡眠指数、腹胀发生率和舒适度分级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接受专项留置尿管护理老年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有较高等级的各项舒适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品管圈在降低留置尿管漏尿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用品管圈的方法以"降低留置尿管患者漏尿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3.2%降低至实施后的5.7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漏尿率,同时创造圈员团结合作及学习的氛围,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与传统拔尿管方式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50例留置导尿男性中老年结石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尿道疼痛状况及拔除尿管时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2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2.72±10.819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18.32±29.310h,拔除尿管患者不舒适患者有1例(4%),首次排尿无疼痛和轻度疼痛患者为17例(68%),试验组无尿潴留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72±10.208岁,留置尿管时间为120.24±23.74h,拔除尿管不舒适患者有5例(20%),首次排尿无疼痛和轻度疼痛患者为12例(48%),对照组有4例尿潴留患者(16%)。两组比较单因素分析示年龄(P=0.505)、留置导尿时间(P=0.800)无统计学差异;拔除尿管患者舒适度(P=0.028)、首次排尿疼痛程度(P=0.036)、尿潴留(P=0.01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普通拔管方式,新型拔管方式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首次排尿尿道疼痛状况,让患者拥有更加舒适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临床工作中在护理老年瘫痪女患者或者是女性尿失禁患者时,多采用留置导尿,而家庭护理此类患者时存在诸多麻烦。由于女性尿道短,不易于接取尿液,尿液往往渗漏到床上,患者的臀部及骶尾部长期受尿液的浸渍和便器摩擦,极易发生褥疮,而且家庭中留置尿管也极易因护理不当发生泌尿系感染。笔者在护理此类患者时,自制了一种简易接尿器,通过临床实践,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及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153例,对入选对象进行了"发生尿潴留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是否发生尿潴留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53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者47例(30.72%),对照组为未发生尿潴留患者106例(69.28%)。发生尿潴留组和对照组常见危险因素指标比较中,老年尿潴留组的平均年龄、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过长手术时间、过多术中出血、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龄大、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时间长及出血多、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都为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导尿管气囊注水量与漏尿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呼吸内科留置导尿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住院患者78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对照组患者常规注入5~10ml,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后7天、14天及21天内漏尿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导尿后14天及21天内,治疗组发生漏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留置导尿1周内,两组发生漏尿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导尿管气囊注水量15~20ml相对于注水量5~10ml,能明显减少漏尿的发生,特别是留置导尿时间较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发生漏尿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本院所收入并留置导尿管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用作研究对象,其中出现漏尿的患者有20例。对20例留置导尿管时发生漏尿的患者均开展对应护理干预,统计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20例患者接受对应护理干预后,75%患者的漏尿获得有效控制,25%患者的漏尿减轻;90%的患者对护理干预效果满意,10%的患者对护理干预效果不满意。结论对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的脑血管病患者开展对应护理干预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各种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300例肿瘤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结果发生PICC相关性并发症38例(12.67%),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影响留置PICC导管并发症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培训提高置管水平、实施PICC健康教育、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也能避免其他各种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84例老年尿路感染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84例老年男性尿路感染患者,复杂性尿感占87·5%。易感因素以前列腺增生、留置导尿、肿瘤、糖尿病为主。尿培养阳性患者致病菌主要为G-杆菌,占76·6%。痊愈者47例,复发率17·85%,死亡12例。结论老年男性尿路感染以复杂性尿感为主,基础病多,感染诱因复杂,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感染的菌种复杂,因此强调对老年男性尿路感染要加强尿液检测,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去除诱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合理治疗剂量,这是治疗老年尿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轻插尿管给前列腺增生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插尿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6例择期手术前需插尿管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插尿管前分别取八髎穴、中极、归来、太冲及三阴交穴,用大拇指腹揉按穴位各100下后,用针管滴4ml利多卡因胶浆于尿道口内,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尿管插入尿道10cm,再将6ml利多卡因胶浆通过尿管注入尿道,2min后再继续插入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插入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疼痛反应的发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置管主观感受及满意度等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明显疼痛现象,一次成功率高,无恐惧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加利多卡因胶浆可明显减轻患者插尿管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针刺联合应用对老年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老年早期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常规处理,对照组行中药内服和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尿管留置时间、术后1月、术后3月膀胱残余尿量,及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26/45),P=0.023;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02,术后1月、术后3月膀胱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无力、小腹坠胀感、腰膝乏软、精神倦怠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和针刺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老年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取的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1.1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3.4小时。