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叶似兰草,花如金针,故又称金针菜,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干菜食品,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相似文献   

2.
海丰县北部山区黄羌镇以西的虎噉村,南面山垭有座石莲圣庵,庵庙行者斋食喜用金针菜,因而传至民间食用。过去传统种植在田坣、旱田,管理粗放,产量  相似文献   

3.
抗战后期孙科关于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后期,孙科提出了中国应收复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彻底消灭日本的陆海空军、惩办日本战犯、日本必须作出战争赔偿、中美等国得对日本实施军事和行政监督等主张。这与他抗战时期坚持抗日、亲苏、和共的立场以及密切关注国际局势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济竞争关乎国家兴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亚的“四小龙”、东盟和中国,通过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相继实现了经济起飞。到90年代,日本在外贸、投资和金融等领域面临中韩等国的激烈竞争。随着中韩等国产业竞争力的凸显,日本在东亚精心构筑的“雁行模式”开始解体,在东亚和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急剧下降。在对外投资和国际金融领域,日本也面临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因而,东亚经济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5.
冯芗 《东方论坛》2009,(3):21-26
日本茶道走过了千百年的漫长历程,它伴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文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确立,在精神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及建筑和制造工艺等方面都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无赖派文学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文学思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二战后日本经济政治的变化、社会思想变化等时代变化。日本无赖派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思想体现了当时日本的时代特征,集中反映了当时日本国民的状况,其文学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7.
天皇文化是日本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典型本土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正确认识日本天皇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政治、社会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末期以前,中国货币曾大量流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及货币文化等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古代中国货币流入日本的主要途径略有:朝贡贸易、民间贸易、半官方贸易、中国移民携入、日本留学生带回等。中国货币流入日本,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历时之长,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9.
做事精细、擅长摄取别家所长的特点是日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极致文化的体现,它已根植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组织形式,渗入日本民族精髓,成为人们浑然不觉的自觉行为。文章揭示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思想内涵及行为内涵,在肯定日本民族的这种极致文化讲究精细、创新、求变以及奉献意识等积极一面的同时,指出由于泛家族制度下纵式社会组织构架的影响,人们对于团队或社会组织有很强的依附性,个性张扬无法突破组织制约,日本民众存在唯命是从的负面特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在与之交流、合作和竞争时,更好地讲究策略和方法,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0.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8,11(2):F0002-F0002
竹内实,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最著名的中国学家和毛泽东研究专家之一,被日本学界称为“现代中国研究第一人”,在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领域处于开创者和泰斗的地位。1946年考入京都大学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后转入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仓石武四郎教授。1973年以后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和所长、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北京日本学中心主任教授,以及日本的松阪大学、关西大学和中国的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1.
“满洲拓植公社”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百万户移民”国策和全面侵华的需要而设立的。“满洲拓植公社”是由日本和“满洲国”政府合办的具有国家政权性质的现地移民侵略机关。它承担着日本移民用地的掠夺、经营、管理、分配、资金贷付、助成设施等任务,总揽日本移民现地的一切权力。“满洲拓植公社”在其存在期间,为获取日本移民用地,对中国东北的土地疯狂掠夺,对日本移民各项事业的助成不遗余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得力助手和“别动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日本中央情报机构的设置和民间右翼间谍组织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以及抗战爆发前后,日本设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众多特务机关,揭露了日本特务的情报工作在其侵华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人及日语的起源 关于日本人的起源问题,有关学者专家从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诸说不一,有“阿伊努说”、“原日本人说”、“石器时代人说”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奇迹”是战后各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战后日本建立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国内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制定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增长。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由于日本特殊的国情、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战后特定的社会环境等,使得日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具有多方位、复杂化的特点,其中不仅包括源于日本特殊经济结构的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还包括政治、政治与行政、政治与经济、社会物质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社会文化及心理等诸多层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10年10月,满洲里最先发现鼠疫患者,其后鼠疫传至哈尔滨傅家甸,并且迅速恶化,不久在东北全境乃至关外地区扩散,直至清政府控制傅家甸疫情,各地疫情逐渐缓解。到1911年4月疫情完全被扑灭,前后历时6个月,累计死亡达五六万人。此次鼠疫不仅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还影响到日本、俄国等列强在东北的商业利益。面对突如其来、凶猛异常的瘟疫,中、日、俄等国都采取了一定的防疫行动,并且围绕防疫事权展开了激烈博弈,其中日本表现尤为"积极"。日本不仅详细调查东北鼠疫疫情,还按天、按周、按月详细报告东北疫情,并在其领事馆周边地区、"南满铁路"沿线地区、中朝边境,乃至本土采取应对措施。日本采取的防疫措施主要有:紧急撤离日本侨民,成立统一的防疫管理机构,实行紧急隔离措施,加强水陆交通检疫、消毒,奖励捕鼠、灭鼠,极力推动"中日联合防疫"。日本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防疫,其动机和原因在于:一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严防鼠疫蔓延至日本本土,进而威胁到日本民众安全;二是"缓和"东北民众的排日情绪,不仅要巩固在东北的既得利益,还要趁机攫取更大权益;三是尽早扑灭鼠疫,恢复中日交通和通商,以便抢夺东北的商业利益;四是部分医务人员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支援东北防疫。客观而论,日本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鼠疫蔓延,遏制了疫情在朝鲜、日本的扩散,为最后扑灭此次大瘟疫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日本借口防疫强行干预东北防疫事务、践踏中国领土主权、歧视中国民众等粗暴行径不容忽视,对日本借防疫实现在东北的政治、外交和经济野心企图更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使用RCA指数和RRCA指数衡量日本对外贸易和对华贸易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日本在机械和运输设备及工业制成品等门类具有比较优势,而同时日本对华贸易比较优势稍强于日本对外贸易比较优势。通过计算贸易结合度和贸易互补度指标,我们认为中日两国贸易依存度较高。根据劳伦斯指数,我们发现日本1995年来对外贸易和对华贸易结构变动幅度较低,日本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平稳度。具体到中国市场,日本对华贸易的比较优势呈稳健强化的趋势,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品是日本对华比较优势最为稳健的一类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餐饮业比较发达,除日本自有的传统科理外,中国科理、韩国科理、法国科理、意大利科理等在日本也很多见。这种饮食文化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双重性格,既喜欢追求新事物并加以吸收,又坚持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2009,(4):F0003-F0004
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RMS)是日本最大的培训测评服务机构,凭借《管理基础课程》(Management Basic Course,MBC)等一系列测评、培训、咨询及辅导服务,RMS在日本被认为是员工甄选管理、人力资源发展和组织发展等领域的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09,(17):64-64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著名的高等学府,作为日本第一所“对外开放”的高校,可以说早稻田大学起到了日本教育界改革的先驱作用。早稻田大学于1981年建立了终身教育中心,开展各项终身教育活动,如举办公开讲座、整理、编辑出版讲座的内容,到日本各地举办各种课外讲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