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王光东《关于“浪漫”的沉思》蔡震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早夭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所幸这已成为既往。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反思,从理论上探讨“五四”浪漫派的沉浮,则仍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它能对新时期文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鉴。这正是王光东所著《关于...  相似文献   

2.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自然观和工具主义自然观的冲撞在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作品中表现为浪漫/反浪漫的纠葛,拥有浪漫情怀而又饱经各种创伤的考琳·麦卡洛在对自然主题进行表达时,表现得浪漫而又反浪漫,她在对自然进行浪漫主义想象的同时,又对浪漫主义自然观进行了反拨。在反浪漫的基础上,她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阶级、种族、身份追寻等问题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审视和思索,建构了一个完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浪漫     
在你的心中,浪漫是什么?你所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你能够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浪漫的方式,牵紧心爱的人的手?其实.重要的不是浪漫是什么.而是我们有爱,我们有爱的感觉,即使我们不曾浪漫过,但我们爱过。谁又能说爱过不是一种浪漫呢?  相似文献   

5.
秦汉审美文化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浪漫主义”,而是以外向和谐的壮丽为总体时代特色的古典主义。它表现在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上,就是现实与浪漫的统一。从静态构成看,这种统一体现在秦汉各个时期的各种艺术样式之中。从动态发展说,这种统一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占的地位和比重有所不同,呈现出由秦代重现实,到西汉重浪漫,再到东汉重现实的重心转移。受当时审美关系侧重客体、追求外在对象的外向和谐特点的制约,这种统一更侧重现实、客体、再现、写实,即使以抒情、写意为本质特征的文艺样式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虽然对其文学创作有直接影响,但是,一个作家的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核心要素。丁玲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早期的作品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投射,处处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浓厚气息,具有追求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方文化与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柳树意象,传达着人类有关家园、民生、爱情以及离别等共同体验,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情感基础。梳理西方神话学、人类学和文学中柳树意象的演变,可以发现西方文明中普遍存在着悲剧基因,柳枝多与宗教仪式、死亡、背弃的爱情相关联,笼罩着悲剧气氛。而中国的柳树意象则更多地体现其实用性、美学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柳树断之再生的活力,赞美其濯濯丰茂、吐纳风流之品德,以树喻人,以物比德,形成了中国式的浪漫。  相似文献   

8.
《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前后矛盾,这是因为性格受制于情节的安排,而情节服从于哈代的悲剧创作理念——人与社会环境的对立。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小说的主线,这条主线牵出的表面上是裘德与淑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整个英国社会制度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相似文献   

11.
西方戏剧史上有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等类称谓,而中国戏剧史上却从未对自己的悲剧有过类的划分。有的文艺理论书把我国悲剧按照题材分成冤案悲剧、复仇悲剧、爱情悲剧等。这种划分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它不是从悲剧的实质来界定悲剧的类别。而是停留在悲剧的表面形式——即悲剧的题材上来把握悲剧。如果照此划分,悲剧类型的界定明显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对此,本文拟对我国古典悲剧的类的分属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浪漫辩     
现代汉语中的"浪漫"一词派生自"浪漫主义"。在日本汉字中,"浪漫"被用来翻译Romantic,后来被中国知识分子借用,用作相同的西方词语的标准译名。但其实,"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在中国宋代之时已经出现。本文将追踪"浪漫"一词的历史轨迹,试图通过此一溯源,来指出在现代中国的话语及其所构建出来的"现代"的想象中,西方与中国过去等的各种资源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并非是绝对而单面的。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抉择与人们鉴赏心理的颇斜使浪漫主义在30年代跌入了低谷。与得天时地利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比,浪漫主义显然自惭形秽。但是,由于部分作家的个性气质、生活阅历、审美趣味及“五四”浪漫壮潮的影响,浪漫主义不是作为一种“现象”而是作为一种“思潮”依然存在。它犹如一股山涧清泉,虽萦回九曲,但百折不挠,永不歇息地奔腾向前。  相似文献   

14.
我相信我是一个浪漫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相信浪漫并懂得浪漫的人。坚信如果没有浪漫,爱情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走了样。浪漫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宁愿浪漫地失去也不愿无趣地拥有。这很重要,这是一个原则,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从来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浪漫的爱情食之无味,宁可不要。  相似文献   

15.
诺瓦利斯诗歌之“浪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的奠基者,也是整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诺瓦利斯的诗歌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性成果,而且体现了德国浪漫主义的美学特质,标划出德国浪漫主义自己的独有界域,从而显示出它与英、法浪漫主义的差异,在韦勒克与洛夫乔伊的争论中实际支持了洛夫乔伊。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运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高扬个性,崇尚天性,主张有机共同体的价值,并提出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实现其理想。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具有主体中心主义、机缘主义、折中主义等特征,它是德国知识界对现代文明浪漫式反动的精神产物。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对于全面理解西方现代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提出浪漫型艺术终结的命题,终结意味着艺术的转型。20世纪艺术发生了两次转型,一是现代主义的转型,另一次是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两种转型是浪漫主义极端推崇个体体验的结果。现代的先锋派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而使艺术呈现了一种丑的震颤。20世纪丑的全面侵入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形象体现。这不仅是一个艺术事件,也是一个美学事件。社会有极强的能力使艺术体制化。然而,我们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现代的"仿像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颇为独特的批评家,其前后期的批评理念差别很大:前期以浪漫主义批评为主,后期转而皈依于古典主义批评的门下。但是,其前期的批评思想又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而是偏重浪漫、潜隐古典,是浪漫与古典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问卷测量了220名大学生的浪漫程度及其所处的热恋状态,并考察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浪漫可以由浪漫感知、浪漫情感和浪漫行为三个成分组成;(2)大学生在浪漫感知和浪漫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对于较低浪漫程度的事件男生认为更浪漫,而且男生的浪漫行为显著多于女生;(3)浪漫情感方面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4)对男生而言,浪漫感知和浪漫行为可以显著预测其目前的热恋程度,而对女生,只有浪漫行为可以显著预测热恋程度.  相似文献   

20.
《女人世界》2009,(1):26-35
女人都喜欢浪漫,时常又埋怨男人死板不够浪漫,而殊不知浪漫不是简单的烛光玫瑰,更是一种感觉一种意境。浪漫营造得成功与否氛围关系密切,在这充满爱意的日子里,本刊特别呈现如何营造浪漫的爱情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