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回曰:“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醒。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相似文献   

2.
鲁石 《中华魂》2014,(12):51-53
正中国文化对"淡"之味情有独钟,崇尚淡味养生、以淡潜情、淡以明德、淡雅为美、淡定智慧。在社会日趋急功近利及豪奢浮华的当下,"淡"字犹如暮鼓晨钟,提醒我们静心品味生活的本真,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自在。淡味养生在味觉上,淡与咸相对。淡味以水为代表,咸味以盐为代表。在  相似文献   

3.
张毅 《新天地》2012,(1):24
我很喜欢一个字:"淡"。"淡"字蕴含很多人生哲理。淡是一种宁静,是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飘逸;淡是一种大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淡是一种镇定,是竹杖芒鞋萧瑟处,归去!也无  相似文献   

4.
"淡雅"范畴追求平淡自然、韵味淡远的审美意境。"淡雅"意味着超凡脱俗、飘逸淡远、雅洁冲淡,自然高妙。"淡雅"之境的创构则是无心偶合、自然天成;其审美特色是平淡而不流于浅俗,澄淡雅洁。故而,"淡雅",又称"平和淡雅"、"和雅冲淡"与"雅洁淡远"。"淡雅"之境域所表现出的"淡远"、审美风貌中的"冲淡",意指冲和、宁静、闲适、雅淡,是淡而意韵幽长、渐远而至无穷;是平淡萧疏、冰痕雪影、乌迹山廓,渐远渐无的清澄平淡之境;是淡中见浓、淡中见深;是浮云卷舒、孤鸿轻逝、空灵淡远。体现了中国美学重生生、重体验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5.
薛京  戴志悦 《今日南国》2008,(11):38-39
飞行员,这一在我们眼中一直"高高在上"的职业,因为东航"3·31"集体返航事件,骤然变得模糊起来. 近年来,已在多家航空公司发生飞行员集体辞职甚至出现无故返航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律顾问     
《社区》2004,(2)
企业无故拖欠工资,职工应如何索赔四川省自贡市读者闫敏华来信问:今年年底,工厂无故不给我们发全年工资,我们知道在《劳动法》颁布后,劳动部相继发布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规章。我们想知道关于企业无故拖欠  相似文献   

8.
宋诗的理性精神是时代风尚的产物.它作为形成"宋调"与"唐音"迥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体现在宋人"尚淡"诗歌实践中的"以理制情"和"主理"创作意识下的"以诗言理".  相似文献   

9.
文人与琴     
<正>"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文学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东传到朝鲜后,在申纬身上产生了很大的接受效应。申纬诗与王维诗相较,王诗体现出清新淡远、精美雅致的诗风,申诗则体现出淳朴闲淡、高洁雅致的诗风;王诗具有静逸明秀的诗境,而申诗则具有灵慧秀雅的诗境。总之,申纬善于吸纳王维的诗歌成果,以一系列追踪王维创作轨迹的会心之作,成为古代朝鲜的"诗佛"。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盛唐诗歌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爱酒,以酒成欢,亦以酒化愁.他的"酒"中包含了对自身遭遇、人生沉浮和社会现实的无限感慨,使得李白的"酒"及诗中夹杂着一股似淡还浓的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最后通过一种自我张扬的方式使这种求而不得的"欲望"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2.
曾巩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其语言艺术密切相关。肯定地说,没有散文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审美特征,就没有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文风。曾巩散文语言的"质"体现在用最浅近、最朴素的文辞来表达思想,其散文语言的"雅"则体现在多取法儒家经典,多用经典中的语句或化用经典中的语句。曾巩散文语言的淡而腴体现在对字词句的斟酌和运用上,他还善于用平淡的记叙、议论表达深沉的感情。质而雅、淡而实腴最终来自思想的深刻,简淡的语言形式必然要求内容充实。因此,其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审美情趣上的特点,从更深层面而言,它实质上具有道德规范和价值提升的意义,是儒学正统思想的折射,是儒者温文尔雅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浑""淡""逸"三个概念对《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在精神意蕴上的会通作出大致的梳理。在《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之中,"浑"主要表现为时空复合、广远无限的艺术宇宙意识和有刚有柔、浑融和谐的审美风格";淡"显示了在形式表现上发纤秾于素淡,在内涵追求上出深幽于淡远的艺术理想;"逸"体现出对高洁超然的文人情怀和丰富多样的精神品格的审美追求。这三者既构成了《诗品》诗歌美学内在的精神意脉,同时也勾勒出了宋人山水画及其画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笑看年龄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小孩看到正在劳作的大人时,羡慕地说:"大人多好呀,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可是,当大人看到正在玩耍的小孩时,也感慨道:"小孩多好啊,什么都不用自己做主"。人总是这样,在小的时候,总是希望快点长大,等到长大了,却又总是无故地希望能回到从前。我身边的朋友经常会为青春逐渐远离而感伤,正如书上所形容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一直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但一段时期以来,受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问题学生增多.其表现为:校园早恋,无故旷课、打架斗殴、厌恶学习、校园暴力……等,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时不时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全社会震惊,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相似文献   