术后血糖10.11±2.79mmol/L,高于空腹血糖8.14±2.02mmol/L(P0.01);手术时间在2小时内者16例,术后血糖10.06±3.24mmol/L,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26例,术后血糖11.46±3.73m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42例患者中仅2例因脂肪液化致伤口愈合不良(4.76%),予以局部消毒换药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妇科患者,调整围手术期血糖相对稳定、控制感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改善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97例,入选患者按来院时间随机分为训练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我科宫颈癌围术期常规护理,训练组另行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术后尿潴留表现相关指标。结果训练组发生尿潴留例数、尿潴留患病率、留置尿管天数及术后首次残余尿量各类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围术期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宫颈癌患者各类术后尿潴留表现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段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加速康复外科(FTS)路径护理的56例患者为试验组,而予以常规护理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Meta分析旨在探讨体位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腔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原则,电子检索国内中文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4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36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其中体位干预组181例,常规对照组181例。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总量,置管天数和住院天数。文献汇总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对照组患者,体位干预组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总量明显减少(SMD=-82.04,95%CI=-119.39~-44.69,P<0.001),术后置管天数(SMD=-0.52,95%CI=-0.78~-0.27,P<0.001)和术后住院天数(SMD=-0.45,95%CI=-0.74~-0.17,P=0.002)均明显缩短。结论体位干预有利于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腔引流,缩短引流置管时间,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经验,为临床老年患者输液提供借鉴。方法对经上臂静脉置入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89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从导管置入长度、留置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51%,导管置入长度为25~30cm,留置时间为13~44天。其中穿刺点渗血2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例,1例因抢救无效于第13天死亡,其余均使用至疗程结束。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置入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舒适度高,在老年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输注、长期输液等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内感染(PPI)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沈阳市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55例,对他们进行了"PPI常见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PPI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55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PPI者71例,患病率为45.81%。PPI组的吸烟指数、既往呼吸疾病史例数、合并糖尿病例数、中央型肺癌例数、术前KPS评分、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全肺切除术例数以及手术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和留置引流管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吸烟、既往呼吸疾病史、糖尿病、中央型肺癌、术前KPS评分、术前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以及手术、使用呼吸机和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均可能为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PPI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行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术后不留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C组由中心静脉行肠外营养。对比三组干预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情况、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时期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12. 933,3. 755,15. 962和7. 132,P 0. 05); B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8. 873,2. 874,12. 016和3. 769,P 0. 05); C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7. 187,2. 635,11. 837和2. 984,P 0. 05);各组治疗后ALB,TFN,PA,Hb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5. 172,1. 957,2. 737,3. 172,P 0. 05);组间行SNK-q检验两两对比结果显示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A、B两组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在拔除引流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显示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1. 352,4. 978和3. 873,P 0. 05);而进一步行两两对比显示A、B两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 0. 05),A、B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肝功能异常、低钾血症、低血糖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 157,0. 478,2. 736,2. 384,4. 098,2. 893,P 0. 05)。结论胃癌根治性术后应早期行肠内营养,其可促进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同时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患者机体状况的恢复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行不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早期肠内营养虽在机体恢复上与留置空肠营养管无明显差别,但其可减少患者痛苦,临床简便易行,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开通静脉通路是首要的护理措施,而危重患者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组织灌注不足,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静脉通路的建立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支持中显得十分重要。我院ICU应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留置针对抢救时输入血管活性药物采用穿刺颈外静脉置管输液,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穿刺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参与式的健康管理教育,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教育方式,干预后采用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这两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管理的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长期静脉治疗的质量,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