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是国外修辞研究引人注目的热点,在过去五十年间主要围绕“中国古典修辞有无论辩”这一传统议题展开。通过探讨中西比较修辞的核心主题、新路径及对话可能,本研究发现中西比较修辞的主要研究点在于中国古典修辞的论辩与非论辩观,提出“争”与“不争”两个概念同时是比较修辞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修辞研究的起点和焦点。中西比较修辞研究应超越西方修辞学传统,通过“不争”理念这一落脚点,使中国古典修辞与当代西方修辞理论中的邀请修辞进行跨时空的互动与对话。这一路径能够继承中国修辞传统并突出中国修辞的主体性,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锺书谈论中国古典诗文之时,多联系西方文学,尤其是讨论“学人之诗”时与之并提比较多的是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从物象与理趣、诗歌风格、修辞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比照分析.“学人之诗”与玄学派诗歌并不对等,但从作品和作家分析确实存在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钱锺书讨论的一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艺术真理问题是西方诗学与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19世纪西方文化界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否认精神科学的真理要求。伽达默尔承继海德格尔的真理“言说”重提艺术的真理要求,并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深入阐发了艺术的本体论结构、艺术真理因表现活动而“在的扩充”、艺术真理与此在在世的问答逻辑等基础性问题,从而丰富了古典哲学范式下的艺术真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真理概念在逻辑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辩证逻辑中,真理概念要比古典逻辑中真理概念断定了更多的内容,这就是要在不排除抽象同一的情况下容纳辩证矛盾。要使辩证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学科,必须建立不违反古典逻辑的“同一律”而又能含有对立同一的真理概念。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立这种概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宝库中,修辞是重要组成部份。在先秦典籍中,有不少关于修辞方面的言论。历代辞章家在古代诗话、文谈、随笔、杂记、史论、经解之类的作品中,又加以阐发与补充。虽散见各书,未成体系,但对于修辞实际的探索,修辞理论的研究,颇有贡献,逐渐形成中国古典修辞的一些传统概念和原则,所以称为古典修辞学。 把修辞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系统而全面地加以考察、研讨,还是近数十年的事情。“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才有“修辞学”这一名称。当时研讨修辞的文章颇多,也出版过一些有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论修辞转向的大背景下,沃尔特·翁汲取古典修辞思想养分,借鉴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和肯尼斯·伯克修辞思想,创新性地提出“虚构的受众”理论。沃尔特·翁区分口语与书面文本中受众身份和功能的差异,强调受众的“虚构”属性,凸显技术对修辞情境和话语实践者意识的重塑。“虚构的受众”理论秉持新修辞学理路,促进对传统修辞学的受众属性认知的转变,推动修辞与传播研究视域和方法的融合,构建以媒介技术影响话语实践为核心的修辞传播学范式,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以作家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手记为例所做的个案分析表明,积极修辞心理过程包括修辞刺激、修辞感知、修辞想象等,修辞心理过程其实蕴涵或预设了听读者的接受反应。通过本项个案考察可以初步证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积极修辞纲领》里的“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等有关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一个成功的作家(或者优秀作品),在修辞方面,必然有其独到之处。目前的修辞学著作或专论,就某个作家或某一名篇作专门的研究还不多。我认为,研究某一作家或作品的修辞现象,研究其惯用的修辞手段或修辞系统,研究这些修辞手段或系统在形成作家、作品独特语言风格中的特殊功能,是当前推动“修辞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正如张经绂先生在《努力开创修辞学研  相似文献   

9.
作家蔡澜说:“男女一旦共有一个卫生间,蜜月期便过去了。”可以算是真理中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审美的角度,提出在文学创作中,只有一种精神的语言才足以表达出作家的特有知觉,这种“精神语言”的选择,就是瞬间修辞。瞬间修辞是对延续修辞而言,它指打破一般语言规则而在刹那间临时建构起来的一种语义空间。这种建构方式是:语词反常组合;语链随意切分;语义空间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