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切皮前30分钟以及术后第1天、第2天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每12小时1次,并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罗通定片60mg,3次/日。对照组在与试验组应用帕瑞昔布钠相同时间点给予盐酸曲马多片100mg,每12小时1次。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围手术期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及围手术期血清白介素-6水平。结果在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方面,试验组在术后所有考察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体温、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直腿抬高、下地活动和出院天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通定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显著,并具有降低术后炎症应激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倒,年龄36~61岁,体重47—64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B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常规镇痛,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A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5分钟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组。B组在拔除气管插管前5分钟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作为常规镇痛组。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4、8、12、24小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酮咯酸氧丁三醇超前镇痛对乳腺痛改良根治术后可以产毕良好的术后镇痛祷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组)、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组(TL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如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组和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组比较,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TL组静息状态、躯体活动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TL组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腰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孔镜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在手术后30min内静脉注射射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100ml生理盐水)作为病例组(n=20),另一组给予0. 9%氯化钠100ml作为对照组(n=20)。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和24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记录术后24小时内阿片类药物(吗啡)的用量以及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结果酮咯酸氨丁三醇所有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吗啡给药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静脉酮咯酸氨丁三醇作为一种非阿片类镇痛剂,可以减轻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成功后静脉给予甲氧明2~3mg,随后持续泵注甲氧明10~25ml/h(甲氧明20mg稀释到50ml生理盐水),B组不给甲氧明,根据需要给予麻黄素或去甲肾上腺素。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即刻(T_1)、麻醉后15分钟(T_2)、扩髓结束(T_3)、手术结束时(T_4)的血压、心率,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3天、7天的MESS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麻醉后、术中T1~T4血压均低于A组(P0.05)。手术后第1~3天的MESS评分B组低于A组,第7天两组MESS评分相似。结论甲氧明持续泵注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可以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能够降低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17β-雌二醇对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的去卵巢兔分为10组,在不同时间点给予17β- 雌二醇(20μg/kg/d)。分组:①损伤前三天开始给药,持续到术后第三天;②损伤前三天开始给药,持续到术后第七天;③损伤前三天开始给药,持续到术后第十四天;④手术当天开始给药,持续到术后第三天;⑤手术后第七天开始给药,持续到术后第十四天;⑥损伤后每天给予棉花油;⑦仅在损伤前一天给药一次;⑧仅在损伤前15min给药一次;⑨仅在损伤后第一天给药一次;⑩在损伤后第一天开始给药,连续2d。颈总动脉球囊损伤两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损伤的颈总动脉,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15min应用雌激素,连续应用3d,可使新生内膜面积减少59%(P<0.05,vs vehicle),其效果与从手术前三天开始应用,且持续用到术后十四天相同(61%,P>0.05,vs 0~3d);从术前三天开始应用雌激素,持续用到术后第七天,不能增强雌激素的抑制作用(P>0.05,vs 0~3d);从术后第七天开始给药,持续到第十四天,雌激素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vs vehicle);仅在术后第一天或第二天应用雌激素,也可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P<0.05,vs vehi- cle);在术前或手术当天应用雌激素,没有效果(P>0.05,vs vehicle)。结论 17β- 雌三醇抑制受损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其作用的发挥主要在血管损伤后72h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静脉联合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和舒芬太尼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ICA)效果的影响及对舒芬太尼副作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全麻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A组)50例,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B组)50例。术后24h持续监测SpO2、ECG、NBP,并进行VAS评分,观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患者恶心呕吐以及瘙痒等副反应明显低于A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与单纯舒芬太尼相比,能明显减弱舒芬太尼产生的恶心呕吐以及瘙痒等副反应,并且可以增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联合 0 .4mg吗啡行腰麻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 4 0例 ,腰麻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 ,对照组腰麻注药为重比重 0 .5 %布比卡因 3mL(0 .75 %布比卡因 2mL +10 %葡萄糖 1mL) ,观察组腰麻注药为上述药液加吗啡 0 .4mg ,观察两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 (VAS评分 ,0~ 10 )、镇痛剂用量和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副作用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尿潴留等。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 χ2 检验。P <0 .0 5差异显著。结果 :术中 2组均提供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 2 4h内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镇痛剂使用人次及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0 1)。 2组观察期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相仿 (观察组比对照组 4 5 .0 %vs 4 0 .0 % ,5 5 .0 %vs5 0 .0 % ,P >0 .5 0 ) ,观察组有 6例发生皮肤瘙痒 (30 .0 %vs 0 .0 % ,P <0 .0 0 5 )。整个观察期间 2组均未发现呼吸抑制。结论 :布比卡因联合 0 .4mg吗啡能提供较为满意和安全的剖宫产术中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名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芬太尼镇痛组(I组,n=40)和地佐辛镇痛组(II组,n=40)。