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国当代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由此,在研究方法上,很自然地带来了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当代文学的开放性,第二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严肃性。我们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绪论》中有这样的话:“我国当代文学,尽管还很年轻,但它是发展中的生气勃勃的革命文学,它不仅说明着我国文学的现在,而且还昭示着我国文学的未来,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希望所在。可以说,每个民族的文学发展的新水平,都是由它的当代文学来体现的。已有的水平只能说明过去,希望永远在未  相似文献   

2.
为了回顾与总结新时期文学30年历史经验,以全新思维洞察新世纪文学新格局与新走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2006年11月2日至5日在成都召开主题为“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4届学术年会,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150余篇,大会围绕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与重要作家研究、新时期文学的历史经验、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内涵及理论意义、新世纪文学的现状考察等诸多前沿问题,举行了六场大会报告和多场小组讨论,“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和“底层文学”关注两个方面的探讨构成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时期文学已度过它的头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肇始于这十年间。研究十年文学的一个角度,是文学中的人的世界。十年来,文学对人的描写,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有深刻嬗变。这嬗变是历史留给十年和十年留给历史的巨大蓄势与巨大契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暗示的不仅是文学的昨天,而且是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分三部分概述文学世界里发生的这种人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正> 1991年12月24至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南国花城广州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大会的中心议题“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沦.学会会长,八十高龄的老作家姚雪垠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做了弘杨民族文化的讲话.香港作家曾敏之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述了港台文学的现状.与会者就有关当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当代文学与社会变革、当代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台港澳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于1989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淄川召开了“中国当代文学40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中国当代文学40年进行反思,与会代表围绕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文论、文学创作4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对文学发展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有的学者认为,“文革”前的十七年是文学自觉地为政治服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学以正面歌颂为主,是朱老忠、杨子荣、梁生宝的时代,是  相似文献   

6.
<正> 1987年10月20日至24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分会在山东邹县召开了改革与文学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近百人,提交论文数十篇。会上评选出优秀论文十七篇并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会上围绕改革文学的现状和历史走向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有的同志认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成绩卓著,乔厂长、李向南等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今后应该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板块上,西部文学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西部文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自1990年代末以来,西部文学前进的脚步却有所放慢.除了个别早已成名的作家还能阶段性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外,年轻作家们尽管也十分努力,但少有成熟老练的大部头作品问世.面对西部大开发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这一时代背景,西部作家需要解决好如何利用自身丰富的创作资源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以图西部文学的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的研究,自从“文化大革命”收场以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一直在进行中.不但报刊上经常有有关论文,一些当代文学史、文学思潮史著作均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的专章加以陈述,而且、最近还出版了一本题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的“长篇纪实报告”,“报告”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学现象,受到广泛注意.据我所知,有的学者正在搜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准备做深入研究,撰写有分量的专著.这些情况表明,国内学术界还是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放到一定地置上来加以对待的.不过,这不能说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够了.不,恰恰相反,是很不够!在新时期,当代文学研究有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是缺点,那就是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兴趣和精力基本上投放在新时期文学或“后新时期文学”上面,相比之下,“十七年文学”和“‘文革’十年文学”的研究则相当薄弱,或者说是不成比例.我所工作的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文学室曾经多次讨论“分工”问题,想要明确谁来搞“现状”,谁来搞“史”,讨论来讨论去,始终弄不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来.说白了,就是没有谁愿坐在冷板凳上去进行“十七年文学”和“‘文革’十年文学”这种“史”研究.这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说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代先锋文学登上中国文坛以来,尽管备受争议,但是在不到20年内经历众多变化,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先锋文学已经在中国文坛上消失,但事实上,先锋文学非但没有像外界传言那样"销声匿迹",反而是在苏童、格非、余华等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开放体系的理论发端于五、六十年代的苏联,七十年代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尽管到目前为止,苏联国内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和争论还未罢休,但就苏联当代文学及其理论批评的发展来看,其影响是在不断地扩大。近年来,这种影响也很自然地波及到了我国。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践,特别是针对新时期文学日趋深入变化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去分析探究这一理论,确实能给予我们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毕竟是历史的事实。尽管在沦陷的14年中“没有产生过光耀文史的金元杂剧和清朝一代的古典名作;也没出现过关汉卿、曹雪芹那样伟大的作家”(《东北沦陷期文学概况》,载《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4辑),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却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强暴的一段历史,标志着东北新文学在缓慢的发展中增添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二十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同志协作编写,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底以来陆续发行问世。这套书暂行编到建国三十五周年,计有十一卷近六百万字,建国后十七年分为四卷,“文革”期间二卷,新时期部分五卷。该书现已出版六卷,明年可以出齐。 这是一套卓具特色的书,它填补了我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新时期以来,已经出版过《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它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但深感缺憾的是,对于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所出现的某些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很珍贵,我直奔主题。第一个意思我必须表达,表达敬意。这个敬意不光是我,我们刊物,我们陕西文学,我们西北文学,我觉得我们整个中国当代文学,我们新时期文学都应该向雷达先生表达敬意。第二,前几天我们在西安开了一个贾平凹的研讨会,有一个评论家用了一个词,说贾平凹是一个大体量的作家。那么借用这个词,雷达是一个大体量的批评家。新时期30年,10多本论著,超过1000篇文章,几十年的阅读积累和写作,一直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就对当代文学介入的广度和深度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时代发生巨大变革的十年,是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总体结构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实行转换与变革的十年。时代的变革强有力地推进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流向,铸建着中国文学的新格局。一依照人们习惯的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期是伴随着翦除“四人帮”的那个十月金秋一起到来的。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转折是否以1976年的政治变动为其标志,公正的说,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并不单  相似文献   

