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权威本质的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兰州学刊》2006,3(9):105-106,121
对于权威本质的探究前人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回顾了马克斯.韦伯和丹尼斯.朗两位学者对于权威本质进行的理论阐述,然后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存在的基础、主体的表现形式、客体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去揭示权威现象,以期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权威本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法律权威,并进一步阐明,当前我国必须通过解决树立法律权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3.
《论权威》是恩格斯阐述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思想的重要著作,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既要深入研读恩格斯《论权威》文本,揭示“权威”合逻辑性、合规律性、合价值性的“三性统一”,论证“无产阶级政党权威”是人类社会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源于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统一、以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价值旨归,又要从中国的历史过往和现实国情入手,论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是“三性统一”的直接体现,确证维护党的领导权威之于当代中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实践中,立足权威“三性统一”,遵循“统一价值认同——共同利益契合——民主政治保障——有效权威塑造”的层次互构原则维护党的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建设的首要条件就是树立法律权威,并进一步阐明,当前我国必须通过解决树立法律权威过程中的问题逐步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名篇《论权威》论述了"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读此名篇,可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权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首先,权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服从规律.要肯定教育者权威,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二是教育者权威必须是理性的权威.教育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其权威,即通过教育者人格魅力构成感召权威,通过教育者渊博知识构成专业权威,通过民主的氛围巩固教育者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6.
王力 《理论界》2009,(5):27-28
本文通过对权威理论进行综述,对权威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对权威进行了定义,并据此提出了一个权威关系测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郝长墀 《社会科学》2022,(2):129-138
自启蒙时代以来,权威概念受到了极大挑战,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淡薄了。在自然主义的理论中,权威被看作是某种衍生性的东西或某种要消失的东西。在笛卡尔和帕斯卡的哲学中,权威与意志概念之间有着本质关系,他们揭示了权威在本源性上具有神圣的特征。在克尔凯郭尔和《圣经》的文本中,真正的权威是神圣权威,其根本特征是完全抛弃权力和武力,因此具有柔弱性。个体应该在处理神圣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关系中成为自己,同时也使神圣权威成为真正的权威,使世俗权威回到自己的相对地位。  相似文献   

8.
刘迟 《兰州学刊》2011,(9):58-64
文章在对社区组织权威行动、互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制度理论视角对基层社区组织权威生成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基层社区组织权威的生成都在制度空间的区域性和社会性的两大特征影响下产生和运作,从而得出了制度空间模型图,并指出契合制度空间需求特征的社区组织权威才是和谐社区需要的合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与权威——以拉兹的“服务性”权威观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关系到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实证主义法学派反对自然法学派将道德作为法律权威的解释,坚持认为法律本身具备独立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拉兹以“行动理由”这一概念为基础,证成了权威是法律的必然属性,并用三个相互支撑的命题——依赖性命题、排他性命题、正当性命题,建立起其“服务性”权威观,认为法律权威来源于法律所提供的排他性行为理由,从而回答了人们为何有义务服从法律.  相似文献   

10.
孙岩 《理论界》2008,3(1):34-36
政治权威作为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内含于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全过程,其在政治文明变迁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变化,对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政治学的一般理论入手,着眼于政治文明与政治权威的一般关系分析,阐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所对应的政治权威类型,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伴的权威模式应是超越了法理型权威的社会主义宪政权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政党权威:基本走向及其现实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威不仅有政治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了国家权力最终回归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政党权威是一种以社会权威为终极取向的政治权威形态。政党权威必须构建于法治的基础之上,应属于一种法理型权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现代化产生的各种社会利益整合的需求、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压力、社会自治和社会权威的形成都需要执政党政党权威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权威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但人们常常把它与权力概念相混淆,这不仅掩盖了权威的本质,同时也忽略了权威在人类实践生活和理性理想追求中的重要意义.权威与权力概念是有区别的,权威在规范、整合人们行动理由方面具有独特的活动原则,权威对于人类群体生活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权威结构与知识权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权威结构——暴力权威和资本权威,认为信息社会必须依靠知识权威,完善知识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权威问题是法律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权威的研究对深刻阐发秩序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帕森斯侧重于从制度视角阐释权威的概念规定性,并以社会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理论预设,认为价值问的整合可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来实现。而科尔曼注重从社会主体的个人行动层次上,揭示权威的本质,认为权威是社会主体将控制自身行动的权利转让给他人而形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主体都不拥有所需的全部社会资源,因为社会权利存在于共识中。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审视权威的历史发展进程,从社会秩序的客观必然性中,阐释权威的概念内涵,揭示权威发展的理论逻辑,给我们研究权威提供了概念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司法思想,并已形成一个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人民主权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石,形式正义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核心,法律权威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目标。在当代中国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进程中,研究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国亮 《中州学刊》2007,3(2):20-22
政府权威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政府权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权威建设的理论思路是:强化法理权威,促进政治民主建设;维护中央权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公民自觉服从和认同政府权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视角看,权力并不自然而然具有权威。分析权力与权威的描述关系和规范关系,可以确认权威乃是被认同的权力。因此,权力与权威并不是包含的关系。具有权威的权力必须捍卫集群成员的自由,即便其内含强制性,宗旨也必须是为了维护成员的自由。权威与权威主义的旨趣迥异,不能混淆,即使是新权威主义的论说,也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具有权威的权力,有着限制易变性、维持稳定性的双重特点。以现代立宪民主政治的严格限权而塑造的权威,方是足以维持稳定的权威,也才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权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村民权威认同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晓业 《兰州学刊》2005,(3):226-228
权威是指人们对享有权力的人的地位的认同和对其命令的服从.人们对自己生活其中的权威认同 ,权威在一定范围内的树立,就成为这一范围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村的内部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农村社会内部结构呈现新的格局.原有的村庄权威式微,新的权威兴起,带来了农村政治秩序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面临严峻冲击.因而,探讨农村村民的权威认同现状,培养村民正确的权威认同意识,对于保持中国社会稳定,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杜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248-250
教师权威是教师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在现代社会里,使用权威进行管理,是不可避免的。而教师以权威作为课堂上管理学生的手段,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教师如何恰当地使用权威和过度使用权威带来的影响,却很少有人作深入的探讨。笔者将分析权威以及教师权威的本质,探讨教师权威使用的理由,着重阐述教师权威的使用限度和过度使用权威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权威应有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孙岩 《理论界》2006,(2):44-45
政治权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在人类历史的各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往往把法理型权威作为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的政治权威模式,而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威建设也简单的归结为法理型权威。本文就针对这种看法指出了宪政权威与法理权威的区别,并针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权威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