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青年杂志》①的创办为标志拉开了帷幕。先进的思想家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向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营垒发动进攻。他们运用理性主义的思想武器,剖析审查中国几千年封建时期的文化遗产,分析研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学说,探讨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提倡的理性主义,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学术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借鉴。因此,深入研究五四时期的理性主义,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民主与科学的精髓:理性主义在《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宣言中,先进的思想家曾经坦率而郑重的宣布,《新青年》杂志的宗旨是“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反对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2.
1919年由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发行的《新潮》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二本新杂志,以提倡新文学、新思想、新学术为主旨,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潮》上刊登的文化广告,主要以新书籍、新教育、新社团为主,不仅体现了《新潮》的启蒙特色,有助于新文化新思想的宣传,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及女性解放、教育改革等社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由进步知识分子发动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已经八十周年了。以陈独秀1915年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和舆论准备。“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两个最有震撼力的口号。“民主与科学”同好*理性的光辉,是近现代中国一面水不栩色的思想解放的旗帜。“打倒孔家店”是洋溢合革命激情的彻底的反封建口号,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容*征的。但八十年后再回首,我觉如有必要对立进行反思,使激情升华为理智,这对中华民族更加顺利地跨…  相似文献   

4.
五四启蒙运动初探兼评“五四启蒙运动中断论”朱玉湘1915年《青年》杂志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封建的文化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①但从50年代起国外就流行所谓新文化运动被政治所阻挠而中断或弄糟了的论调。前几...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傅斯年和他主持的《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新青年》杂志相应和,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70周年。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反帝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思想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作为爱国的政治运动,它爆发在1919年5月4日,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它发轫于l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也是以爱国为出发点,并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  相似文献   

7.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川鄂在《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撰文《“五四”启蒙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辨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的关系。认为,启蒙包含了自由主义启蒙的内容,但并未形成相对独立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如果非要寻求一个概念来概括“五四”文学主潮,“人道主义”似乎更为贴切。人道主义是当时带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倾向者共同的思想资源。在反对封建旧文化旧文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同中有异,且同大于异。强调人道主义的平民主义一脉走向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强调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向来以其光辉业绩留芳青史。然而人们很少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否也蕴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一矛盾如果存在,对社会历史发展又造成何种影响?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场伟大运动的意义,以此对中国当代文化变革方向获得更加清醒的认识。(一)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是在封建制度趋于灭亡和西方列强入侵日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这一特定背景决定了启蒙思潮发展的性质和方向。1919年爆发的“五四”事件,本身是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潮发展的结果。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思想的支柱儒家学说和传统伦理纲常。中国封建文化根深蒂固,既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学报史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学学报创刊于何年,过去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创刊于三十年代,也说创刊于四十年代。据一些史料记载,我国早期大学学报始创于一十年代末,蔡元培先生是我国早期学报开创人之一,鲁迅先生曾亲笔为北京大学国学季刊创刊号封面绘制图案。(见封二照片) (一) 我国早期大学学报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陆续创办起来的。创刊最早最有影响的是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月刊”是北京大学出版的第一个学术刊物,也是全国大学出版最早的一个刊物,它创刊于五四前夕的1919年1月。和北大月刊同时间出版的有北大新潮月刊,是该校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后五四时代崛起,与社会科学思潮相伴而生、交相为用是重要原因。出身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反对“学术独立”、“科学救国”等学术思潮,主张依据社会科学进行社会改造。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领导下,各地纷纷设立具有公开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与《中国青年》等舆论平台紧密互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进而影响大批青年走向共产党、参加革命。由此,后五四时代的社会科学服务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但胡适本人并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他所提倡的白话与文学革命以及整个文化思想革命之间的深刻关系。胡适的语言本质观基本上是工具论,因为这种工具论,他并没有把当时他所提倡的白话和传统的白话从本质上区别开来。语言即思想,语言革命即思想革命。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即后来的“国语”是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一种口语、欧化词汇和部分古汉语词汇的混合物,一种具有强烈西方思想和思维特征的话语方式。胡适关于文言白话的基本观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释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9,(4):115-120
人们通常会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指"五四前"陈独秀等人所提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并认为这样的新文化运动促成了随后的五四学生运动。其实,新文化运动并没因五四运动而中止,反而"广泛地澎湃地由五四运动而扩大"。这表现为"五四后"社团林立、期刊迭出、言论蜂起。"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受五四学生运动的刺激和鼓舞,以知识青年和政治团体为主体,承继"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注重思想革新之精神,对政治、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与"此前的"新文化运动相比,其刊物更为丰富,范围更为广泛,声势更为浩大,效果更为明显。然而却常为人所忽视和误解。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突出的悲剧式人物。他早期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主义世界观。因此,年轻的周作人对革命充满了同情和向往。特别在“五·四”新文学发轫期,他满怀革命斗争精神地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大量富有进步意义的理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积极倡导新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人物之一而蜚声文坛。在“五·四”时期,周作人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沿,向着封建文化横冲直撞。…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的思想启蒙家,基本上还没有对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革命发动没有表示应有的期待。然而,时刻“与时俱进”的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逐渐认识到了民众的伟力,并开始逐步放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幻想,日益把革命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民众身上。他创办刊物,宣传民众力量的伟  相似文献   

15.
再评“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秦新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什么是新文学》等一系列文章,高扬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旗帜,猛烈抨击封建兽道、神道的旧文学,力图从内容上为...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各种学说的交流碰撞过程中,李大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先后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改良社会主义、封建复古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进而为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武器.这种斗争,既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真理轨迹的延续,也是中国人民经过认真选择而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驱战士李大钊同志,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对封建旧道德进行了彻底的、科学的揭露和批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文化运动萌发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之前。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等人所篡夺,中国社会依然如故。同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开  相似文献   

18.
1941年下半年至1942年春,延安在解放区工农兵文艺主潮之外,兴起了一股短暂的文艺新潮。这一思潮承继“五四”启蒙主义思想,主张对现实、文艺的批评与反思,影响所及几乎涵盖了文艺界。对其引领潮头之作《三八节有感》、《野百合花》等的大规模批判,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解放区文艺走向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文艺界思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汇聚了中外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文化思潮。文化冲突与文化选择是五四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选择是一项繁复而艰难的事业,目光短浅和胸襟偏狭都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一时代重任。五四文化运动不仅由一群先觉者的编辑倡导兴起,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毛泽东及胡适等都提倡创办了新文化的刊物,而且,由于他们先驱的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在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但正象历史所昭示的,在所有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革命运动之后,总要伴随着一场肯定与否定、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五四以后不久,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复古倒退势力就逐渐形成了.其中包括:坚持顽固立场的"遗老遗少"、披着现代文化外衣的封建"卫道士"、新文化阵营的投降派、反动政客、社会渣滓等,他们脸谱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