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在探索自然界时,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都愈来愈不可能通过直接观察来窥其奥秘,而往往是先提出来某种假说,再通过实验予以证实,这说明假说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必由性,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形式,所以,科学地认识假说作用,自觉掌握假说的方法,对我们从事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一对假说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假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形式。这种形式,从现象与已知知识的矛盾出发,用逻辑方法特别是类比的科学想象,提出对未知事物有待证明的推测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它又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唯一正确的思维方法。自然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并且是完整世界观的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家天天同客观世界接触,他们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所以,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往往是一个自发的唯  相似文献   

3.
从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实质就是确认事实是第一性的,而理论原则是第二性的,只能从事实中引出原则,不能用原则去套事实。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句名言是大家都熟悉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之时才是正确的。”①这是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说明。一般来说,公开否认从事实出发这一方法的人是不多的,但不能真正彻底地把这一方法贯彻于理  相似文献   

4.
认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并不正确.在诉讼中,证据并不就是事实.而事实并不是人.证据作为在诉讼中证明待证事实的根据,必须有物质形态,能够为人们去收集并向裁判者举示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诉讼中的证据与事实,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事实是证据的内容,而证据是事实的载体,"人证与物证"是证据的存在形式;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并不是证据,而是证据中蕴含的证据事实.证据并不就是事实,但证据必须蕴含事实.  相似文献   

5.
冯契先生认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认识自然界及其秩序。人类实践活动所至,本然的自然界分化出事实界;而事实界又是由可能界中的现实可能性演化而来,要理解事实界就必须考察可能界;人们在促使现实的可能性转化为事实及事实界时,既要遵循必然之理,又要遵守当然之则,对可能界的认识就转化为对价值界的认识。因此,对自然界及其秩序的认识,就是要在把握世界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的基础上,认清自然界、事实界、可能界、价值界的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认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并不正确。在诉讼中,证据并不就是事实。而事实并不是人。证据作为在诉讼中证明待证事实的根据,必须有物质形态,能够为人们去收集并向裁判者举示以证明自己的诉讼主张。诉讼中的证据与事实,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事实是证据的内容,而证据是事实的载体,“人证与物证”是证据的存在形式;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并不是证据,而是证据中蕴含的证据事实。证据并不就是事实,但证据必须蕴含事实。  相似文献   

7.
诉讼证明标准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案件提出的事实命题或所作的事实陈述是否“事实”或“真实”,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命题或陈述关涉自然意义的事实内容须具有客观实在性,即是“客观真实”的;二是命题或陈述关涉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须具有法律正当性,即是“主观真实”的。“客观真实”在法律上有一评价标准,依经验实证的证明形式来证明,此法律标准就是诉讼证明的盖然性标准;而“主观真实”须在公正程序保障下,通过对话与沟通来达成,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法律价值判断上的“共识事实”。因此,诉讼证明的标准必定是“法律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事实发现理论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司法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案件事实真相的过程。作为事实发现理论的替代性理论,法律事实建构论指出,司法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主体理性认识活动之上的不同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因此,法律事实其实是在法定的程序空间内,由多方诉讼主体依据既定的规则建构起来的一幅案件事实图景。法律事实的建构要在正当程序中展开,并依赖一系列实体规则、程序规则及证据规则的保障。法律事实的正当性标准应由程序外的真实转化为主体间所达成的程序内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要遵循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关系。 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科学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革命问题又是建设问题。目的、方法、手段、效果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物质实践活动和理论思维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合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然而,恩格斯还说过:“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第3页)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同上书第46页)过去,我们对恩格斯的这个重要提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重新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当我们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时候,总是首先看到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才能进一步看到它们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的细胞学说,进化论——达尔文主义)之所以能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产生有极大的影响;就在于这些科学成就使人们看到了自然界的普遍  相似文献   