I组PCIA采用芬太尼16ug/kg、雷莫司琼0.6mg;Ⅱ组PCIA采用地佐辛0.8mg/kg、雷莫司琼0.6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使用PCIA后2,6、12、24、48小时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8mg/kg的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西地泮、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分别对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术前宫颈准备的临床对比。方法收集绝经后妇女取器216例相关资料,分为3组。 A组:术前1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术时静脉推注西地泮0.05mg/kg。 B组: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400μg;C组:术前1小时空腹顿服米非司酮片200mg,服药后36~48小时(第3天上午)术前2小时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3组取器术效果。结果 A组宫颈软化程度最好,均顺利取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C组次之,部分取器困难,两组宫口扩张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成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用于绝经后用药,能更好的软化宫颈,减轻术中疼痛,优化取器效果,提高取器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替吉奥(维康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2例,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dl;替吉奥40mg/m2,2次/日,dl-14,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3例(9.4%)CR,14例(43.7%)PR,8例(25%)SD,7例(21.9%)PD。客观有效率(CR+PR)为53.1%,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8.1%。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均可耐受。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是治疗葸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其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分为两组:60例口服阿卡波糖50 mg,3次·d-1,持续1年,60例未服药,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后4周患者口服馒头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P<0.01);1年后治疗组患者HbA1c明显减低(P<0.05),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有效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餐后血糖,长期治疗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析比较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降钙素治疗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一周1次/d,以后2次/w;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电磁场治疗5次/d,30min/次,15次后休息1w,4w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时间为半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月和6月时评估疼痛强度和缓解度,骨密度(DXA)和骨强度(QU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结果降钙素和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治疗1月后疼痛强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6月疼痛逐渐缓解。结论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临床疗效类似,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在苏北某三甲医院实施后,对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日间手术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行日间手术项目的732例患者为“日间手术”组,2014年同期未实施日间手术的手术患者753例为“对照组”,采用频数分析?成组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日间手术项目在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方面效果明显?结论:日间手术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方面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胰腺KATP通道的SUR1亚基蛋白表达变化,以及那格列奈、丹参素对其干预的结果。方法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模型后,西药组给予那格列奈(37.5mg/kg体重),中药组给予丹参素(0.224mg/kg体重)灌胃,4周后摘取胰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SUR1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模型组SUR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那格列奈对SUR1蛋白表达表现了一定的上调作用,丹参素对其表达几乎没有影响。结论胰腺SUR1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对其表达的上调是那格列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维康达)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全身化疗对术后复发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5例手术后复发胃癌入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替吉奥胶囊按照体表面积给予40~60mg,2次/天,第1~14天;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第1天静滴90分钟;3周重复)化疗,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全身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48%(12/25),其中完全缓解率8%、部分缓解率40%、稳定率24%,临床获益率达到72%。主要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替吉奥胶囊(维康达)联合紫杉醇醇脂质治疗术后复发胃癌患者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经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和抽样剖检诊断感染有环肠科吸虫的麻鸭群,按公斤体重分别给予25mg、50mg、75mg和100mg的丙硫咪唑进行驱除试验,其结果:减虫率分别为70.59%、76.47%、76.47%和82.35%。  相似文献   

18.
观察肉苁蓉活性成分对大鼠大负荷训练导致的骨骼肌自由基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SC)组、运动对照(TC)组、运动十肉苁蓉(Tcd)组和运动十红景天(TH)组,TC组、Tcd组和TH组采用跑台大负荷训练模型进行训练,第4周末所有组进行跑台力竭运动,运动力竭后即刻处死取大鼠腓肠肌,并进行力竭运动时间、腓肠肌丙二醛(MDA)和超氧歧化酶(SOD)测试.力竭运动后,Tcd组的SOD活性极显著高于SC组和TC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低于SC组和TC组,Tcd组和TH组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SC组比,TC组SOD活性高(P<0.05);Tcd组和TH组可以有效提高力竭运动时间(P<0.01).肉苁蓉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力竭运动导致机体组织大量积累的自由基的清除,防止组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行同步放化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靶区包括瘤床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总剂量( DT)46Gy/23Fx;同期口服替吉奥胶囊,60mg/次,2次/日,28天。观察毒性反应、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1年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随访率100%,1+2、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8.13%,15.63%;1+2、3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2.50%、3.13%。1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50%,81.25%和90.63%。3例3级骨髓移制,1例3级恶心、呕吐,其余均为1~2级不良反应。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采用3DCRT联合替吉奥同步放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PAD)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I、PWV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PAD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