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贷危机前,美国监管当局对评级业秉承“声誉资本驱动”的监管理念和评级机构被视为出版机构享有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这两大因素成为对评级机构追责的主要障碍。而在危机后引发的关于评级机构的诉讼案例中,法官裁定评级机构并非当然的出版机构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全面保护,而是应受到相应的前置条件审查后才能明确其出版机构的地位,这为追究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立法机构和监管当局也对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体系加以完善,从中显现出强化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2001年的“安然丑闻”到2007年的金融危机,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一直广受诟病.许多学者指出,竞争不足是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原因,监管者应在评级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打破行业垄断、提高行业效率.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声誉机制”可以替代竞争机制,对评级机构的违规行为施加有效的约束,而增强竞争将是弊大于利.为了打破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自由竞争悖论,监管者应对新加入的评级机构进行扶持,进一步提高评级行为的透明度,并增强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从大公国际主权信用评级标准看我国评级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用自己的"新型信用评级标准"体系挑战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对典型国家进行了跟踪信用等级评级。该机构对新兴市场国家给予了高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而对于发达国家给予的评级相对较低。我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信用等级,必须客观中立,这也是评级机构的生存之本。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要做大做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和话语权,任重道远,不仅要有外围环境的改变,还要本身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4.
声誉约束是信用评级行业运行的基石。通过培育和完善声誉约束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违规动机。基于2008~2011的中期票据的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声誉约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5.
张金才 《中华魂》2012,(24):13-15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谈起,由“平等保护”的界定引出了我国宪法中的平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如何通过立法与执法、司法等途径来实现我国平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募捐法律关系中,非营利组织募捐自由权长期受到地方警察权的限制。州政府出于保护居民利益,维护公共安全之目的,限制募捐自由权。但自1938年以来,募捐自由权开始从两个路径上扩张。该扩张或单纯依托宪法第一修正案下之言论自由权,或依托被募捐人之选择权。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募捐自由权在公共秩序层面和公共资产层面之扩张,并限制了地方的警察权,将其限制在宪法第一修正案划定的范围内,募捐自由权获得了有效的保护。我国在募捐自由权构建上尚未起步,地方条例对此也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应立足长远,及时完善有关保护性规则,以促进慈善行业的平稳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言论自由是美国的传统,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作为网络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得到了美国法律的尊重。以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为依据,通过判例法的发展,美国法院确认了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并为其提供额外的程序保护。美国法院的这种探索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的宪法修改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借助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进行分析,从交易成本、经济效率、社会成本等方面进行权衡,修正案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有利于激励个人,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修正案对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不平等保护,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共财产。但是宪法修正案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将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对宪法修正案进行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