11.
自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 ,人们早已熟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但实际上 ,人们常运用着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 ;逻辑证明。如果说实践检验是事实检验———让事实说话 ,那么逻辑证明则是理论检验———要求理论自身有理有据 ,合乎逻辑。比较而言 ,逻辑证明对真理的检验是间接的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之间的这种区别很重要 ,它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尽管如此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这是没有问题的。就此我们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① 上找到充分的依据 ,它仅仅是没有明确地这样表述和论证而已。一检验真理…  相似文献   

12.
不少哲学工作者对社会科学比较熟悉,对自然科学则很是生疏。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8页)如果在自然知识上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又怎能进行概括和总结呢?当然,哲学工作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对自然科学要门门精通也是不可能的。哲学工作者要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有一门科学是非学习和掌握不可的,这就是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危机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生态问题与民生问题不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成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当人们从伦理视角去考察生态与民生的基本关系时,发现生态消费所具有的适度和绿色不但对于自然环境,而且对于人的生存发展都非常有利;生态产品不但有利于自然界的休养生息,而且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们不仅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医疗保健等价值,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当人们在平等视角下去分析人与自然、代内和代际的关系时,发现生态权利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努力去争取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加班事实由劳动者承担证明责任,引起各界的关注。然而,加班事实由劳动者承担是正置还是倒置,甚至正置与倒置的依据是什么?学界与实务界还一直以"谁主张、谁举证"为依据。作为大陆法系的通说,罗森贝克的"规范说"一直没有成为我国证明责任的分配理论。从罗氏的"规范说"出发来解答劳动争议中加班事实的证明责任,其实为正置,《若干规定》的第六条颇为多余。从我国目前的劳动者保障的现实看,加班事实由劳动者承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第29页)恩格斯还说:在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中,如果蔑视理论思维,那就连忠实地追随事实也办不到。 观察是科学认识的第一性的和基本的认识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引导人们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的、原始的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通过观察,“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08页)观察和感觉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观察是促进发现“实物的任何形式”、“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新现象”的必须遵循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文化”的矛盾与人类的目标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春晓 《齐鲁学刊》2004,3(2):74-77
“两种文化”的讨论除了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外,更注重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家进行评论,有时人们还把从事自然或人文研究作为是否具有道德心和责任感的隐性分野。“两种文化”的分裂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人类生活的目标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质量守恒,作为自然科学中一条重要定律,最初是在十八世纪中期由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在化学实验中发现的。而后,法国的拉瓦锡又从实验中否定了燃素说,进一步证实了罗蒙诺索夫的实验,从而被公认为自然界一条普遍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不仅为近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哲学上为物质和运动的永恒性,为物质和运动不能被消灭,也不被创造的论断作了确凿不移的论证,从而有力地打击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使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上。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24页)。众所周知,质量守恒定律与一百多年之后发现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它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增添一块新基石。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为前提”(同上,第485页)。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前进,思想资料的继承是一个不可缺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因此,研究自然科学的新进展就成为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途径之一。普利高津等人所建立的牦散结构理论引起了宏观物理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探讨耗散结构理论在哪些方面对现代哲学的发展有所促进。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公有制条件下,工资既要贯彻按劳分配,与个人劳动成果相联系;又要把个人、企业、国家三者利益联系在一起;还要利于国家从宏观上控制消费基金总额,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这里,仅就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工资改革的实践、存在的问题作粗略评价,以供参考。一、苏联的工资改革苏联工资制度是人们熟悉的。它的特点是:企业中工资的标准、形式、水平都由国  相似文献   

20.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的迫切性和重大战略意义日益为事实所证明.从道德在精神文明中的地位来看,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而道德建设则又是思想建设的中心,这是由道德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道德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烈的实践性.任何一种道德总是要通过各式各样的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判断和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这些规范明确、具体,它使得人们在作每一件事情时,都能够直接获得自己和别人按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所进行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判断、道德评价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在影响、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这里我们反复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