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大多数人对幸福观与幸福感二者并没有作必要的区分。幸福感仅仅从个人的主观体验来验证幸福,而幸福观是从理性的认知层面上来确认幸福,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只有幸福观才具有教育和引导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们终其一生的追求,而"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构成了幸福观.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人民幸福"是新时代幸福观的核心要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前大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具有时代特征,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进行科学指引,有利于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虽然人们的幸福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促进个人身心解放和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以及在促进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效用。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每个人都期望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永恒话题.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幸福观,不同的幸福观会导致不同的人生态度.只有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引下,坚持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创造,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才能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创造充实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和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认识和回答.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由于每个不同个体的人的人生目的、信仰、追求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并对什么是幸福作出不同的回答.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过得更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后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出现破与立、消解与生成的复杂矛盾运动,呈现出单一到多元、稳定到冲突的嬗变特点.探究改革开放前后幸福观特点,归结出嬗变规律,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人民幸福观要在传统、本土和现代之间合理整合,在嬗变中发展适合时代特点的科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独树一帜的人本主义幸福观奠定了他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独特地位,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幸福观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他建立了系统的幸福论体系,还在于他以人本主义幸福观为基础探讨了幸福观与宗教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有助于号召人们追求现实的利益和幸福,用"爱"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团结起来,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幸福而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为广大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中国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阈下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幸福梦。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与人的需要密切相连的。人们有多少种需要,就可能有多少种幸福观。其中,以他人和社会利益为重,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崇高的幸福观,是始终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意识,也是应该推崇和倡导的;而其他层次的幸福观,虽然并非主流意识,但却与崇高的幸福观一起构成幸福观的多样性的矛盾运动,共同以一种独特的意识形式,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该给以实事求是的、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品德的实现活动,思辨活动是人的最大幸福,幸福和快乐紧密相连,幸福的获得需要外在的条件.他的幸福观把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了起来.他的幸福观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激励人们要为真理而奋斗,有利于集体主义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赋予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新的理论活力和实践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大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维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关系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也要采取对比和共享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体验痛苦、分享幸福的能力,不断建立生命中积极而美好的品质,这一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把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结合起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之中,有利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和个人主义幸福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生态幸福观的提出具有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以往的幸福观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使得生态幸福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大学的共同体性质与理想"试验田"状态,使得生态幸福观教育有其可能性。大学生生态幸福观教育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生态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黄安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0):126-127,131
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最终目的在于什么,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培养对象,应该拥有怎样的幸福观。从多方面做起,积极营造获得幸福感的良好环境,更好地获得幸福感。同时运用悖论思维,认识、理解培养正确幸福观过程中出现的悖论问题,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站在幸福观角度对瞿秋白心路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而瞿秋白幸福观的存在性、研究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前瞻性,自然成为论述的关键和重点。这需要在分析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幸福观意蕴,并阐述其幸福观隐含性和存在性的合理因素。结合研究现状和社会现实,进一步从瞿秋白与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顺势中,瞻望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发展必然性和内在统一性,从而梳理出一条瞿秋白幸福观研究的科学线条和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部分。不同群体因所处的位置各异 ,势必形成不同的幸福观 ,女大学生也不例外。研究她们的幸福观对于高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加强对她们的人生观教育和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基于此 ,通过对重庆市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统计调查研究 ,揭示女大学生的幸福观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存在于人类无限地探索和创造中.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消费主义幸福观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中.这种幸福观将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身份符号性消费与欲望地满足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与追求.实际上,它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人类的正常需求,是人类欲望膨胀的表现;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是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它从属于经济主义与享乐主义.只有从人的根本需要的属性上,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角度,去探究人生的意义,才能揭示属人的幸福的本质.消费是为了人的幸福,而崇尚“必要、适度、节约”的可持续的消费观才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是人的权利,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幸福问题是人所面对的所有问题中的终极问题——是一切目的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是一切原因最终所导向的目的。探讨幸福问题就是探讨人类的精神出路,这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人们对于幸福的认识即幸福观,却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思想家是人类的‘大脑’,政治家是人类的‘双手’",3 000年来思想家们关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幸福、认识幸福、创造幸福和把握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类对幸福的认识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类进入文明期不久,人们对于幸福问题的探讨还是初步的,认识也比较肤浅;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幸福问题的认识已比较深入,且带有强烈的反经院哲学的性质,言辞激烈但不够深刻;欧洲思想革命-启蒙运动时期,人类已比较成熟,对幸福问题的探讨也更深入,不仅讨论什么是幸福,更关注怎样才能幸福;近200年来人们关于幸福问题的讨论已较少关注物质层面的因素,而着重关心意识、观念、精神、制度等对幸福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预示的以消灭私有制、彻底解放生产力,从而建立和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满足实现人类期望的最大幸福的充分条件,是实现人的个人幸福和全人类幸福的必由之途。3 000年"幸福论坛"的主要结论是:人是地球上唯一同时生活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拥有物理空间和思想空间的生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生活;人的享受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享受;人的幸福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幸福。精神追求是人的幸福之路的唯一正确出口。值此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之际,人的个性张扬而又思想纷扰,人人都在自己的幸福观的支配下为"幸福"而奔忙,但不少人陷入误区、走上歧途。在这种情势下,回头看看人类幸福观的演变过程,听听先哲关于幸福问题的论述和争辩,对于矫治和修正自己的幸福观不无益处。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幸福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的幸福能力”为本,并在此指导下,积极对幸福观教育的目标、内容等做出整体的分析,认为关注人的幸福,应是教育真正的本真所在;明确目标内涵,才能把握幸福观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地剥去工具理性奴役人性的硬壳,真正赋予课程以幸福意义和价值;同时,高校德育教师也应积极借助幸福观教育的平台,实现自身的角色拓展,成为幸福观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从而使幸福理念完整地渗透到高校德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