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分为中危组29例和高危组21例。结合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药物联合非药物干预控制血压。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舒张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SBP和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中危组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26/29);高危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0%(17/21)。随访期间,患者血压控制良好[SBP/DPB控制范围(130~140)/(85~90)mm Hg]。结论老年高血压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同时制定非药物治疗方案平稳降压,以达到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分析铁岭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前往铁岭市清河区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4例,对照组选择同时间来我院诊就诊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指标。结果高血压异常表现形式指标比较中,老年高血压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增大、晨峰现象例数均明显多于青年高血压组,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杓型现象明显少于后者(P<0.01,P<0.05)。高血压危险分层及病情分期指标比较中,老年高血压组中3级高血压、高危及极高危分层例数均明显多于青年高血压组,而1级高血压及低危分层例数均明显少于后者(P<0.01,P<0.05)。结论铁岭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单纯收缩期为主,脉压差增大,病情分期及危险分层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仔细研究了现有档案分级管理及分级鉴定的相关论文和著作的前提下,针对档案分级鉴定这一新形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分级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分级鉴定的概念,认为以馆藏永久档案为分级鉴定对象是比较合理的,并始终以档案价值为分级鉴定的核心和落脚点。根据档案学的基础鉴定理论提出了档案分级鉴定应遵循的原则。参照了文物分级鉴定、民国档案分级鉴定和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等,提出了档案分级鉴定的相关标准。最后结合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对分级鉴定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分级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体检查出颈动脉斑块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总体来说,颈动脉斑块有以下四种处理措施: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体育锻炼,清淡饮食,减轻体重。2.控制高危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3.药物治疗:在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是软斑、不稳定斑块患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均需在医生要求下使用药物治疗,将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可阻止斑块的进一步发展、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相关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及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对黄山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经住院明确诊治的42例80岁以上高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性房颤33例(78.6),持续性房颤5例(11.9),阵发性房颤4例(9.5)。患高血压22例、心衰19例、冠心病1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和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大都具有一种以上中危因素和或高危因素,35例患者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华法令治疗为0,4例患者存在抗栓禁忌证,3例患者放弃抗栓治疗。高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高,因心衰致死率增高。结论慢性持续性房颤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特征,老年房颤同时伴有多种相关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衰、冠心病是高龄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因素,老年房颤常有多个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率高,但华法令抗凝治疗率低,应针对个体选用合适有效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对≥60岁老年人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随机选取2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性干预1年,包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药物治疗的指导、生活行为干预、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结果对2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综合性干预1年后,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干预后生活行为与干预前比较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复查率、规律服药率和控制率由干预前59.17%、42.50%、21.67%上升到干预后84.17%、71.67%、55.8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性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防治是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防跌倒警示标示,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促进护理安全。方法将2012年1~12月份,住院患者年龄≥65岁的17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将2013年1~10月份住院患者年龄≥65岁的172例作为观察组,科室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由2名高年资护士专职负责。采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应用红、黄、蓝、绿不同颜色的防跌倒警示标示放在患者床头一览卡、患者住院一览表,患者常用物品,外穿衣服上进行醒目标示,并制定标准化防跌倒护理流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防跌倒警示标示有醒目的警示和提醒作用,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跌倒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钠膳食干预对北方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M)检测结果。方法连续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低钠膳食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我科高血压病常规治疗,低钠膳食干预组另行低钠膳食干预(宣教低钠膳食重要性、发放盐勺及讲解使用知识、用3天膳食盐调法统计盐摄入量、进行个体化膳食干预),入选时及1个月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入选时动态血压指标检测中,两组患者mSBP、mDBP、dSBP、dDBP、nSBP及nDBP检测值分布接近(P0.05),1个月后膳食干预组的上述各血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选时及对照组同期检测结果(P0.01,P0.05)。结论低钠膳食干预可明确改善北方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联合胸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入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入组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治疗前给予动态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同期另3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给予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用药及护理。1个月后患者回院随访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评价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降压效果显著,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胸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诊疗中,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服药时间,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治疗干预,降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对身体器官的影响,指导及规范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用药.