16.
宋人尚"平淡".但用"古淡"二字概括梅尧臣的诗美理想和诗歌风格更为恰当.所谓"古淡"是为了反对晚唐五代以来时体之情思浮靡、形式雕绘而提出的一种审美主张,它是宋初以来"笔下追怀三代风,祛尽浇漓成古道"的复古主义思潮在审美上的反映.其主要内蕴正在于形式上反对西昆体的雕镂浮侈,内容上倡导先王古道、骚雅风骨.是儒学复古主义、现实政治情怀影响诗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朱相炳 《老友》2010,(8):15-15
也许,是老了的缘故,越来越喜欢淡似水的东西,无论是人或饮食。喜欢喝家乡的薄荷花茶,入口,清凉淡爽,一阵阵幽香从鼻沁入心脾。据说,薄荷越老越香醇。每次去老年大学,都要泡满一壶薄荷花茶装进"旅行杯"带去。文学班又请来一位老师,他幽默风趣,第一次上课之前,在黑板上写着"读书只是玩"五个字,大家看了,觉得有新意。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1)
2005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清水豆腐火锅地点:武汉美女从来都是一道大餐,正如豆腐是传统大餐中不可或缺的主料,可惜近来美女经济不景气,各位旅游小姐的光环并没有普照众生,清水煮豆腐毕竟有些寡淡。11月5日举行的2005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中,中国台湾小姐沈佳慧赢得"皇后"桂冠,说淡不淡,说咸不咸。  相似文献   

19.
道家自然权利观的核心观念是因循自然,有性任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倾向.道家自然权利观集中表现在以"无为"论为指导、法自然之道而行;以"和"来维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万物平等、善待和尊重生命这三个方面.道家节欲、知足和厌贪的自然权利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但有忽视科学技术,淡经世致用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前辞书所释魏晋南北朝词语,尚不完备,故撰写《拾零》,拾遗补缺。所释之义未必尽当,还望赐教。无何为无故、无端之义。今新版《辞海》、《辞源》释此词时,均列二义:一指不久,二指没有什么。惜未列其汉魂以来的常见义。如:《汉书·金日(石单)传》:“何罗亡何从外入。”颜师古注:“亡何,犹言无故。”“亡”与“无”通,“亡何”即“无何”。刘淇《助字辨略》卷二云:“诸无何并是无故之辞,无故犹云无端,俗云没来由是也。”“尚书于果曰:臣诚不识古事,如闻百姓之言,先皇建都于此,无何欲移,以为不可。”(《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无何欲移”即无放要迁移。“婆罗门心愧悔伏,顶礼融足,句日之中,无何而去。”(《高僧传·释道融》)此谓无故离开。“刺史陇西王尔朱天光。揔士马于此寺。寺门无何都崩,天光见而恶之。其年、天光战败,斩于东市也。”(《洛阳伽蓝记·城西·宝光寺》)“无何都崩”,即无缘无故全崩塌,所以视为不祥之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