15.
回眸20世纪的中国,岁月峥嵘,风雷激荡。作为时代晴雨表的文学,敏锐地感触着社会和人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50年,秉承着前50年文学的两种精神,那就是“五四”文学精神和延安文艺精神。这两种精神的交错和沉浮消长,使中国当代50年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根据不同的历史风貌,当代50年文学表现出鲜明的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至1966年,通称为“前17年”;第二个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通称为“‘文革’10年时期”;第三个阶段,从“文革”结束后1978年算起至1989年,通称为“新时期文学”;从1989年至今,我认…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道路。十年来,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僵化走向多元探索。无论是文学观念,还是创作实践,抑或理论批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世界文化的渗入,中外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当代文学起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借鉴中难免存在偏颇,消极影响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在“文学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热潮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百年文学发展史米考察当今小说的基本倾向,认为当代文学的前40年是文学革命时期,之后则逐渐走向文学改良,新时期小说发展到世纪之交已基本形成了中性化的创作倾向.论文分析了这利中性化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英语系、笔王创作中心、江苏省淮海工学院语言文学系联合发起的“20世纪中外文艺思潮”学术讨论会1994年5月5日至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来自北美、欧洲及中国大陆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代表们将着眼点放在中外文艺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上;同时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90年代的文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力图用一种新的“代码”加以表述。这是本次会议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后新时期文学的分期研究与现状研究。王宁认为,后新时期并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是一个专用于中国当代文学分期的文化概念,它的使用不必受制于意识形态和权威话语,而主要受制于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和文学自身的运作规律。因而对后新时期这个文学概念的理解,就应当着眼于两个不同的层面:时间上的延续性和文学代码上的悖离性。从时间上来说,后新时期是伴随着“盛新时期”(1979—1989)的终结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已成为中国新文学评价中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仅从传播方式而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以第五代导演为代表的新时期电影。张艺谋认为第五代导演的成功与新时期的文学繁荣分不开,正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成就了新时期电影。实质上,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历文学现代化洗礼后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然而,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价值取向的茫然与混乱中,导致无法建立起公正的文学与电影评价系统和体系。只有冷静分析中国新时期电影和文学,才能真正发现新时期电影和文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已有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有两个重大问题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一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未能有效纳入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文学,二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没有有效涵盖汉语言文学以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近年来提出的“汉语新文学”概念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也为解决上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