方法1.回顾性调查西院药局2003年1月~9月49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及用量.2.调查分析2003年6月1日~30日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方案及使用频次.结果1.2003年1月~9月西院药局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金额占药物总额的7.11%,用药金额排在前三位的是络活喜、拜新同、倪福达.2、2003年6月212份出院带药处方中含降压药物的117份,其中单独用药62例占52.99%二联用药35例占29.91%;三联用药15例占12.82%;四联用药4例占3.42%;五联用药1例占0.09%.单类药物使用以钙离子拮抗为主占48.39%,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抑制均为14.52%.结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本合理,但用药金额大、品种多、档次高.用药方案多以钙离子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应根据不同情况口药物特性加以选择,实施科学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降压效果,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对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选取标准化护理前(2014年3~10月份)于老年内科住院的589位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单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试验组为标准化护理后(2015年3~7月)于老年内科住院的379位患者,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护理评估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统计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及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结果标准化护理前: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2人(其中60岁患者11位,60岁患者1位),占总人数的2.04%;发生跌倒2例,占高危患者的16.67%。标准化护理后:其中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6分的高危患者13人(其中60岁患者13位),占总人数的3.43%。发生跌倒1例,占高危患者的7.69%。结论标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对150例非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取入院时进行护理评估,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膳食,戒烟、酒,适量运动及出院随访等措施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程度、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的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合并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因子变化的特点.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老年组88例,非老年组56例.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NYHA分级;根据体征对患者进行Killip分级;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对患者进行Forrester分级.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房肽(ANP)浓度.结果老年组NYHAⅣ级的患者比例以及ForresterⅣ级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多(P<0.01,P<0.01).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老年组的增加幅度均较非老年组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房肽血浆浓度的增加较非老年组显著为低(P<0.01,P<0.05、P<0.01).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较重,心功能低下更显著,但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心功能不全的代偿反应性较非老年组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综合内科及护理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4例,均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测量身高体重及颈围,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四组:单纯高血压组50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HS组49例,高血压合并中度OSAHS组52例,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43例,对四组患者BMI、颈围及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四组患者BMI、颈围、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OSAHS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均明显升高,对于合并OSAHS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OSAHS有助于血压更好达标。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与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为全面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效果提供相应的依据.应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116例高血压患者及212例血压正常者进行同期的横断面调查与比较.结果:(1)除躯体疼痛感外,高血压患者有关生理、心理、社会的7个维度的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高血压组男女对比,除男性生理职能雏度低于女性,其他维度无性别差异;(3)病程进入多元回归分析方程变量.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显著低于血压正常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程.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浙江省政府确立的分级诊疗试点地区,温州自2014年开始试点分级诊疗,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新型就医体系。2015年8月1日,温州市正式实施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分级管理。这种新模式包含保健内容的分级管理和产前检查等医疗行为的分级诊疗,是温州市践行分级诊疗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也是妇幼保健线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兰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对老年高血压伴发脑出血患者55例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恢复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保护脑细胞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持续的吸氧治疗,同时选取尼莫地平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兰迪)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1天治疗后患者患者临床症状及一些体征完全消失,且血压控制平稳没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50例;患者超过1/2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者4例;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尼莫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兰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结果分为低危组(22分)、中危组(23~32分)及高危组(33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抽取清晨空腹血化验UA、Hcy、TC、TG、HDL-C、LDL-C,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脂、UA、Hcy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YNTAX评分中危组、高危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C、LDL-C、UA、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Hcy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5);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LDL-C、UA、Hcy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且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1.运动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简单运动有益于健康低。2.合理起居,劳逸适度,不吸烟。3.情志舒畅,乐观开朗,善于自我调节。4.积极治疗与脑血管病有关的疾病。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并减少暂短性脑缺血;重视中风的先兆症状;积极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如据统计,约90%以上的中风患者患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