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志兰 《老友》2012,(5):21-21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知识宝库,蕴藏深厚。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诗词书画,吐艳竞秀。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专家指导,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人被看作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化的“他者”。莫里森认为美国黑人既是“他者”又是世界的人类。在《所罗门之歌》中,黑人主人公“奶人”的成长是小说的主题。通过对奶人成长过程的描述和他的性别意识、种族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进步,莫里森表达了消除两性对立、获得种族身份认同、回归传统文化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3.
翟文铖 《东方论坛》2007,(6):126-127
目前,沈从文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由热趋冷了,在这个时候,我读到康长福博士的<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一书.但正是这么一本不合时令的著作,给了我不少启发.我愿把该书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一位集高贵品质和干练才能于一身,有着长远政治眼光的大诗人。他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他的政治理想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的唐虞三代之治,实现所谓的“美政”。文章主要阐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四始"之首,关于诗主旨历来聚讼纷纭。然就文本层面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和文化层面礼乐制度的制约来看,《关雎》诗都体现了一种符合封建礼乐文化的有节制、有理性的男女恋情,是诗经时代理想婚姻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涉及文化核心的理想,于个体于群体至关重要。无论民众还是精英,有理想才不致迷失。从《北极光》到《情爱画廊》,十余年间,作家张抗抗以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一个文学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心,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英雄被巨鱼吞噬后脱险的主题具有普世性,它保留着成年礼的痕迹。英雄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与分离-阈限-聚合的通过仪式的过程相对应。成年礼是最重要的通过仪式之一。而在《海华沙之歌》的"海华沙捕鱼"这一叙事片段中,不仅出现了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而且重点叙述了海华沙被大鲟吞噬后脱险的经历。从这两个方面可以肯定,这一叙事片段保留了成年礼的痕迹。海华沙捕鱼的故事由朗费罗创造性地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中麦尼博兹霍捕鱼的故事而来,该故事所携带的仪式因子依然留存在重构后的故事中,这说明神话传说与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10.
姜贻斌是文学湘军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作家。他坚持草根叙事,聚焦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细腻的笔触伸入社会的细小事件,凸显现实的冷酷和沉重。与此前的创作相比,其长篇新作《火鲤鱼》透露出更温驯、更柔和、更温馨的基调,尽管仍然有残酷叙事,但残酷中有亮色,有温暖;尽管仍旧有尖利,有撕裂,但不再直接,不再那么疼痛。作为一个内心极为敏感的作家,姜贻斌不断运用幻觉,不仅将幻觉的功能放大,而且将放大了的幻觉反复出现在文本的细节处,使读者产生了幸福的期望,也使文学彰显了更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学术界对知青小说的颇有建树的批评和解读,提出知青小说内容所上显示的独特精神风貌仍无法淹没。解读了知青小说的主题,即追求人生理想,探索生存价值;挖掘美好人生,赞扬淳朴道德;寻找精神家园。知青精神的成因是与这一代知青的生活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密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钟嵘的《诗品》以其"思深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而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其中《诗品序》所反映的诗歌发生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都足以垂远后世,沾溉后人,并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飞的向往——浅析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妮·莫里森将现实主义手法与神话传说结合再现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和困境 ,对身处绝境的黑人的灵魂升华进行了象征性描写 ,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自我之歌》——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特曼创作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全面体现,而其中的《自我之歌》则是浓缩了的《草叶集》,它是诗人对于生命以及宇宙万物所作的哲学及宗教的思考,它的实质是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重要代表作,它描摹了反复纠结的三角恋故事,揭示了匪夷所思的复杂人性。综观这位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的一生,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其成长和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她用这一哲学理念,化解了疾病缠身感情受挫的自我困境,在文学上作出举世瞩目的成就;她更借助这一理论内核,阐明了小说中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背后,那宏大叙事下爱和恨的真谛。通过对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存在主义解读,读者对人类境遇和普遍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用幽默而诙谐的文字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个奇异的国度,于想象和虚构之中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自己所憧憬的种种理想状态。善良而求索的理想人性,平等而文明的和谐社会共同建构了李汝珍意念中的理想世界。作者结合政治文化背景和李汝珍个人思想,从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两大方面分析了《镜花缘》所建构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随想录》是新时期散文的先声。其中的艺术散文具有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勇气。作者对封建专制意识的沉痛批判和自我忏悔意识,代表了鲁迅之后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劫难后的生命选择,也代表着以"五四"为象征的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诞生和传播、生根和发芽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俄国著名汉学家瓦西里耶夫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通史的作者,比中国人自己写作的文学史早了24年。作为一名19世纪的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学性质和特点的论述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异己”的传统形象,对中国文学起源的考察和中外文学关系的论述,在当时语境下具有开拓性价值。瓦西里耶夫的文学史观是在欧洲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学理念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追溯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不同时代学者对"世界文学"的不同解读,可使人们可以更加清楚比较文学的蜕变与发展;深层次地了解"世界文学"的模糊性,可以更加明白比较文学的未来以及它可能带有的"局限性".总之,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思考,人们确立了"世界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理想;正是通过对"自我"与"他者"之关系的再思考,人们认识到"世界文学"具有既不可替代又难以企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