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萍 《统计与决策》2008,(2):126-128
本文从分析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调整财政支农投入政策的着力点是: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发挥财政支农投入政策的引导作用;改革财政支农方式;调整和优化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结构;建立和完善稳定长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加强对财政支农投入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结构对农村GDP的脉冲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田  方倩 《统计与决策》2012,(14):172-174
文章首先对财政支农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财政支农结构对农村GDP的影响程度进行了VAR模型的脉冲效应,得出:农村科技三项给予农村GDP冲击最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对农村GDP冲击排名第三。由此可以判断:相对于贡献度,财政支农各项目的资金安排显然是不合理的,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民增收视角的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1980~2006年度国家统计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力最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次之,支农支出影响力最小.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增大农业投入总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支农资金匮乏问题一直是遏制贫困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在现有农村经济投资体制下,支农信贷资金无疑是解决“三农”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渠道,如何引导农村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对固原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天生弱质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决定了政府必须对"三农"进行扶持与保护。文章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灰色关联模型,通过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投入结构与农村宏微观产出之间相关性的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投入是宏观农村GDP增长的原因,是微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最大。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扩大财政支农规模;突出财政支农重点,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加强了“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因素外,农村农业投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历年来,这些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户,尤其是国家投资起着支配性作用。银行、企业及其它社会团体、机构,甚至个人尽管也有一定投入,但总量上很有限,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还未…  相似文献   

7.
认真管理使用财政支农周转金□文/淮安市审计局陶庆伦财政支农周转金是农业资金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据调查,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使用不当的问题。一、财政每年安排的支农周转金比重逐年下降。根据调查,目前各级财政,特别是财政收入困难的县...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加强农业也就是支持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农业做贡献也就是为国民经济做贡献,制定计划首先安排好农业,研究政策优先考虑农业。发展农业必须坚持走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的路子,引导二、三产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现阶段我国农村政策保持相对稳定,在农业生物技术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增加农业投入已成为强化农业基础、保持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基本建设投资是指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相对分散、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因此,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政府及其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整合支农资金,成为支农资金分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烨军 《统计教育》2006,(12):44-46
本文以1985—2004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来探讨我国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考察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是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业财政支出的增加并未能带来农业经济的增长,这说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云涌  李丰谷 《四川统计》2013,(12):64-64
“财为民所用”是财政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双流县财政局紧紧围绕“领跑中西部,挺进前十强,全面达小康,基本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点打造“民生财政”、“服务财政”、“精细财政”,高效使用财力,把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暖民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变成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办成了许多令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城乡统筹不断加大支农惠农投入“无农不稳”,双流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双流县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强农支出,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1980~2004年全国25个省市的地方财政支农与地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截面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效率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结合各地区的农业区位商值,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分成四类农业竞争力地区.相应的提出三种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VAR模型下,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1990~2009年的安徽省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农业贷款、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农支出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但是农业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却存在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财政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财政支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财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从农村信息化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农业经济产出、农村信息化、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农业资本投入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与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合理支配农业资本的使用用途三个可行性的策略,以提升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与农民投入相关因素分析□王滨胡朝建刘伟范海荣万基伟一、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入和农民投入现状及其特征对农业投入总量的增加,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源。在农民收入增长率的实现过程中,资本投入的多寡始终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1996年,江西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7.
涉农贷款、财政支农与区域农业发展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而现有的农村资金主要来自于金融系统的涉农贷款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文章采用VAR模型,针对福建省的涉农贷款、财政支农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涉农贷款、财政支农与地区农业发展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都有力的促进地区的农业发展,但是这种效应表现的并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转化效率的不高.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制度安排对城市化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同样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制度安排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有效率的推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业部门在维持本部门再生产的同时产生农业产品剩余和劳动力剩余,为非农产业和城市化的发…  相似文献   

19.
农户投入行为包括生产投入行为和非生产投入行为。生产性投入是指家庭经营的生产费用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包括实物投入和现金投入两部分。 一、农户生产投入的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户的生产投入发生了较大变化。 1、生产投入快于生活消费的增长。1981年至2000年间,全省农户人均生产投入由30.34元提高到841.94元,年均增长181%;同期生活消费支出年均仅增长15.0%。 2、中长期投入增长快于短期投资。1985年至2000年15年中,农户用于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中长期费用支出由人均17.…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结构非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冬平 《统计研究》2003,20(5):25-5
农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农产品生产经济效率的高低 ,而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快慢 ,则主要决定于该区域农业结构效率的高低。因此 ,提高农业结构效率、有效地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农业结构效率概念农业结构效率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效率最佳的情况下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农业结构效率是以帕雷托最优为理论依据的 ,若假设利用劳动L和资本K仅生产两种农产品 :小麦 (W )和棉花 (C)。不同的投入水平及投入组合可以确定相应的前沿生产曲面 ,由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