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汇率的波动将会引起国内经济变动,可能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果能提前预测汇率的波动情况,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应对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本文将对最重要的世界货币——美元的汇率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我将首先探究美元汇率波动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美元汇率自1994年1月以来的波动情况及原因;最后根据美国近期宏观经济变化情况预测美元汇率2015年的走势,得出美元将升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各种汇率因素变动与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变动、出口贸易结汇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所做的真实的外汇保值交易,本文就汇率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预测中国进出口贸易汇率风险的数学模型,据此预测了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出口贸易结汇收入的影响。本文结论是:从汇率角度来看,中国出口贸易的最大威胁不是人民币升值2.01%,而是未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引起的汇率风险。最后,本文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不利影响的现实途径,并指出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三位一体”本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各国汇率,国际油价以及利率都是影响航空市场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势必对民航业的业绩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民航业的长短期绩效及发展是值得我们去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永  张卫国  徐维军 《管理学报》2010,7(7):1102-1106
从投资者风险厌恶的角度研究了每期汇率波动有界且在不同范围内变动的在线交易策略.在该策略下,给出了总交易期已知汇率线性波动情形的竞争比上下界,并对汇率线性波动和对数波动2种情形的竞争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基于风险厌恶型的在线交易策略更适合于波动平稳的汇率序列.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一种新的汇率期权定价模型.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通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回归技术,引入跳跃扩散模型捕获汇率市场动态过程的跳跃,以提高汇率期权价格预测效果.新模型采用模型参考结构,结合了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各自的优势.SVR技术中用SV模型估计汇率市场的波动率,作为支持向量回归的输入值.实证表明新的汇率期权定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汇率期权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52%。2012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1.41%,实际有效汇率贬值0.99%。期间央行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强人民币波动的弹性,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汇率弹性的增大,增强了汇率对市场作用的敏感度,通过双边波动效果的增强以应对单边波动可能产生的套利风险。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以Girton-Roper模型为基础引入虚拟变量D对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政策改变后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改变,再分别对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以及2005年8月至2012年11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改革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其不再受国际物价水平的影响,而且与国内市场利率产生了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说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马尔可夫链在人民币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是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根据2006年1月4日到2006年6月6日的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特征及其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姚远  刘振清  翟佳  曹弋 《管理科学》2019,22(11):91-105
汇率波动性预测在金融和计算领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可以捕捉汇率波动动态变化的预测模型,高频汇率的波动率预测至今没有得到彻底的研究.文章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双成分混合汇率波动率模型,该模型利用低通Hodrick-Prescott滤波器将已实现波动率分解为长期分量和短期分量,使用自回归神经网络模拟长期分量,一阶自回归过程模拟短期分量,通过实证分析确定自回归神经网络参数(10个隐神经元和四阶滞后输入神经元),以6种主要高频率汇率(英镑/人民币,美元/人民币,澳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人民币,和瑞士法郎/人民币),在5 h(d)、20 h(d)、100 h(d)、200 h(d)、360 h(d)和500 h(d)的预测区间构建1 h和1 d已实现波动率,并与双成分GARCH模型、EGARCH模型、四阶滞后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3个基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预测性能,实验评估表明,提出的混合预测模型在所有预测的范围内均显著地优于传统人民币汇率波动模型.  相似文献   

9.
陈守东  高艳 《管理学报》2012,(7):1020-1024
分别运用二元N-GARCH模型和二元GED-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利率和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自适应绝对偏差和自适应均方误差的平方根2种标准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二元GED-GARCH预测效果更好,在金融危机前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着由汇率到利率的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率与汇率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对影响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运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结合互联网数据,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构造了六类预测因子:供需预测因子、市场金融化预测因子、汇率市场信息预测因子、商品市场预测因子、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因子以及事件预测因子.基于混频GARCH-MIDAS模型,本文发现上述六类因子能显著改善对原油价格波动的预测精度.同时,基于MCS检验结果,揭示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驱动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的信息存在明显差异性,即在短期和中期预测中事件预测因子起主导作用,而供需因子则是在长期主导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综上,本研究为国内原油市场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及市场监管者把握未来市场信息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当前钢贸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就近期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析预测价格走势的方法.提出钢材价格是供求关系、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出口因素、原材料成本、钢厂产量、市场库存、国际市场、期货和电子交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决策与信息》2009,(11):123-124
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开放经济体的汇率和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汇率的变动决定着资本的流入流出,资本的流动又影响着汇率的波动。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且中国在2006年以后的后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正面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资本账户的进一步逐步开放.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并重点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雷蕾 《决策与信息》2009,(1):101-101
本文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如何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情况,对可能遭受的外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并加以实施,从而有效避免或控制外汇风险对跨国公司的财务及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几次异常波动。研究发现,投机者做空、中美贸易战、国际货币政策分化和市场情绪变化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强化汇率预期管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衍生品,以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国际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实现。在此选取我国2007年到2011年汇率与利率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实际利率与汇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实际利率为正时,汇率的升值率下降得最快直到接近于零;汇率的变动总是延后于实际利率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动对汇率的变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旨在研究中国股市中的时变汇率风险定价问题。不同于其他已有关于时变汇率风险定价的研究,此次我们同时运用了两因素和三因素的无条件、条件资产定价模型(CAPM)以及三个双边汇率(美元、日元、港币)和一个多边有效汇率来探索中国汇率风险是否被定价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发现:在中国股市中汇率风险是存在且随着时间变化,但是其定价系数很小。在不同的汇率估计条件下,汇率波动与股票收益率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同,但就多边有效汇率而言,两者之间是正向影响关系。再者,在两因素模型中加入国际股票收益率因子对检验结果并没有多大影响,其对于国际股市的波动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改进传统回归均值系数分析的缺陷,引进汇率风险变量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通过构建行为均衡汇率(BEER)的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时变系数,同时估计了人民币汇率的ECM模型,研究2000年1月~2011年12月各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动态影响,并测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发现:政府支出、TOT、FDI对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显著增强,其中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升值贡献最大;利率差R、汇率风险RIS和适应性预期变量,逐渐符合理论预测.人民币均衡汇率失衡均在6%以内,不存在较大偏差.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热钱流入,非经济基本因素的内在需求.解释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影响符合理论预期,但短期内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与长期影响有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剧烈,外部供需量的波动、国际物流价格的上升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引起了汇率的波动。随着我国外贸企业与国际经济市场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汇率风险威胁。文章针对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控的主要问题,对其外汇风险管控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量化人民币汇率和累计FDI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笔者运用计量模型分析方法,采用LM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累计FDI增长和汇率的变动都对我国出口有所影响,但作用形式大不相同。累计FDI每增长10%,可带动出口增长1.02%,FDI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影响不大;汇率每增长1%,出口减少4.27%,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带动出口的增长,而且汇率的变动对出口的变动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伟  谭娜  陈平 《管理科学》2022,25(6):47-66
使用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通过剔除国际金融市场变动等共同潜在因子的影响,量化评估“8·11汇改”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8·11汇改”确实大幅提升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率,这体现在“8·11汇改”之后真实波动率曲线始终高于反事实波动率曲线,处理效应均值为0.007 7且在1%水平下显著;其次,逆周期因子政策实施后,处理效应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这说明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并未改变“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提升的事实.上述结论在替换汇率波动率指标、安慰剂检验、增加控制组变量、改用BIC准则选择最优控制组、使用半参数估计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中始终保持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央行对中间价的直接干预减弱,且2017年后央行通过外汇储备进行冲销干预的力度减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