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汉昌 《学术研究》2023,(10):135-145+178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分别是克罗齐与柯林武德的名言。这两句名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柯林武德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着克罗齐的某些信念,包括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历史知识认识论以及史学的现实价值等等。事实上,克罗齐确实在历史哲学方面对柯林武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从更深层面来看,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不同,这种不同表明柯林武德对克罗齐历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拟从柯林武德与克罗齐如何在学术上发生交集、“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分享着哪些共同信念以及存在哪些不同等方面着手,对克罗齐与柯林武德历史观念的异同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2.
林超 《理论界》2013,(9):49-53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学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演,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通过对证据的批判研究和历史情境的把握,历史学家可以在自己心中重演古人的思想。他既反对有着自然科学化倾向的实证史学,也批评"剪刀加浆糊"式的历史编撰学。他强调了历史思维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历史学有着自己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研究方法,并指出历史真理的标准乃是历史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3.
通过情境分析法梳理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文本脉络,可发现他把知识视为预设引导下的问答统一体。追溯思想史,他把历史当作无穷的连续问答,问答是心灵自身认识自己的途径与存在方式。这种认识必然导致柯林武德投身到生活实践中,问答逻辑的历史情境分析最终证明它是行动的表征,历史就是问答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思想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国内历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学者们对柯林武德思想中的主要观点及贡献和局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拟将1986——2006年间,有关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的研究进行评述,期望在揭示该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同时,能够有利于有关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罗宾·乔治·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ling Wooq1889—1943)学养广博。他的历史哲学观念影响着整整一代学者,构成了当代西方历史哲学承上启下的一个扭结。十九世纪前,人类的思想曾先后注重过数学、神学和自然科学,由此激发了哲学对这些领域的反思。而当代思想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历史思维日渐重要。于是,哲学反思的重点从自然科学转向了历史学。基于这种反思而形成的历史哲学会象前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那样,对当代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①。在柯林武德  相似文献   

6.
一与罗素和怀特海奠定数理逻辑基础的同时,柯林武德也提出了他的“问答逻辑”。他提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实在既包括被认识的事实,又包括对这个事实的认知。要了解一个命题的意义,就必须了解它所想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命题乃是对于问题的答案。哲学就是哲学家对...  相似文献   

7.
潘诚 《理论界》2009,(9):125-127
法国学者亚历克西·德·托克雏尔的大作<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横跨历史学、社会学两个领域,是两个领域闻名遐迩的著作.本文借用柯林武德关于历史重演的一些概念,用来分析、把握托克维尔如何把对现实的把握融入到在学术研究中提出问题.研究历史就是为了预测未来,从现实出发才能激活史学研究本身.这或许就是托克维尔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未来分析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一贯蕴涵了实证化的诉求.要求"言之有据".历史证据凸显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规范了历史书写的程序,指称的事实构成历史书写的内核.纳入历史书写的证据不止于考辨历史事实的真假,亦关乎到历史学家的问题及设问方式.设问限定了证据的搜集与解释;反之,证据检验设问的合理性,两者切合了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证据与设问的终极旨趣在于建构确凿可信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9.
张严冰  应琛 《学术论坛》2012,35(7):49-54
英国思想史家昆廷·斯金纳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是在柯林武德"问题逻辑"和拉斯莱特"社会背景主义"基础上,综合维特根斯坦等人的语言哲学思想而形成的"置身其境主义"方法。斯金纳用这种方法还原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诸多重大时刻的社会思潮格局,指出经典文本的形成具有偶然性,不应将其奉为现世生活的圭臬。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思想的素材,帮助人们恢复思想的多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的根本思路是"行动至上"。行动至上是执政者治理能力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命题。习近平同志通过"行动至上"思想,科学地强调了改革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凸显了实践的哲学意义,坚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克罗齐和柯林武德的历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中,人们常把克罗齐和柯林武德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这些比较大多是附带的和局部的。本文则想从总体上做一次尝试。应当承认,这种尝试有不少难处。仅从克罗齐和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的丰富性来看,就很难在一篇短文中全面地比较他们的学说。尽管如此,我们仍可选择一个可行的角度,即从他们历史哲学思想的张本——历史的观念入手,去提纲挈领地评述他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得失。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从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研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文章比较多些,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对于柯氏历史哲学的本质内涵则少有涉及。本文试图从柯氏历史哲学与人性科学之间的关系,揭示柯氏历史哲学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3.
剑桥学派领军人物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来自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历史方法的继承,具体地说是受到柯林武德、彼得·拉斯莱特、波考克和邓恩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来自对传统思想史研究中哲学研究法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法以及英国传统历史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存在问题的批判。历史语境主义的主要特点有两个:由哲学阐释转向历史解读和由只关注经典文本转向关注经典产生的语境。历史语境主义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方法自身存在缺乏超越性的问题以及方法导致的看不到政治思想连续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众多的人物,其中体现出的史学思想,充分强调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说来,司马迁史学思想中对人的认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是由各类人物所共同创造;人类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颜乐"为儒家学派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特别是文化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它 源于孔子的教育与学习观,在此基础上颜回将其扩展为整体性人格精神。在儒家思想流变史上,"颜乐"以其绝对 化的知识、知识乐境追求,体现了早期儒家的知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把党的价值观与群众价值观、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辩证统一起来,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新发展;"三个代表"以生产力为核心,具体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思想强调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强调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三个代表"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起"思维经济原则",一般人都会想到它是与"原则同格说"等命题一样,是典型的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命题.殊不知,"思维经济原则"有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意义--"它对当代自然科学家在认识上的倾向有极大的影响".[1]本文将对这一命题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作一尝试性的评析,以求对这一命题有一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言尽意"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艺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言尽意"论是这个命题中的一种观点,强调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具有表意作用,这种作用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唐诗创作中语言的表意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题目写意、咏景抒怀、字句精练。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思想最精彩的命题之一,这个命题的本质属性是判定中国古代有没有民主思想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把握.因此,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关系势必成为争论的焦点.张分田教授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下卷,73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国内专家学者认为,"该课题是迄今在民本思想研究方面最完整和系统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罗蒂和BarryAllen关于认识论和人类知识展开的争论中,Allen不满于罗蒂知识观之拘执于命题和对话,提出了一种强调体现在各种人工制品中的"knowing-how"之源始性的认识论。本文运用波兰尼传统和维特根斯坦传统的思想资源来支持Allen的立场,论证了"knowing-how"对于"knowing-that"的优先性,并由此主张超越罗蒂的商谈的、对话版本的"单薄"的知识观,倡导一种作为认识论的语用学转向之结果的"厚实"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